周科
摘 要: 體育游戲是孩子喜歡的活動形式之一,在體育游戲中,存在許多教育元素,如何讓這些教育元素更好地為幼兒所吸收,是每個教育者最關注的問題。被動灌輸的學習已被時代淘汰,新時代的教育更多地關注活動的過程,更多地關注孩子在活動的親身體驗,以及這種體驗所帶來的快樂。體驗是內在的,是個人在形體、情緒、知識上參與的所得。只有快樂學習,才是真正學習,孩子們在快樂的體育游戲中學會了合作,發揮了創造,得到了成功。
關鍵詞: 體育游戲 體驗互動 體驗合作 體驗創造
體育游戲是指為鍛煉幼兒身體,促進其正常發育,提高其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增強體育,發展其基本動作,使其動作靈敏、協調、姿勢正確,并培養機智、勇敢、遵守紀律等優良品德和活潑開朗的性格而設計的活動。游戲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形式,但在傳統的體育活動中,教師往往只關注孩子學會了何種技能,而忽視了孩子們的內心感受,從而讓孩子在體育游戲中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灌輸,很少感受到游戲帶給自己的快樂。教學的最大宗旨是讓幼兒在活動過程中體驗到快樂,在快樂中學到知識。幼兒的學習過程是快樂、自主的,是具有真實體驗的過程,體驗是內在的,是個人在形體、情緒、知識上參與的所得。如何在游戲中讓幼兒獲得更多真實、快樂的體驗,激發他們游戲的興趣,筆者在以下幾個方面做了一些嘗試:
一、情境性游戲,體驗互動的快樂
孩子是天生的游戲家,在體育游戲中,教師要利用幼兒好玩好動的特點,注意選擇新穎有趣的教學內容,采取多種多樣的、適合幼兒年齡并有吸引力的教法和措施,為幼兒創造豐富的運動環境,賦予情節,使運動器具和材料“活”起來,積極與幼兒產生互動,在“非真實”的環境中得到真實的體驗,使幼兒從“模仿學習”走向“探索學習”,從“被動運動”走向“主動運動”,體驗游戲活動帶給自己的快樂。
如在感統活動《海洋公園》中,教師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豐富的海底世界,“魚類館”是由桌子拼搭而成的,桌子底下懸掛著許多熱帶魚類;珊瑚館的珊瑚上系著許多小鈴,孩子經過就會發出悅耳的聲音;海星館的漁網上系著許多海星,吸引著孩子們抬頭觀看;沖浪館,為孩子們準備了一架高高的滑梯,等待著勇敢的沖浪人挑戰。有了這些情境的創設,單一枯燥的滑板訓練變得有趣生動,枯燥的玩滑板要求——頭抬起、雙腳并攏被孩子們觀看海底的魚類、碰觸珊瑚上的小鈴、觀看漁網上的海星一一被化解。伴隨著悅耳的音樂,孩子們有秩序地輪換著,在每一個海洋館中愉快地穿梭著,絲毫感覺不到疲憊,教師根本不需要在旁邊一遍遍重復著玩滑板的要求。孩子們通過和情境的互動,自然地學會了正確的滑板玩法,體驗到只有游戲帶來的快樂,這樣的情境游戲,把體育的技能巧妙地融合到了游戲環節中,讓孩子們在活動中通過親身體驗,既掌握了活動的要領,又體驗到玩的快樂,何樂而不為。
二、同伴性學習,體驗合作的快樂
合作學習是學生在活動中為了完成共同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學習。在合作學習中,通過組員之間相互支持與配合,特別是學生之間面對面的促進互動,有效的溝通交流,都有助于形成小組成員之間的信任感與責任感,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心理學研究表明:大家在一起活動或游戲,會比個人活動、游戲的效果好得多。幼兒期是合作性學習的萌芽期,這種“共同行動看效果”,可促進兒童在共同的活動中得到全面發展。體育游戲是一種集體游戲,在體育游戲中,我們可以讓孩子們在一起探索學習,通過相互協調、模仿,學會如何與他人友好相處,并通過同伴間的討論解決問題,充分培養幼兒的責任感和組織能力,促進幼兒積極交往能力的發展,體驗合作的快樂。
在體育活動《彩虹沖沖》中,教師一改以往的教學模式,將幼兒分成了紅、黃、藍、綠四組隊員,每組選一位能干的孩子做小隊長,并給每一對隊員分配任務,請他們根據操場四周的圖示合作搭建今天活動的游戲區,孩子們在小隊長的帶領下一起煙研究圖示并嘗試搭建,在搭建過程中,每個人都提出想法,大家一同商量解決。在搭“城堡”這個游戲區的時候,孩子們遇到了問題,用輪胎搭起的城堡總是要倒塌,這時候,集體的智慧就充分顯示出來,每人出主意,在原先的基礎上不斷地加以改進,這里改裝一下,那里修整一下,終于把操場上的輪胎搭建成了一個雄偉的城堡。游戲區搭完以后,孩子們根據自己的意愿想出各種玩法,筆者把玩法介紹給你,你把玩法介紹給我,大家一起體驗互幫互助的快樂,孩子已完全不是活動的參與者,而是活動的組織者與創造者,他們用動作、身體探索著環境,感受著運動,感受著合作帶給自己的快樂。在同伴身上獲得新的游戲火花,不斷拓展游戲情節,在與同伴的合作學習中,不斷將游戲情節往更深更遠的方向發展。
三、多樣化教育,體驗創造的快樂
體育游戲是富有創造性的游戲,每一樣游戲材料都蘊涵多變性。陶行知指出:“處處是創造天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必須解放幼兒的頭腦,使他們多想;解放他們的雙手,使他們多做;解放他們的眼睛,使他們多看;解放他們的嘴,使他們有問有談的自由;解放孩子時間,使他們有些空閑時間,干一些他們高興的事,使孩子們成為獨立的個體,而不是大人的附屬品、木偶。”教師在組織體育游戲時應立足于幼兒與材料本身,大膽地放手,不約束孩子,將創造的權利還給每一位孩子,讓他們自由地玩、自由地發現,給予每個孩子充分與材料互動的機會,體驗創造的快樂。
在游戲《好玩的紙盤》中,教師給每個孩子都提供了一個小小的紙盤,請他們在游戲活動中自由探索紙盤可以怎么玩。孩子們充分發揮了創造力,有的把紙盤當成了方向盤;有的把紙盤頂在了頭上當雜技員;有的把紙盤夾在了兩腿中間學小兔跳;有的請來了好朋友,大家玩起了扔飛盤的游戲,等等,每個人的玩法都是那么富有新意。孩子們的表現讓我們驚訝,在孩子們多變的玩法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孩子是創造的天使,他們的小腦袋里蘊藏著無窮的創造火花,這是成人望塵莫及的,一張小小的紙盤變成了一個多變的魔法玩具,帶領著孩子們在想象的王國中自由馳騁,如果在體育游戲中只有教師的高壓控制,那就激不起孩子們創造的火花,這種創造性游戲給孩子帶來了無盡的快樂。
四、階梯性教學,體驗成功的快樂
世界上沒有相同的一片樹葉,同樣也沒有相同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之間存在明顯的能力差異。宋代朱熹在《論語》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教是教學中的重要原則,一定年齡階段的學生,他們的心理特點和智力水平既有一定的普遍性,又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師不能用整齊劃一的標準要求每個孩子,而是應該尊重他們的能力差異,針對幼兒的共同特點和個別差異,因材施教,利用階梯性教學,對有能力差異的幼兒提出不同的要求,讓每個孩子都在游戲中體驗成功感,促進原有水平的提高。教育的本質并不是讓每個孩子都成為佼佼者,而是讓每個孩子都體驗到成功,不管這個成功是巨大的還是微小的。
在小班游戲活動《小青蛙找媽媽》中,教師扮演青蛙媽媽,領著一群青蛙寶寶拉捉害蟲,要求跳過一條寬寬的水溝。教師為幼兒設置了不同要求的三條水溝,請幼兒自己嘗試,選擇自己能跳躍的水溝練習。經過一次次嘗試,每個孩子都找到了最適合的水溝,學著小青蛙的樣子,樂此不疲地在池塘里跳來跳去。對于能力強的孩子來說,一次次的挑戰給他們帶來了新鮮與刺激,他們在失敗、成功、再失敗、再成功的兩種角色轉換中不斷體驗著快樂,而能力弱的孩子得到的不是沮喪和失敗,他們找到了適合自己能力的路線,正所謂最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每個孩子都努力學習著本領,而這種學習本身帶給了他們快樂,不管是能力強的孩子還是能力弱的孩子,每個人都在游戲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在游戲中體驗,在體驗中快樂,體育游戲是快樂的,教育也是快樂的,愿每一個孩子都能在童年生活中體驗快樂,讓快樂之花在每個孩子童真的心靈中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