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淼+李鶯鶯
摘 要: 學員學習動力是影響學員學習成績的主要因素,可以說直接決定學員學習成績和人才培養的質量。本文分析了國防生學員對軍校學習存在的錯誤認識,提出了激發國防生學員學習動力的方法。
關鍵詞: 國防生 任職培訓 學習動力
學習不僅僅是學生時代的代名詞,更是一種“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追求。這對于國防生學員,部隊未來一線帶兵人顯得尤為重要。但是目前,由于學習目標的缺失和軍校教育實際情況等一系列因素,導致部分國防生學員在軍校任職培訓期間學習動力不足,停留在“要我學”,無法實現“我要學”的轉變。如何激發國防生學員學習動力,調動學員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有以下認識和思考。
一、國防生學員對軍校學習幾種傾向性錯誤認識
1.“部隊院校教學水平不如地方高校,學不到什么東西。”——不愿學
國防生學員大多畢業于地方重點高校,他們自覺不自覺地認為地方高校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施完備、教學理念先進,在教書育人、文化底蘊方面,軍校是難以比擬的。到軍隊院校參加任職培訓時,容易套用學歷教育評價標準眼光看待所在的軍校,認為一些軍校院士都沒有,國內知名學者沒幾個,教學水平肯定不如自己畢業的地方高校。這些學員從開始就戴著有色眼鏡認識軍隊院校,從內心不認可所在軍校的學習條件和學習環境,感到在軍校學不到什么東西,在思想上就不愿意學,因而得過且過,“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身入而心不入,學習動力全無。
2.“學的知識到部隊又用不著,還不如多提高自己的其他能力。”——不想學
一些學員認為軍校開設的政治、管理課多,學習作用不大;由于客觀原因,一些軍校配備的裝備、教學設備型號相對老舊,不少學員認為在院校這些裝備、教學設備上學的東西回部隊后用不上,學得沒有意義。在這種思想的驅使下,一些國防生學員在學習上放慢腳步,或不以為然,或有選擇性地學習課程,轉而熱衷于其他課外活動,認為與其浪費時間學一些到部隊用不著的知識,不如提高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這部分學員找不到自己的學習定位,學習動機、目的不明確,就談不上什么學習動力。
3.“大學都畢業了還要學,沒勁!學得差不多就行了。”——不深學
一些國防生學員感到從小學到大學學了十幾年,好不容易大學畢業了,又要到軍隊院校學習,真是沒勁。一些學員在地方高校時學習積極性就不是很高,混畢業,到軍校后繼續殘留混的念頭。這些學員到軍校后迫于教學形勢和院校嚴格要求,又不得不學,因此,產生既來之則安之的思想,對教員課堂教學提不起多大興趣,隨堂附和,滿足于一知半解,面上文章,學得差不多就行,以致對所學的知識模棱兩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這部分學員思想上不進取,學習動力不足,學而不解,學而不深。
4.“只要不掛科就行,學那么累干嗎?”——不苦學
進入軍隊院校的國防生學員相比地方高校大學生,就業已有保證,部分學員認為進入了“保險箱”,認為學好學壞都一樣。部分學員認為來到軍校學習就是為了混個任職培訓結業證,學多學少沒關系,只要順利結業,就能夠拿到上崗證。這部分學員沒有認清自己承擔的歷史使命,感慨“只要不掛科就行,學那么累干嗎?”在這種錯誤的學習動機的驅使下,缺乏吃苦精神和學習毅力,在學習過程中圖輕松,一遇到困難就“繳械投降”,不是積極地戰勝困難,而是知難而退,使得學習喪失積極性,缺乏動力。
二、激發國防生學員學習動力的方法
1.構造建立了解信任機制,強化學員對軍校認同感。
立足讓國防生學員建立對院校的信任,消除“不愿學”的思想,催生自身學習動力。要積極宣揚軍隊院校的優良傳統,把院校史放到黨史軍史學習教育中進行,組織參觀院史館、榮譽室等,讓學員感受院校濃厚的歷史積淀、突出的育人成就、優秀的校園文化、寶貴的工作經驗,增強學員對院校的歷史認同感。要利用學員所學專業領域涌現的英模人物、院校杰出畢業校友的先進事跡教育引路,增強學員對所從事職業的認同感。注重把臺上教育與臺下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利用參觀見學、學術報告、晚會、座談會、辯論賽等時機,讓國防生學員在校期間的不同時段都了解院校的歷史、現狀和發展未來。讓學員建立起對院校的了解信任,從內心認可院校的學習生活,并以主人翁的精神投身學習訓練,增強他們對院校的歸屬感。
2.合理搭建各種創新平臺,利于學員實現個人定位。
適當搭建各種學習型創新平臺,使學員從中找到個人感興趣的學習內容,更明確個人定位,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實踐與創新,有效使學員從“要我學”、“不想學”向“我要學”轉變。在政治、管理等基礎課程學習中,采取“回顧自身經歷話成長”、輿情分析、部隊管理案例大家談、“精彩三分鐘”演講等方式,激發學員的參與熱情,有效調動學習積極性。在專業課教學中,跟學員講清利用老裝備開展新裝備教學,體現裝備發展的客觀規律,引導增強學習動力,學會裝備使用、操作、維護的方法;同時,組織開展崗位練兵、比武競賽、綜合演習演練等活動,讓學員全員參與,發揮其主觀能動性。鼓勵學員參加科技創新活動、數學建模、航模比賽等一系列活動,激發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明確學習定位。
3.積極發揮教員引導作用,改進課堂教學方法手段。
教員作為軍校教學工作的實施者,要切實轉變觀念,發揮“火車頭”作用,指導學員學習的方向和目標,改進學員學習的方法和技巧,引導學員“深學”、“深鉆”。要積極采用啟發式、案例式及任務驅動等教學方法,增強學員的主體意識,讓學員自主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要把部隊建設亟待解決、學員比較關注的問題通過加工整理,將部隊的最新資料通過有效提煉,第一時間傳授給學員,使教學更貼近實際,同時幫助學員掌握部隊最新的發展動態,使教學內容更具有前瞻性。要依托實習基地、實驗室、實習室等場所,大力開展實踐性教學,使學員對所學知識更直觀更形象,同時增強學員的動手應用能力。要積極到部隊代職鍛煉,調研考察,將理論知識與部隊實踐有效融合,滲透到教學內容中,增強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和實踐性。
4.科學改進考核檢測制度,轉變學員學習動機。
制度可以督促學員改變學習動機。要澄清學員學習上的模糊認識,既要積極引導,解決好“為誰而學、為什么學”的問題,更要根據現實狀況和實際需要,制定真正適合國防生學員的考核制度,為學員“真學、苦學”提供動力源泉和機制保證。可以在平時課堂上采取學習效果檢驗,課后相應布置開放創新式的作業任務,學習的不同階段組織開展階段性測驗,并結合平時檢驗結果、作業完成情況、階段性測驗成效和期末考試成績進行綜合評定,讓學員最后的綜合成績體現整個課程學習過程的實效。將考核的著重點放在能力的檢測上,采取說、練、講、做等多種考核方式,檢驗學員掌握課程、掌握裝備的實際能力,從客觀條件上杜絕學員消極心態的產生,增強學員對學習的重視程度,從而達到提高學員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員學習動力的目的。
三、結語
學習動力是學員從事學習活動的原動力,直接關系學習的成效。國防生學員到軍隊院校參加任職培訓,必須糾正不愿學、不想學、不深學、不苦學的錯誤認識,增強學習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承訓院校要建立了解信任機制、搭建各種創新平臺、發揮教員引導作用、改進考核檢測制度,激發學員的學習動力,既保證學員的學習興趣,又有效地挖掘學員的學習潛能,增強學員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于洪龍,李正優,黃濤.軍校學員學習動力調查與分析[J].科技風,2011,(22).
[2]劉波,牛藝霖,高佳節.激發學員學習動力 建設學習型軍事醫學人才隊伍[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1,(2).
[3]王玉剛,楊建新,于新昌.關于軍隊院校學員學習動力的幾點思考[J].科園月刊,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