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松+路小歡
摘 要: 隨著現代醫學在廣度和深度方面的迅速傳播,外科學的發展日新月異。作為外科學教師,在教學中與學生共為一體,必須重視學生三基: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礎理論,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循證醫學的臨床思維,強化技能操作訓練,塑造學生高尚的醫德,為新一代外科人才的培養貢獻智慧與力量。
關鍵詞: 外科學 理論教學 技能操作 醫德培養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日新月異,知識更新呈現爆炸式增長。現代醫學已從生物醫學模式轉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新技術的應用催生著外科學的快速進展。外科學作為臨床醫學的一門重要學科,連接著基礎研究與應用實踐,培養優秀的臨床外科醫生是我國醫療發展的基礎性工作,也是彌補醫療資源不足的關鍵一環。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從本科臨床醫學生外科學教學開始抓起,筆者從教外科學三十年余年,下面談談外科學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1.重視理論教學,夯實學生基礎
外科學是一門緊密聯系基礎醫學與臨床工作的重要學科,也是一門應用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為臨床醫學專業開設的核心課程之一,在本科生醫學教學中具有突出的地位。科學有效的教學法對培養合格臨床醫師具有重大意義。現今外科學教學中,其基本模式為課堂理論講授+課間見習+畢業實習這一固定模式,由于操作模式單一枯燥,基本上仍以“師帶徒”老式的傳、幫、帶方法,教師的主體作用過于強勢,沒有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1]。另外,外科學教學周期長達一年及以上,學生在課堂上被動地疲乏應對學習,各個章節內容掌握松散,無法“凝聚成珠,串珠成線”,則學生基礎薄弱,進入臨床技能訓練無不捉襟見肘。因此,教師要重視理論教學,在理論階段夯實學生基礎。外科學知識系統龐大,教師要認真備課,提前掌握好交叉學科的相關內容,綜合運用案例教學法、PBL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等,力求提高學生興趣,增強教學效果。比如在講授腹股溝疝的發生機制和修補術時,教師在授課前可引入相關病例,引導學生思考,同時對腹股溝區的局部解剖必須了如指掌,可結合圖譜、教學模型及多媒體資源帶領學生復習解剖學知識。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課余自學,上傳PPT、微課視頻等資源,使學生進一步消化與掌握基本知識、基礎理論,有條件的可以讓學生走向講臺,進行某一知識點學習心得分享,加強師生互動。夯實基礎,萬丈高樓平地起,重視理論教學,對于后續基礎技能的掌握很有裨益。
2.理論結合實踐,強化基本技能
學習外科學,要自覺運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認識論原則。“紙上得來總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也就是學生既要認真學習書本知識,又必須親自參加實踐。外科醫生的良好素質是通過學習和刻苦訓練逐步培養起來的,外科學實驗教學是培養醫生良好素質的重要環節之一,它融無菌術、麻醉、切開、結扎、止血、縫合等外科基本技術為一體,是臨床實習前的一項重要的綜合訓練,突出學生在學中練、在練中學,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言傳身教,嚴格把關,結合基本技能操作競賽促進訓練,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強化記憶,培養學生的嚴謹、耐心、細心及認真負責和團體協作等精神,將理論知識與手術實踐有機結合起來,為培養優秀的外科醫生奠定基礎。外科基本技能操作的教學是醫學生臨床見習和實習的一個重要內容,尤其是見習階段的培訓尤為重要[2]。在具體見習帶教過程中,學生要仔細觀察外科病人的各系統、各器官的形態和功能變化,提前復習相關科室疾病診斷知識。為避免帶教老師教學時各施其法,外科教研室應組織醫院帶教老師集體學習,選派富有臨床教學經驗的高年資教授或者主任醫師參加并親自示教,從而統一教學方法,進行規范化、標準化外科基本技能操作。教師帶教時以提問形式重點復習所要見習的理論知識,使同學們都有參與感、責任感,促進思考,強化記憶。病房查房見習時,由同學用診斷學學到的基礎知識進行詢問病史、體格檢查,然后寫出診斷、診斷依據,可以學習書面病例的書寫,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歸納,并針對錯誤及時糾正。重視基本技能訓練,充分鍛煉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利于提高學生的臨床思維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3.樹立人文關懷,著重培養醫德
學習外科學歸根到底是為人民群眾的健康服務問題。醫學是技術類學科中最能體現人文關懷的一門學科,其核心是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所以單有好的技術是不夠的,醫患之間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加強人文關懷對處理醫患關系極具意義[3]。外科學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提高學生的人文修養,著重培養醫德。外科教師應該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嚴肅的專業教學與創新的哲學思維、活潑的人文修養自然地融合[4]。大醫精誠,堅持以病人為中心,改變以往以疾病為中心的觀念,注重病人的體驗,只有具備良好的醫德、醫風,才能發揮醫術的作用。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外科醫生可以利用各種技術手段做出診斷,有時忽略了病人的情感,因此要學會醫患溝通這門藝術,嚴格遵守醫學倫理和道德。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與學生多分享心得,以德才兼備的名醫榜樣激勵學生,在動物實驗教學中讓學生樹立尊重生命、愛護生命的理念。在實驗過程中讓學生充滿責任感,要求學生做到認真負責,把動物當做自己的患者,培養學生對待患者的愛心與耐心、手術與檢查細心、對待生命高度責任心。在見習實習過程中,學生跟隨老師查房注意學習溝通技巧,在診斷中加強與病人及家屬溝通,時時關心,常常安慰,爭做合格的醫學生。
4.結語
外科學教學是一門藝術,更是廣大外科學教師肩上的一份責任。在走向偉大民族復興道路上,守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優秀衛生人才的培養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教師要努力學習先進技能、先進理論,指導學生學習與實踐,發揮學生的創新精神,大力培養既有高尚醫德,又有過硬技術本領的醫學生,進而促進新一代外科工作者的成長。
參考文獻:
[1]張學志,凌云陽,王觀發,等.情景模擬與案例教學結合在外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5,28(10):1397-1398.
[2]陳創奇,朱家源,楊素清,等.臨床技能強化訓練在外科學實習教學中的作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7(8):91-93.
[3]王文青.技術“修身”與人文“修身”的二元融合——論外科學教學中的哲學思維與人文素養的滲透[J].西北醫學教育,2010,18(5):951.
[4]扈中平.教育研究必須堅持科學人文主義的方法論[J].教育研究,2003(3):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