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儲伶麗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外商直接投資(簡稱FDI)已經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推動力。陜西省作為中國西部的重要省份,其對外開放程度與沿海開放城市有相當大的差距,然而外商直接投資對其經濟的作用已顯而易見。因此,在外商直接投資的理論基礎上,分析陜西省外商直接投資的特點,研究外商直接投資對陜西省的經濟增長、產業結構以及對外貿易等方面的影響,并提出陜西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外商直接投資;投資環境;經濟發展
中圖分類號:F062.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24-0053-04
一、陜西省利用外資的現狀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外商直接投資高速增長,資本流量與存量急劇擴大,逐漸成為推動經濟全球化的主導力量。從1993年起,我國已連續多年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資接受國。外商直接投資不僅彌補了國內投資資金的不足,而且通過“技術外溢效應”提升了我國的知識技術水平,促進了我國的經濟發展。陜西,作為西部大開發的橋頭堡,是西部地區最先接受FDI的省份之一。研究FDI對陜西經濟增長的貢獻,加快外資的吸引,促進FDI在陜西經濟發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具有極其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從圖1可以看出,陜西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從1990年的4 191萬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151 053萬美元,2005年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是1990年的36倍,增長比較迅速。2011年、2012年增長率分別達到29.4%和24.7%,呈現出穩中有升的態勢。可見,外商在陜的投資力度正在逐年加大。
二、相關研究綜述
索洛(R.M.Solow)所屬的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學派突出了資本形成對經濟增長的重要影響[1]。Laura Alfaro(2004)使用1975—1998年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提出了外商直接投資對經濟發展的凈效應的計算方法[2]。魏后凱(2002)利用1985—1999年數據進行了相關的實證研究,得出在上述時段內橫亙在東西部之間的巨大的GDP增長率的差異,大約有90%是由外商直接投資造成的[3]。任永菊(2003)對1998—2002年中國的數據進行了計量模型分析,得出我國經濟增長與FDI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在GDP增長中,FDI的貢獻占10.33%[4]。
西方學者主要是將國家整體作為研究對象,而研究FDI與一國內部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比較少。中國學者主要集中研究FDI對中國經濟的增長有相當大的促進作用,而研究FDI對陜西經濟影響的較少。本文通過陜西FDI的數據收集并處理、對比,進行計量分析,計算出FDI對陜西經濟發展的貢獻程度,為陜西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實證支持。
三、FDI對陜西經濟的影響分析
(一)FDI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本文選擇能代表陜西省經濟增長的“地區生產總值”(GDP)為被解釋變量(用Y表示),選擇表示外商直接投資的“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為解釋變量(用X表示)。同時,選擇2000—2012年FDI和GDP的數據進行分析,并且為了增加可比性,采用了美元兌人民幣的年平均匯率統一換算。為了減少時間序列中存在的異方差現象以及使其趨勢線性化,建立如下對數模型:
LNY=α+β*LNX+u
本文運用Eviews3.0軟件對以上模型進行簡單線性回歸分析,模型估計的結果為:
LNY=4.566549 +0.770344*LNX
(0.503929) (0.094109)
t = 9.061885 8.185622
R2=0.837509 F=67.0044 DW=0.384755
根據回歸結果,可決系數為0.837509,說明所建模型整體上擬合較好,在顯著水平為0.05時,計算出來的t值為8.185622遠大于臨界值2.16,t檢驗通過。但是DW值顯示該模型存在正自相關的問題,說明以上t統計量和F統計量的結論不可信,需采用科克倫—奧科特迭代法得到最終模型為:
LNY=2.377444+1.148977*LNX
(1.141055) (0.196937)
t=2.083549 5.834229
R2=0.954945 F=116.5735 DW=1.680052
此時,模型已經消除了自相關問題,可決系數也提高了,t檢驗和F檢驗均通過,說明解釋變量“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對被解釋變量“地區生產總值”確實有顯著影響。根據模型估計結果,當年FDI每增長1%,平均來說GDP會增長1.148977%,說明FDI確實對陜西省的GDP起到促進作用。
(二)FDI對產業結構的影響
從外商直接投資分布圖2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資在第二、第三產業中的投資比較多,而在第一產業中的投資比較少。陜西省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相對比較薄弱,但外商直接投資對三次產業影響的差異導致了陜西省產業結構由原來的“一二三”轉變為“二三一”。第二產業(特別是制造業)所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資的規模不斷增大使得陜西省的工業產值得到了快速的上升,也促進了陜西產業結構向資本、技術密集型轉化。不可否認的是,外商直接投資加大了三大產業之間的失衡,在結構上形成偏差。因此,陜西省的外商直接投資沒有達到最佳邊際水平,需要進一步調整引資結構,引導外商直接投資加大對第一和第三產業的投資力度,使陜西省的產業差距縮小,減少結構性失衡。
(三)FDI對對外貿易的影響
用外商投資企業貿易貢獻率作為衡量指標,即計算出外商投資企業的出口額占陜西省的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下頁表中顯示了近幾年的外商投資企業貿易貢獻率,可以看出,外商投資企業的出口額占全省出口總額的比重比較高,尤其是2008年和2009年比重增加至40%以上。這說明了外商投資企業是陜西省出口貿易的主體,并且可以預見,隨著未來陜西出口貿易量增多,這一比率將會有所提高。
(四)FDI對就業的影響
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對東道國(地區)就業具有雙重影響:就業創造效應和擠出效應。截至2013年底,陜西省外商投資企業就業人數達到536 565人,占社會就業人數的2.07%,占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的12.06%,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38 038元/年。根據相關分析,FDI的長期就業彈性為0.0468,當年FDI每增長1%,會帶動當年就業增長0.05%,但滯后一年的FDI每增長1%,就業人數將下降0.016%,說明了外商直接投資對陜西省就業的創造效應大于擠出效應。從圖3中可以了解到,外商投資企業所吸收的就業人員占城鎮總就業人數的比重一直處于上升的態勢,因而通過外資企業吸納就業人員成為實現增加就業的途徑之一。
四、陜西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對策建議
(一)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提高吸收外資的國際競爭力
憑借西部開發的優勢,陜西應當引進更多跨國公司的投資,使他們之間存在足夠的競爭強度,同時要實行統一的國民待遇,為內資企業創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培育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使外資企業在競爭面前不得不向我國轉移更先進的技術,從而產生更多的技術溢出。在今后的引資工作中,要特別注意發揮市場調節的主導作用,減少壟斷與地方保護的行為,形成一個成熟、健康、有序的市場體系。因此,陜西省要利用一切平臺,努力讓外國投資者了解到陜西的投資潛力,增強對陜西投資的信任度。政府應以身作則,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提高辦事效率,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保護知識產權,以吸引更多的外資。
(二)優化引資結構,推動產業結構升級
引入外商直接投資不僅為陜西省的經濟發展注入了大量的資本,更重要的是,在外資流入的同時帶來了大量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促進了陜西省技術進步的增長水平。但是從數量上看,陜西省的技術進步因素對經濟發展的影響非常小,這是由陜西省大多屬于勞動密集型經濟,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相對滯后,技術和知識要素在生產中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展現的結果。近幾年的外商直接投資在陜西省的投資主要集中于第二產業里的生產性的行業,技術含量相對較低。因此,陜西省在今后的招商工作中要改變理念,加快由“招商引資”向“招商選資”轉變,選擇高新技術產業進駐陜西,引導外商投資于新能源、生物和新醫藥、先進裝備制造及電動汽車、文化暨創意、綠色食品等十大戰略性新產業。鼓勵外商投資企業與國內企業合作,加強集成創新,充分利用國際直接投資的技術溢出效應,提高陜西省的產業層次,有效推進全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發展方式轉變。
(三)提高人力資本投入,創建公平競爭機制
陜西省地處西北,人力資本投入少,在某種程度上人才流失到發達地區。為此,陜西應該采取能夠提高人力資本投入的政策,重視對人才的吸引與培養,提高教育經費以及建立人力資源培訓體系。提高技術吸收能力并加強人力資本的建設,因為人力資本水平的豐裕程度也是影響FDI技術溢出效應大小的一個重要因素,人力資本水平的提高可以加快跨國公司向子公司技術轉移的速度,而且人力資本水平的提高可以使得FDI技術溢出的渠道更加通暢。政府和企業應樹立“以人為本”的人才觀,提高薪酬和福利待遇,以減少人才的過量流失。在利用外資發展經濟的同時,陜西省應該注意處理外資與內資的關系,不要過度依賴外資從而削弱了內資的積極性。政府應努力創建一個雙方公平競爭的機制,避免外資進行行業壟斷,不要“崇洋媚外”,畢竟外商投資企業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母國的利益。
參考文獻:
[1] Robert M.Solow. 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57,(39):12-20.
[2] Laura Alfaro,Areendam Chanda,Sebnem Kalemli-ozcan,Selin sayek.FDI and Economic growth:The Role of Local Financial Market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4,(64):89-112.
[3] 魏后凱.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J].經濟研究,2002,(4):22-29.
[4] 任永菊.外國直接投資與中國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實證分析[J].經濟科學,2003,(5):113-120.
[責任編輯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