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濤
摘 要:近年來,環境問題已成為全人類關注的焦點,如何有效協調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二者的關系,是當前全世界面臨的重大問題,因此環境會計越來越受到重視。在傳統會計理論的基礎上,借鑒已有的研究成果,利用理論研究與案例研究相結合的方法,探討適用于企業的環境會計核算方法。
關鍵詞:環境會計;企業;核算方法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24-0092-03
2016年3月“兩會”召開,生態環保成為本次會議的熱點議題之一,環保產業將會成為2016的工作重點。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中國需要和諧發展,習近平主席曾說:“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生態環保的興起勢不可當。中國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生態環保是發展的重中之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的時代已然過去。
總之,生態環境惡化已嚴重威脅我們的生活,而政府已經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重中之重。于是,社會上一場綠色運動由此興起。環境會計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環境會計理論也因此得以廣泛應用和不斷深化。
一、企業環境會計核算方法探討的必要性分析
(一)企業環境會計核算方法探討的外部必要性分析
1.環境會計是建設生態文明理念的條件之一。環境會計是生態文明理念下的產物,而生態文明建設又是根據我國國情提出來的政策。在過去幾十年我國大力發展經濟,使得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但是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也使得我們在環境方面付出了沉痛的代價。自然資源被嚴重浪費,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遭到極大的破壞。因此,我國政府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理念,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生態文明理念要求我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要兼顧環境,其核心思想就是使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協調統一發展。因此,生態文明的建設需要環境會計的核算,環境會計更是我國建立新的社會經濟發展模式的需要。
2.我國環境資源的現狀,要求建立環境會計。我國以“地大物博”而聞名世界,地理位置優越、自然資源豐富多樣,但是我國人口基數大,所以人均資源并不是很多,再加上過去我國只知道大力發展經濟,而忽略了環境問題,導致資源浪費非常嚴重,一些資源已經瀕臨枯竭。過去,我國發展經濟是在無償使用環境資源,從而造成國民經濟的虛增。針對這種情況,如何合理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自然資源,解決環境問題已迫在眉睫。而環境會計正是將環境與經濟結合起來,試圖達到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目的。
(二)企業環境會計核算方法探討的內部必要性分析
1.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環境與企業關系密切,環境的好壞對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企業的發展需要從環境中獲得不斷的資源。但是,高投入低產出的發展模式使得我國企業無節制地消耗資源。近幾年,我國一些資源已呈現枯竭狀態,促使企業不得不關注環境問題。要想獲得企業本身的長久發展,就必須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治理污染。因此,企業要把環境納入企業的日常核算,要為環境破壞以及環境治理埋單,由此,環境會計就必須在企業里得以應用。
2.建立和發展環境會計是滿足社會各方面對環境會計信息需求的需要。環境污染問題已引起社會各方面的關注,社會各方面包括政府、投資者、社會公眾等。過去,企業以謀求發展速度和效益為主要目的,考核一個企業的業績時主要是關注企業產生的經濟利潤。但是,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環保意識的加強,人們的需求也變得不同。所以,現在對企業的考核不單純地關注企業的經濟利潤,同時還會關注企業的綠色利潤。為了滿足社會公眾的需求,這就促使企業不得不對外披露其環境會計信息。
二、企業環境會計要素的確認與計量
(一)環境資產的確認與計量
環境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發生的與環境相關的交易或事項引起的,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環境資源并且可能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增加,例如專項儲備、環保設備等。環境資產確認要滿足三個條件:一是環境資產由企業過去發生的與環境相關的交易或事項引起的;二是環境資產會導致企業未來經濟利益增加;三是環境資產的成本或者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環境資產的計量則比較復雜,針對不同的環境資產,其有不同的環境資產計量方法。例如,專項儲備要以實際收到或支付的金額作為初始入賬價值;而環保設備要分外購和自行研發兩個方面來確認。如果環保設備是外購的,要以購買價款、相關稅費等作為入賬價值;如果是自行研發建造的,要把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費用歸集到成本中,而研發支出中的費用化金額則計入當期損益。
(二)環境負債的確認與計量
環境負債是指企業日常活動造成的環境破壞會導致企業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實義務。環境負債主要包含兩個部分:一是真實發生的環境負債,比如企業為治理環境污染所形成的負債;二是或有環境負債,也就是傳統會計中的預計負債。
反映在環境會計中就是預計環境負債。環境負債的確認與計量要滿足以下條件:第一,環境負債會造成企業經濟利益的減少;第二,環境負債的金額能夠可靠計量。預計環境負債,要根據很可能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確認。
(三)環境權益的確認與計量
傳統會計權益是指資產減掉負債后,能夠被企業實際控制的凈資產。環境權益與傳統概念類似,是指環境資產扣除環境負債后由所有者享有的權益,反映企業在環境方面的投入并享有的資產的剩余部分。環境權益的確認與計量,主要取決于環境資產和環境負債的確認與計量。
(四)環境收入的確認與計量
環境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環境活動中產生的經濟利益,預期會導致企業環境權益增加的經濟流入。直接收入和間接收入構成企業的環境收入,例如廢物再利用、銷售環保產品、政府的環保獎勵都屬于環境直接收入;環境間接收入主要是指環境機會收入。環境收入的確認與計量要滿足以下的條件:第一,經濟利益的流入是否會導致企業環境資產的增加或環境負債的減少;第二,環境收入的金額能夠可靠計量;第三,與環境收入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五)環境費用的確認與計量
環境費用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為造成環境破壞而支付的代價。參照傳統會計中對費用的分類,環境費用也分為環境生產成本和環境期間費用,要嚴格區分環境費用是資本化計入企業成本,還是費用化計入相關費用。環境費用的表現形式有兩種:第一,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造成環境污染,政府強制企業必須支付的費用;第二,企業為了預防經營過程中造成環境破壞而自愿支付代價。環境費用的計量要同時滿足兩個條件:一是企業發生的環境費用的金額能夠可靠計量;二是環境費用的發生會減少企業的凈資產。
(六)環境利潤的確認與計量
傳統會計利潤與環境利潤并無太大差別,將環境利潤代入到傳統概念中,就是環境利潤等于環境收入減去環境費用后的凈額。環境利潤反映企業在一定期間通過環境活動所取得的經營成果。環境利潤的確認與計量,主要取決于環境收入和環境費用的確認與計量。
三、企業環境會計核算方法的應用分析
(一)案例公司基本概況
A公司成立于1994年,現位于浙江省湖州市。A公司現有15家子公司,公司總資產達到10億元。公司現有職工總數2 000余人,其中技術人員170余人,管理人員80余人。公司總面積500畝,其中廠房約占地30萬平方米。產品主要有各類印花布、染色布、燈心絨等,年生產能力15 000萬米;中高檔厚棉織物,年生產能力在1 500萬米;各類服裝,年生產能力500萬件套。A公司現擁有先進的機器設備和大量的技術人才,2013年被評為浙江省“重合同、守信用”的3A級企業。
(二)A公司環境會計核算方法分析
以下是A公司2015年發生的部分環境業務:
1.企業購入一臺需要安裝的環保設備,該設備用于清潔生產,價款合計500萬元,以銀行存款支付300萬元,其余款項尚未支付。
借:在建工程——環保在建工程 5 000 000
貸:銀行存款 3 000 000
應付賬款 2 000 000
2.該設備運抵企業后開始安裝,發生安裝調試費30萬元,運雜費及其他相關稅費12萬元,已用銀行存款付訖。
借:在建工程——環保在建工程 4 200 00
貸:銀行存款 420 000
3.該環保設備安裝完畢后即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轉入固定資產。
借:固定資產——環保固定資產 5 420 000
貸:在建工程—環保在建工程 5 420 000
4.對該環保設備計提折舊,預計使用年限為十年,每年計提折舊費用5.42萬元。
借:生產成本——環保生產成本 54 200
貸:累計折舊——環保固定資產累計折舊 54 200
5.為生產紡織品購入環保染料,共花費70萬元,以銀行存款支付。
借:原材料——環保燃料 700 000
貸:銀行存款 700 000
6.染料車間使用價值25萬元的環保染料,計入企業成本。
借:生產成本——環境生產成本 250 000
貸:原材料——環保染料 250 000
7.發生環保設備維修費5萬元,以銀行存款支付。
借:制造費用——環保設備維修費 50 000
貸:銀行存款 50 000
借:生產成本——環境生產成本 50 000
貸:制造費用——環保設備維修費 50 000
8.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發生人工費20萬元,其中生產部門工資12萬元,管理部門工資8萬元。
借:生產成本——環境生產成本 120 000
管理費用 80 000
貸:應付職工薪酬 200 000
借:應付職工薪酬 200 000
貸:銀行存款 200 000
9.企業染整車間耗費了80萬元的新鮮水。
借:生產成本——環境生產成本 800 000
貸:銀行存款 800 000
10.生產過程中COD排放量200萬噸,需繳納25萬元的排污費,款項尚未繳納。
借:管理費用——環境管理費用 250 000
貸:應繳稅費——應交環保稅 250 000
11.企業購入100噸廢水的排污權,以銀行存款支付20萬元。
借:環保資產——廢水排污權 200 000
貸:銀行存款 200 000
12.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排放了70噸的廢水,剩余排污權出售給了廢水超標的B公司,取得價款6萬元。
借:生產成本——環境生產成本 140 000
貸:環保資產——廢水排污權 140 000
借:銀行存款 60 000
貸:其他業務收入——出售廢水排污權 60 000
13.環保設備的正常運轉促使企業環保處置費減少為40萬元。
借:管理費用——環保管理費用 400 000
貸:銀行存款 400 000
14.環保設備的使用促使企業的污染處置費用減少為14萬元。
借:營業外支出——環境污染支出 140 000
貸:銀行存款 140 000
15.發生環境責任費用5萬元,取得國家財政補貼款8萬元。
借:管理費用——環境管理費用 50 000
貸:銀行存款 50 000
借:銀行存款 80 000
貸:營業外收入——環境收益 80 000
16.國家為鼓勵企業采用環保設備生產產品,獎勵企業20萬元。
借:銀行存款 200 000
貸:營業外收入——環境獎勵收入 200 000
參考文獻:
[1] 周艷麗.構建企業綠色稅務會計核算體系的研究[D].成都:西華大學,2014.
[2] 鐘俊華,陳雪.論綠色會計核算體系的構建[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4,(3).
[3] 高詩夢.綠色會計核算方法在實踐應用中的不足與解決對策[J].財會研究,2014,(13).
[4] 張靈.可持續發展下綠色會計的應用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1.
[5] 劉穎,陳良華,朱兆珍.中西方環境會計問題研究的比較、透視與展望[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16,(1).
[責任編輯 劉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