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儒
摘 要:財經新聞熱點報道是人們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也對社會經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了更好地報道財經新聞熱點,可以從精準定位、創新特色、加強財經記者培訓等方面入手,從而進一步提高財經新聞熱點報道的深度和廣度,實現財經新聞的價值。
關鍵詞:財經報道;新聞熱點;創新;質量
中圖分類號:G210.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24-0181-02
引言
財經新聞一直是人們關注的重點,尤其是在經濟高速發展,理財觀念盛行的社會環境下,人們對財經新聞的重視度直線上升,幫助人們獲取更多的經濟信息,其影響力可見一斑。據相關數據統計,2013年財經新聞報道數量占綜合報刊綜述的60%,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當前我國財經新聞報道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制約了財經新聞質量的提升,不利于突顯財經新聞熱點的價值,甚至影響了整個財經新聞行業的公信度,阻礙了發展的進度。為了扭轉當前財經新聞熱點報道的現狀,助力社會經濟的全面、健康、可持續發展,采取行之有效的對策進一步做好財經新聞報道勢在必行。
一、我國財經新聞熱點報道現狀探析
(一)定位不精準
所謂的財經新聞指的就是涉及整個社會的經濟以及與經濟相關領域的新聞熱點,盡管其涵蓋的范圍較廣,但總體的定位是明確的,不能偏離經濟新聞,要反映出社會經濟活動與經濟的關系,能給廣大受眾帶來有用的經濟信息,推動社會生產力的快速發展。但從我國財經新聞報道現狀來看,在內容選擇定位上出現了一定的偏差,主要表現為:選取報道的財經新聞熱點與受眾需求不相符,往往報道的內容是受眾不感興趣的,內容枯燥乏味,千篇一律,大大降低了財經新聞熱點的可讀性。或是一些財經新聞報道為了博眼球,吸引受眾的注意,枉顧市場經濟發展規律,以及國家政府頒布推行的一些政策制度,帶有嚴重的負面性,引起人們的恐慌,阻礙了社會經濟的整體健康發展。
(二)特色不鮮明
在新媒體成為主流的趨勢下,人們對各種新聞熱點報道的要求越來越多,積極提倡個性化、特色化。然而我國財經新聞熱點報道實際中,將報道領域集中在財政、金融、經濟法規、保險、貨幣等方面,且報道重點逐漸偏向于資本市場中典型的金融、股票和債券上,例如《天下財經》這一財經新聞熱點節目,對人們關注的資本主義市場的金融、股票等進行了一定解讀,受到人們的追捧。可見,我國財經新聞報道也在不斷的發展完善。
然而整體來看,財經新聞熱點報道在特色、創新、可讀性等方面還是存在一定不足,首先報道理念還不夠完善成熟,因此導致在內容選擇定位上出現偏差,無法結合市場經濟的發展變化進行權威性、實用性的報道。其次,財經新聞報道的層次架構相對較為單一,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廣度,難以給予廣大受眾專業化的財經信息報道。最后,財經新聞熱點報道的創新度低,無論是內容創作,還是報道手法,其創新度還不夠,無法對社會經濟發展起到應有的干預助力作用。
(三)記者專業程度不夠
在整個財經新聞熱點報道中,記者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與者,其面臨的挑戰也相當大。對于財經記者來說,最基礎的就是速度,在信息化時代下,如何快速地進行新聞報道,利用更少時間寫出更多受眾滿意的財經新聞熱點報道很關鍵。同時寫作的新聞內容還必須立足現實意義,利用專業素養寫出具備一定深度的財經新聞報道,才能確保財經新聞報道的質量。然而縱觀我國的財經新聞記者,遠遠沒有達到要求,專業程度也不夠,同時缺乏一定的責任意識、人本意識和宏觀知識面,難以為做好財經新聞熱點報道添磚加瓦。
二、提升財經新聞熱點報道質量的具體措施
(一)以全方位的視野精確定位
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下,經濟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之一,它與人們的生活、工作等息息相關,注定了人們對財經新聞的高度關注。然而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加劇,財經新聞報道的視野也應當調整,不再局限于國內經濟,而應該立足世界,才能更好地報道國內外經濟的方方面面。同時,為了做好財經新聞熱點報道,也需要從廣大受眾角度出發,了解人們對財經新聞關注的重點,才能在眾多的經濟新聞信息中精確定位,做出滿足受眾需求、可讀性高、現實意義深遠的財經新聞熱點報道。主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除了各種經濟新聞熱點信息的表面外,還應當深入研究經濟運行的內在規律,全面把握報道對象的利益關系,積極尋找新聞報道的核心,才能真正地通過財經新聞熱點報道助力社會經濟發展。其次,要對不同國家、不同領域的經濟現象進行對比,分析彼此之間的相同與不同,才能找到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規律,為廣大受眾做出一些科學合理的預測性報道,例如財經新聞熱點報道采用探討式、咨詢式等方法,結合廣大受眾的需求,做出結論式的經濟預測,這才能確保財經新聞熱點報道的深度與廣度。
對于財經新聞領域發展而言,站在全方位的視野高度,才能全面把控廣大財經新聞熱點受眾的需求,提升財經新聞熱點報道的質量,實現其價值的最大化。
(二)以創新打造獨具特色的財經新聞熱點報道
1.立足受眾需求,提高可讀性。關于財經新聞熱點報道的可讀性,主要體現在遣詞造句上,使用的新聞用語要單純、用詞簡單通俗,具有較高的人情味,體現人文關懷,同時盡可能地使用故事化表達,增加財經新聞的可讀性。當然這些的前提就是從受眾角度出發,滿足廣大受眾的財經新聞閱讀需求。
在做財經新聞熱點報道時,要了解到受眾除了一些專業的財經經營和高級企業管理外,絕大部分還是普通的不具備專業知識的普通人,他們對于專業術語、生澀的遣詞、復雜的數據圖表難以理解。如在財經新聞熱點報道中,常有“CPI”出現,但它具體指什么,很多人都不清楚,大大降低了財經新聞報道的價值和可讀性。因此,為了有效地提高財經新聞熱點報道的可讀性,就需要更加貼近老百姓,創作出便于老百姓理解的財經新聞熱點報道。如關于利率調整相關新聞報道,利用大篇幅的數據對比變化來說明,普通受眾理解就存在一定難度,反而通過一定的事例,最直觀的就是從普通人存款收益的變化來闡述利率調整給人們的影響和變化,這樣更便于普通人理解,增加了新聞的可讀性。同時,在進行財經新聞報道時,還應當整合各類新聞事實,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深入挖掘財經新聞背后的現實意義,更符合受眾的需求。
2.加大數據圖表的靈活應用,創新寫作技巧。在很多人眼中,財經新聞熱點報道就是大篇幅的枯燥術語,或是抽象的經濟數據,無法引起受眾濃厚的閱讀興趣和共鳴,缺失了新聞熱點報道的貼近性特點。而讓財經新聞熱點報道大眾化,適合不同知識層面的人閱讀,實現財經新聞報道的價值,創新新聞寫作技巧很有必要。
首先,在寫作財經新聞熱點報道是要具備全球化意識,因事論理,進一步發揮財經新聞熱點報道的輿論引導作用,將經濟發展現象置于全球視野下思考,才能體現報道的深度。其次,還要具備發現意識、現場意識、社會意識和新聞背景意識,才能從社會角度去研究經濟現象的內在規律,感性化地讓新聞報道內容豐富,感染力十足,滿足受眾需求。例如,在進行財經新聞報道寫作時,要更多地關注當下的社會熱點,做到親民性。當人們重點關注股市時,就以此為切入點,進行新聞寫作,以精準吸引受眾的注意力,擴大傳播范圍。或是通過故事的方式,增強財經新聞報道的服務性,將抽象的新聞信息變得直觀化、增強趣味性,降低專業術語的使用概率。
當然,在財經新聞寫作過程中,靈活應用圖表也是有效途徑之一。這不僅減少了枯燥乏味的大篇文字敘述,還形象直觀地讓受眾快速地了解了財經新聞消息。例如,在阿里巴巴上市時的財經新聞報道中,就靈活地應用了圖表,無論是餅狀圖、還是柱狀圖、折線圖等都簡潔明了地反映了阿里巴巴上市的系列情況,這樣不僅增加了新聞寫作的多樣性,內容形式更加豐富,也便于受眾理解,獲得了廣大受眾的肯定和認可。
3.利用計算機互聯網信息技術,拓寬了報道領域。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網絡財經新聞的優勢更加突出,打破了時空、容納度的限制,還增強了與受眾的交互性,豐富了表現形式和發布方式。財經新聞報道大量利用計算機互聯網以文字、視頻、音頻等形式得以展示,同時動畫技術、java交互技術等的使用,讓財經新聞報道活躍生動起來,更加靈活多變。在這樣的優勢下,要不斷地拓寬報道領域,以增加財經新聞熱點報道的多樣性,將人們關注的股市、樓市、保險等方面的財經信息以紙質和網絡等多樣渠道進行傳播,效果更加顯著。
(三)加強財經記者的專業素質培養
要想完成財經新聞報道的改進完善,提高財經記者的專業素養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同時,財經記者也要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動性、主觀性,通過各種培訓、學習、實踐,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以為財經新聞行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持。
首先,財經記者要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掌握豐富的會計學、經濟學、公司法、證券法、統計學等知識,才能快速準確地發現市場經濟的變化,并以客觀、專業的態度為廣大普通受眾提供專業性強、可信度高的財經新聞報道。同時,還要密切關注國外經濟發展,才能有效地提高財經新聞的國際化程度,實現財經新聞熱點報道的深度和廣度并存。
其次,財經記者要在不斷的實踐中,有意識地培養經濟敏感度,增加自身的經濟分析預見能力,向高級財經記者發展,才能深入地挖掘深層的經濟信息,為社會經濟的整體發展提供一定的意見和建議,引起社會的關注和反思。同時,財經記者也要嚴格遵守職業道德,強化責任意識,傳播積極正面、維護公眾利益的財經信息,避免再次發生21世紀網新聞敲詐事件。
最后,財經記者不僅要具有全球視野,也需要深入基層,了解普通老百姓的需求,樹立人本意識,對于財經新聞進行價值判斷,用獨特的眼光和新聞敏感度挖掘深層內容,對老百姓感興趣的熱點新聞給予相關指導,才能確保新聞創作的高瞻性和貼近性、大眾化,優化財經新聞熱點報道的價值。
結語
綜上所述,在推動社會經濟發展中財經新聞熱點報道占據了重要地位,必須采取有針對性的對策才能確保更好地報道財經新聞熱點,促進財經新聞行業的整體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麗.做好財經新聞報道,助力社會經濟發展[J].采寫編,2016,(1).
[2] 張靜,戈希庭,李鑫.財經新聞可讀性探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5):123-124.
[3] 張波,楊璐.財經新聞報道改進路徑探析[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2015,(1):5-7.
[責任編輯 李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