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虹
在9月22日—23日,來自全國纖維主產省和非主產省的主要領導、代表共60余人參加了全國纖維質量監督工作座談會。代表們以圓桌討論形式,享創新經驗,提主要問題,談未來發展。
在9月22日—23日,來自全國纖維主產省和非主產省的主要領導、代表共60余人參加了全國纖維質量監督工作座談會。代表們以圓桌討論形式,享創新經驗,提主要問題,談未來發展。
上下聯動,形成合力
——河北省纖維檢驗局副局長郭志光
今年棉花總量變化較大,預計收購量3萬噸,比去年下降30%。河北省發改委要求纖檢機構繼續開展對加工企業的資格認定,但考慮到取消加工企業資格認定已成為必然,河北對加工企業質量的監控將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加強加工企業設備計量工作,二是加強棉花實物標準工作。在監督執法方面,將集結各地市執法力量,下放權力,將監管加工企業質量問題的責任交給地市所,省局負責監督各市工作,同時將建立公檢科室與監督科室的溝通機制。
將纖檢工作納入社會信用體系
——江蘇省纖維檢驗局副局長王洪山
2016年重點走訪了江蘇省內的軋花廠和紡織企業,就紡織企業對纖檢工作的期望征求意見。總體上,加工企業對生產現狀不太樂觀,紡織企業對公檢數據非常認可,對纖檢去年工作給出了“史上最高評價”,同時對纖檢標準改革,怎么更好為行業、企業發展服務,對如何提升棉花品質提出很多建議。今年江蘇省加工企業就三五家,下一步工作重點將放在對流通領域紡織企業的監管,重點將放在以下方面,一是回歸《條例》,不忘初心;二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方面的問題,怎么把信息孤島連成一片,實現共享共用,今年政府在統一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如果能把纖檢工作納入其中,將極大發揮纖維質量監督有效性。
服務為先導,監督為抓手
——德州市纖檢所副所長張樂柱
“以服務為先導,以監督為抓手,規范棉花市場,促儀器化公檢全覆蓋”。具體是,加強對企業的服務,如:幫助及時解決條碼機故障問題,小問題由我們的技術人員解決,大問題及時聯系中棉設備解決,幫助及時解決信息系統問題等等。監督上早下手,加大檢查頻次,掌握收購加工、市場等等一些方面的第一手資料,全面掌握企業的情況,首次違規不罰,每次必留書面整改意見和嚴重警告意見等,促企業向自覺認可公檢發展,自覺向纖檢所靠攏。
抓住機遇,為機構改革做準備
——內蒙古纖維檢驗局局長王莉
當前面臨機構改革,內蒙古毛絨質檢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推進,對很多地區在改革中奪得先機都具有借鑒和指導意義。毛絨質檢體制改革工作的推進,主要是三方面:一是構建分工協作、共同推進的工作保障機制。通過地方立法、政府出臺政策文件,建立部門間溝通機制,為工作推進確立保障機制。二是主動擴展纖檢服務職能,發揮自身優勢。從2012年開始就將工作的觸角延伸向產業前端的養殖環節,推行標準化養殖,建立羊毛生產標準化示范區,為農牧民增收效果明顯,得到社會認可。三是在科研方面,建立了一套與國際接軌的羊毛羊絨標準體系,不斷研發檢測設備,并提高毛絨公檢數據有效性。
加強基層培訓,提升工作層次
——浙江省纖維檢驗局副局長鮑楊波
浙江省委省政府也非常重視絲綢產業發展,去年出臺《推進絲綢歷史經典產業傳承與發展的指導意見》,主要發展方面是絲綢產品的深加工,絲綢產品作為浙江省的特色產業,產業優勢突出,呈良性發展態勢。但與此相反,產業前端的桑蠶卻出現“量縮質降”的狀況。目前,我們將繭絲質量的監督抽查下放到下級質量監督部門,地方質監部門也很重視,但主要問題是,繭絲交易是完全的市場行為,監管目前所起到的作用并不明顯。今年取消鮮繭收購資格認定的行政審批,收購企業底數不清,給監管帶來一定難度。對此提出兩點建議:一是提升繭絲質量監督工作的層次。中纖局可聯合質檢總局、農業、經信委等部門出臺提升絲綢產業質量發展的相關文件,將繭絲質量監督工作納入其中。二是繭絲質量監督技術性要求較高,希望加強基層監督人員的技術培訓,調動基層力量。
重視安全問題,做好風險監控
——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高守中
2013年的“問題校服”事件出現后,上海市質監局聯合當地六部門制定了校服質量管理意見,建立了備案制度、“雙送檢”等制度,這些制度去年被四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見》采納。目前,上海市質監局在校服質量提升方面主要做以下工作:一是重視安全問題。聯合教育部門形成意見,在校服在使用前必須對甲醛、禁用偶氮兩個安全項目進行檢驗。二是落實各方責任,重視質量評估和風險監控。校服質量提升是個系統工程,決不能單獨靠質監部門,要善于利用家長的監督能力,對學校采購等環節形成倒逼機制。
找好質量控制點,厘清責任
——馬鞍山纖維檢驗所所長王平
178號令的出臺,將纖檢機構以前為政府服務的職責提升為老百姓辦事,有利于社會各界更好地了解我們。校服質量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我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要有明確的質量控制點。各專業纖檢機構要根據本地區實際研究找到應該抓哪個控制點,例如,馬鞍山目前最重要的控制點是校服在進校后使用前的質量控制。二是鼓勵企業在采購面料時送檢。由于馬鞍山大部分校服生產企業的面料采購于外地,我們切實為企業考慮,鼓勵企業送檢面料,讓企業懂得:萬一質量不合格,則可以追溯責任,將損失降到最小。三是明確各方責任,尤其落實學校的驗收責任。四是建議全國纖檢機構之間建立協作聯動機制的溝通平臺,比如某個省的企業生產的校服進入馬鞍山,我們可以通過該平臺將該企業生產的校服質量狀況及時反映給當地機構。
多種形式宣傳培訓,利用基層力量
——福建省纖維檢驗局副局長林登光
由于福建省纖檢機構因地方質監局委托執法的職能被限制,沒有開展日常監督抽查的執法權。因此,福建對校服質量提升主要做了以下兩方面工作:一是多種形式的宣傳培訓,利用網絡平臺等多種手段,大力宣傳學生服質量安全問題,在當地制作的在線訪談被質檢總局采用。二是利用全省基層執法力量,開展全省基層執法人員的培訓。積極與縣級市場監管部門聯系,讓市場監管部門下達對轄區內校服生產企業的監督抽查的任務。有的地方教育部門很重視這項工作,主動要求我們做質量檢查。此外,我們每年都按照國家質檢總局下達的監督抽查任務,開展面料、校服的監督抽查和質量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