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妍菲
河北省承德市雙橋區教育局
?
論繪畫藝術創作中學生內心的情感表現
繆妍菲
河北省承德市雙橋區教育局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借助美術作品表達情感的能力成了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本文在提高美術課的教學質量前提下,通過關注學生生活、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加強學生情感體驗分析和探討了如何讓學生用美術語言來表達情感,在快樂中掌握知識的戰略問題與策略。
關注生活;全面發展;情感體驗
繪畫藝術作為一門獨特的藝術語言,詮釋著生活、時代、歷史…它是無數藝術家用畢生的精力去探索、去追求、去發現與感悟的寶貴語言。而美術作品作為承載情感的重要載體之一,具有傳遞思想和情感的功能。因此,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借助美術作品表達情感的能力成了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
“美術”是內在于內心的一種自我表達工具,是一種獨特的藝術語言。美術活動成為學生表達思想、抒發情感的特殊“語言”,學生的許多想法與現實都有很大的距離,但美術可以使他們把自己的想像、愿望變成可見的作品表達出來。因為它能更形象,更簡潔,表達人的情感,反映真實的內心世界。在美術教學過程中,除了發展培養學生的智力和繪畫能力,更要注重與他們的情感交流,使學生在美術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得到豐富的情感體驗。因此,在提高美術課的教學質量前提下,如何讓學生用美術語言來表達情感,在快樂中掌握知識,從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是當前深化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之舉。
1.生活是藝術的源泉。讓學生從大自然中的事物中聯想,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可以先讓學生自己講述親身經歷和感受,再引導其回憶和思考,然后把印象最深或最有趣的畫下來。兒童教育家陳鶴琴指出:“繪畫是語言的先導,表示美感的良器”。因此,在美術教學過程中,除了發展培養學生的智力和繪畫能力時,更要注重與他們的情感交流。讓學生在生活中領悟美術獨特的價值,在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激發學生的美術興趣,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使學生性情和感情得到陶冶,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健康的審美情趣。
2.快樂中掌握知識。讓學生做一些日記式的繪畫小品;寫一寫心情日記并配上插圖;圖文結合描繪“我的生活”成長足跡;自制畢業紀念冊等,表達一個畢業生的情感世界。通過開放性、動態性的美術活動課,樹立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進一步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愛好。不能只是讓學生為畫而畫,要使學生在美術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得到豐富的情感體驗,在快樂中掌握知識,提高美術課的教學質量。所以美術課程能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審美能力,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增強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發展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3.美術繪畫對學生心理的影響。美術教育的內容應該是多元的,特別是對情感主題的選擇,應該以全新的視角,在認真研究課程標準和教材的基礎上,將情感主題內容從愛黨、愛國、愛人民中進一步拓展。無論是一首歌、一首詩、一幅畫,它們的創作都包含著創作者的情感,情感都將是我們獲得靈感和表現的基礎。在中學美術教學中發現:美術繪畫活動對中學生的情感影響來得更強烈更深刻,是外化學生情感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學生在表現客觀世界的同時,也將自己的喜怒哀樂表達出來。這一方面使學生的心理得到疏導,另一方面又給家長和教師提供了學生實際心理狀況的圖象,以便針對性地采取措施維護他們心理的健康,做個生活的有心人。
新課程標準提倡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術教學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聯系,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為學生提供自由繪畫的機會,豐富學生的精神與課余生活,開展有意義的活動,激發他們豐富的想象力;使學生在自己的藝術創造中得到快樂,發展他們多方面的創造能力。如:中學美術《暖色調的畫》教學中,一開始我就要求學生將自己喜歡的暖色采用不同的方式隨意點在紙面上,由于情感的差異,性格、氣質的差異,每張畫面出現了不同的圖形及色彩。然后再根據每個學生的畫面加以啟發引導。讓他們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畫面,進行聯想,回憶生活中與之接近的型態、色彩、情景。
不是所有的學生對美術作品中的情感元素都具有敏感性,但他們可能會對美術之外的如音樂、舞蹈、電影、電視等學科為載體的情感元素具有敏感性。因此,教師在美術教學中要有機整合音樂、舞蹈、戲劇表演等相關藝術學科,讓它們成為幫助學生感受、理解和掌握美術作品中情感元素的有效“武器”。我在美術教學中就常常把音樂引入課堂,通過精心選擇和美術作品所表達情感比較接近的音樂,在課堂上有機結合進教學當中,使學生在美術學習中邊聽音樂、邊欣賞繪畫,在優美的音樂氛圍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而提高對作品情感內涵表達的感受。
人類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發現繪畫能夠外化人的情感,減弱人的心理壓力,保護人的健康。在美術新教材不斷改革的今天,我們更應該讓學生無拘無束地利用繪畫表達內心的情感,發揮美術的獨特價值。使中國的繪畫從單一化走向了多元化,從傳統走向現代。
促進學生心智全面、健康、和諧地發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和掌握的,需要教師進行長期有目的的訓練。我的研究剛剛起步,實施的策略還在摸索階段,今后還要從關注生活、關注學生、關注情感和心理入手認識,精心組織教學,完善教學環節,采取多種有效的教學措施和策略,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促進和實現學生身心的全面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