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方
河北省元氏縣新城實驗學校
?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李軍方
河北省元氏縣新城實驗學校
發展思維是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方面,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學生的數學思維意識直接影響并決定著他今后的數學學習能力。不管是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還是在全面推進課改的今天,如何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已成為眾多教師探索的問題。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激發與引導學生的思維更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創設情境,使用多種手段促進學生的思維,吸引學生進入積極思維的境地,從而達成學生思維的發展,最終獲得知識和學會獲取知識的方法。本文結合自己的課堂教學體驗,談談課堂上對促進學生思維的幾點有效地做法。
語言和思維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人的思維的開始、中間過程、結果,都要以語言來定型。即先要提出思維的目標,以確定思維的對象,接著在思維過程中,需要對思維的動向進行表達,以顯示其邏輯,及至最后的思維結果,也要通過語言表達出來。另一方面,語言的磨練也促進思維更加精確。教學中,學生的“說”可以是學生對思維對象的集體討論,也可以是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某個思維對象的思考探索過程。這里闡述后者對學生思維能力的促進作用。如在教學“正歸一應用題”時,教師例題展示后畫行程圖標示出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并讓學生從線段圖上弄清數量間的關系,然后根據這一關系來說說解題過程。如要求“8小時行多少千米,首先要知道1小時行多少千米(即速度)。速度未直接告訴,但可根據3小時行駛150千米求出速度(即路程/時間=速度)。最后用求出的速度乘以8小時(速度*時間=路程)完成解題”。學生通過整個解題思維過程的敘說不但理清了思路,解決了問題,還同時通過語言(即“說”)將思維外部語言化,使學生的思維逐漸變得有條理,發展了學生科學嚴密的邏輯思維。
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杰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可見,人的手腦之間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小學生的思維處于以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而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又成了學生思維的絆腳石,要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思維,教師必須為學生提供充分而具體的感性材料,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引導學生對數學實例進行操作觀察、比較、概括,并逐步抽象,從而獲取數學真理。如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時,我先引導學生各自動手剪拼,把平行四邊形右邊的陰影部分沿高剪下來,拼到左邊看是什么圖形?從這一“剪”與“拼”的動手過程中讓學生找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從而確定“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當于拼成的“長方形的長”;“高”即是拼成的“長方形的寬”。根據“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得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不需要老師的灌輸,學生從自己的動手操作過程中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并獲得了知識,這不僅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同時也滿足了學生求知的欲望,讓學生獲得了成功感,促使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能更加積極去開動腦筋、思考探索。
學習自疑問開始,好的問題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探求的欲望。數學知識的獲得,數學能力的提高都是在解決問題中實現的。亞里士多德曾說過“思維是從對問題的驚訝開始。”所以說,學生的積極思維往往由問題開始,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發展。因而,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非常重要。作為教學的主導者——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在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上,在教學的關鍵處,設置巧妙的問題,以激發學生主動去思索,解決自己欲言而未能的矛盾心理。如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在課一開始就拋出問題,引導學生進入思考的境地:媽媽把4個蘋果平均分給丁丁和姐姐,每人得2個;丁丁將自己的2個蘋果平均分給爺爺和奶奶,每人1個;而姐姐把1個蘋果給了爸爸后將剩下的1個與丁丁平分,問“每人()個”。這時無法再用整數表示,學生就會產生疑問,但還是能解決,可以回答:半個。老師可以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用數字表示出來,這就必然引起學生的思考,然后教師可以順著學生的思路,打開學生的思維,并通過適當的講解讓學生在自己思考的基礎上了解分數的意義。
恩格斯說:“數學中的轉折點是笛卡兒的變數。有了變數,運動進入了數學,有了變數,辯證法進入了數學,有了變數,微分和積分也就立刻成為必要的了。”我們知道,運動、變化是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函數思想的可貴之處正在于它是運動、變化的觀點去反映客觀事物數量間的相互聯系和內在規律的。學生對函數概念的理解有一個過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在處理一些問題時就要做到心中有函數思想,注意滲透函數思想。函數思想在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教材中就有滲透。如讓學生觀察《20以內進位加法表》,發現加數的變化引起的和的變化的規律等,都較好的滲透了函數的思想,其目的都在于幫助學生形成初步的函數概念。
數學這門學科,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一門非常枯燥的學科,特別是其中的邏輯思維抽象而乏味,要使學生對這些高深、空洞的數學知識產生興趣,并主動去探索,就需要我們教師想辦法去誘發學生主動思維的意識,只有學生有了自己想要思考的意識才能讓學生的學習變成他自己的事,從而知識的獲得和技能的掌握就變得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