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才蘭 王利蓉重慶市梁平縣人民醫院外二科,重慶 405200
臨床路徑護理模式對急性闌尾炎手術療效及護理質量的影響
劉才蘭 王利蓉▲
重慶市梁平縣人民醫院外二科,重慶 405200
目的 探討臨床路徑護理模式對急性闌尾炎手術的影響。方法 選擇2012年1月~2016年2月于我院進行急性闌尾炎手術的患者740例進行分析,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370例,對照組予以常規的醫療護理,實驗組通過臨床路徑護理模式進行護理,比較兩組的手術療效、護理質量、滿意度。結果 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切口愈合良好率分別為90.3%和80.3%,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2.2%和7.6%,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和對照組護理綜合評分分別為(9.1±1.1)分和(6.7±1.5)分(P<0.05),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7.0%和93.8%(P<0.05)。結論 針對急性闌尾炎手術患者,給予臨床路徑護理模式可以顯著提高療效,對促進護理質量以及護理滿意度的提高具有積極作用,可以推廣。
急性闌尾炎;臨床路徑護理模式;滿意度;護理質量
臨床路徑(CP)指的是在醫療工作中,醫生以及護士或者其他醫務人員根據平時的臨床工作經驗,對某一類患者的診斷、治療做出最佳的、有順序的、具有時間順序的治療護理計劃,目的是為了減少患者康復延遲,以及減少不必要的資源的浪費,給予患者最佳的醫療護理服務,臨床路徑是由美國研究20年得出的一種對患者的新管理照顧模式[1-2]。有研究報道結果顯示,有7%~12%的人口在人生的某個階段會發生急性闌尾炎[3]。臨床上對于急性闌尾炎的治療主要是通過普外科的手術治療,效果滿意,手術方式固定并且手術難度低,術中麻醉簡單[4],因此本研究擬針對急性闌尾炎手術患者納入臨床路徑護理模式,具體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月~2016年2月于我院進行急性闌尾炎手術的患者740例進行分析,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70例,對照組男166例,女204例,年齡19~63歲,平均(42.8±9.2)歲,實驗組男172例,女198例,年齡20~60歲,平均(43.9±8.7)歲。以上分組經我院倫理委員審核通過,且患者已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均未合并有其他疾病,且無闌尾穿孔發生,兩組患者入院手術治療方式完全相同。以上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方面比較無顯著差異,組間具有可比性(P>0.05)。
1.2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闌尾炎腹腔鏡手術,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醫療護理措施進行護理。實驗組納入臨床路徑護理模式接受護理。
1.2.1成立臨床路徑護理領導小組 小組成員由科主任、科護士長、責任護士、主治醫生組成,其中責任護士主要責任是以患者的中心,通過制定的護理手段促進患者術后的恢復。
1.2.2制定臨床護理路徑表格 護理路徑小組各成員共同協商制定臨床路徑護理表格,主要原則是以患者為中心,核心目標是確保護理安全進行,提高護理的服務質量與內涵,臨床路徑護理表格詳細見表1。

表1 急性闌尾炎手術護理路徑表
1.2.3臨床路徑護理實施方法 根據臨床路徑護理表格流程,由責任護士自患者入院開始進行護理工作開展,患者病情若按照路徑順序進行發展,則責任護士每執行一項操作之后在“□”內劃“√”,并在后方簽名,若整個過程中患者的病情發生了變化,責任護士此時要記錄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以及變化的原因,并給予對癥處理,護士長每天注意監督臨床路徑護理工作的落實情況。
1.3觀察指標
包括患者的切口愈合良好率、并發癥發生率(切口感染、盆腔膿腫、腹腔膿腫、腹腔出血等)、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住院費用。
1.4療效評價
1.4.1護理質量評價[5]護理人員形象與職業素養評分(包括護理人員的衣著、態度及應對護理問題的反應三個項目)(滿分10分),護理綜合評分(滿分10分)(包括術前準備的質量、職業水準以及患者術中的舒適情況共三個項目)。評分高則護理質量好。
1.4.2 滿意度[6]患者出院時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包括很滿意、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三個層次。滿意度=(很滿意+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
1.5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8.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進行比較,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進行比較,檢驗水準P<0.05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相關指標比較
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切口愈合良好率分別為90.3%和80.3%,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2.2%和7.6%,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兩組患者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相關指標比較
2.2護理工作評價
實驗組和對照組護理綜合評分分別為(9.1±1.1)分和(6.7±1.5)分,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7.0%和93.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比較情況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工作評價情況
急性闌尾炎手術是普外科多見的一種手術,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往闌尾炎手術方法主要是傳統的外科剖腹手術,目前已經廣泛使用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該種方法對患者造成的創傷下,術后恢復快,該種手術方法的主體是腹腔鏡微創手術技術,具有痛苦小,安全性高的優勢[7-8]。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護理模式的認識也不短加深,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逐漸地意識到臨床路徑護理模式的優勢,一方面能夠有計劃地進行護理工作的開展,另一方面可以督促醫護人員按照預定的程序展開工作,并且以標準的護理程序進行護理[9-11]。該種護理方式具有較多優勢,不僅避免了由于個人原因而導致護理工作的遺漏同時對護理工作的延續性具有重要意義,減少了護理差錯事件的發生,減少不必要的護理操作,明顯降低醫療成本[12-13]。在實施臨床路徑護理的過程中, 相關的參與人員需要進行充分有效的溝通、配合、協調,同時進行完善的管理,對重點環節給予重點的控制。以患者為中心,安全至上,質量第一,加強醫生、護理人員以及患者之間的有效溝通與合作, 從而規范醫療環境、提高醫療、護理質量, 提高患者以及家屬對醫護質量的滿意率[14-15]。本研究結果顯示,給予臨床路徑護理的實驗組患者與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患者切口愈合良好率分別為90.3%和80.3%,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2.2%和7.6%,兩組比較差異顯著,此外兩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比較差異顯著,這與朱穎等[16]研究結果相似,可見對患者術后的恢復以及減少住院費用等方面,臨床路徑護理均有積極的作用。在護理工作質量以及護理滿意度方面,實驗組和對照組護理綜合評分分別為(9.1±1.1)分和(6.7±1.5)分,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7.0%和93.8%(P<0.05),這和張瑩等[17]所做研究的結論基本相符。
綜上所述,針對急性闌尾炎手術患者,給予臨床路徑護理模式可以顯著提高療效,對促進護理質量以及護理滿意度的提高具有積極作用,可以推廣。
[1] 吳韞宏,曾志羽,吳易,等.以臨床路徑精細化管理應對支付方式改革[J].中國病案,2015,16(3):20-22.
[2] 薛軍,黃先濤,靖超,等.以臨床路徑管理為基礎的醫療服務管理績效評價[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5):153-155.
[3] 陳海燕,劉曉玲,曹松山,等. 735例急性闌尾炎患兒圍手術期抗菌藥物應用分析[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5,35(18):1682-1686.
[4] 張剛.手術治療急性闌尾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科學,2012,2(6):149-149.
[5] 汪雪,李文藝,彭德偉,等.腹腔鏡手術在減少穿孔性闌尾術后應激中的應用[J].山西醫藥雜志,2016,45(7):834-836.
[6] 黃獻來.腹腔鏡和開腹闌尾切除術在治療穿孔性闌尾炎中的手術效果比較[J].中國醫藥科學,2012,2(18):251-252.
[7] 劉紅波,楊軍,丁浩.小兒腹腔鏡闌尾切除術與開腹闌尾切除術療效比較[J].新鄉醫學院學報,2015,32(9):841-843.
[8] 趙強,劉承奎,崔慶.腹腔鏡在闌尾周圍膿腫治療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5,18(5):382-382.
[9] 別逢桂,黃紅友,戴紅霞,等.臨床路徑管理模式在手術室研修護士培訓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6,30(11):1367-1368.
[10] 洪小丹,林美娥,梁玲飛.臨床護理路徑用于后腹腔鏡腎癌根治術的效果評價[J].浙江醫學,2015,37(2):166-168.
[11] 李天辰,鄭紡,劉德蘭,等. 10種護理期刊近5年發表臨床路徑相關文獻的調查分析[J].護理研究,2016,30(6):738-740.
[12] 韓琳,張永梅,李娜,等.中醫臨床護理路徑在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圍手術期中的應用[J]. 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6,23(1):73-75.
[13] 肖青蘭,李婷.部隊醫院臨床路徑信息化建設的應用研究[J].醫療衛生裝備,2015,36(1):124-126.
[14] 項蕾蕾,孫媛,葛恒發.臨床與護理路徑在急性闌尾炎患者的應用[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11,10(9):689-689.
[15] 羅忠梅,雷菊紅,曹陽慧,等.基于信息化和臨床護理路徑指導下的手術室單病種限價監管[J].護理學雜志,2013,28(18):6-8.
[16] 朱穎,張麗梅,王艷東,等.臨床護理路徑在單純闌尾切除術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3,16(1):128-129.
[17] 張瑩,石趁梅.臨床護理路徑在闌尾炎切除術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應用[J].中外醫療,2014,33(1):149.
Influence of clinical pathway nursing model on operative effect and nursing quality of acute appendicitis operation
LIU Cailan WANG Lirong
Department of Surgery, Liangpi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Chongqing 405200,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clinical pathway nursing mode on acute appendicitis operation. Methods 740 patients of acute appendicitis cur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Febr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70 cases in each.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care, and pati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given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nursing. Surgical efficacy, quality of care, and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incision healing rates of excellent and good of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90.3% and 80.3%, complication rates were respectively 2.2% and 7.6%,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 0.05). Nursing comprehensive scores of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respectively(9.1±1.1), and(6.7±1.5), P< 0.05,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were 97.0% and 93.8%(P< 0.05). Conclusion For acute appendicitis surgery patients, clinical pathway nursing mod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promote the quality of care, and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has a positive effect. It can be promoted.
Acute appendicitis; Clinical pathway nursing model; Satisfaction; Nursing quality
R473.6
B
2095-0616(2016)17-118-04
▲
(2016-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