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帶給出版業的變革是前所未有的,出版產業未來的發展沒有成熟的范式參考,人才培養也沒有適合的經驗可以遵循。然而,變革已在路上。傳統出版社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努力,會提升企業的競爭力,推動行業進步,最終提高整個出版產業的影響力、傳播力。
【關鍵詞】傳統出版社;人才培養;戰略
【作者單位】蔣海鷗,湖北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從出版業發展的歷史進程可以看出,出版的每一次變革都伴隨著技術發展的進步,從造紙術、活字印刷術、雕版印刷到今天的激光照排、大數據、互聯網+,出版業正在進行著從“鉛與火”進入“電與網”的變革。在這場變革中,出版理念、出版模式、經營模式甚至經濟增長方式都發生著巨大的改變。而首當其沖的,就是傳統出版企業人才的競爭,這也是傳統出版企業能否抓住時代機遇、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一次考驗。
一、出版的融合和融合的出版
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媒體融合元年”的概念浮出水面。2015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將“互聯網+”時代行動計劃列為國家戰略。2015年3月31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財政部聯合印發《關于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強調要把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和出版導向貫穿到出版融合發展的各環節、全過程,堅持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優勢互補、一體發展,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實現出版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人才隊伍的共享融通。
出版的融合發展,將帶來知識和信息傳播速度的快速增長、傳播效能的極大提升,以及傳播樣式和模式的根本改進,尤其是“自媒體”日益擴大的影響力,使得出版的界域逐漸模糊。在這個過程中,出版企業在能否引入新技術,使知識傳播的效能和方法、知識接受的效能都得到全面的提升,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傳統出版企業不去做,就會有技術公司取而代之去做,在市場競爭條件下沒有作為就會被踢出局。
二、文化的堅守與堅守文化
出版文化,是出版企業共同的價值觀與行為準則,是一種精神,一種使命,一種追求。老一輩出版家的出版文化思想滋養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優秀出版人,越是在充滿變化的新時代,我們越應該冷靜地堅守。
1.出版的使命要堅守
面對“互聯網+”,2015 年9 月,中辦、國辦正式印發了《關于推動國有文化企業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指導意見》,再一次明確了出版社當前的出版使命。過去我們一直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這次中央突出了將國有文化企業的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將社會效益的重要性提高到了一個新高度。強調文化產品的社會效益,就是強調其精神屬性,強調其要給人以向上向善向美的精神力量。無論市場多么紛繁雜亂,出版人要有沉得住氣,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的精神,這也是一切有社會責任感和職業使命感的出版人必備的精神。
2.出版人的文化情懷要堅守
在一個民族的歷史發展長河中,那些最耀眼、最光亮的一定是文化,在當下時代潮流發展中,能夠掀起波瀾的也還是文化。出版人就是文化的挖掘者、傳承者、發展者,出版人的文化情懷就是要始終關注出版的本質與功能,遵循出版的規律,把握出版的尺度,并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緊緊咬住而不放松、不游離、不偏移。有了文化情懷,才能站在高處看風景,才能穿越歷史的塵埃,穿越功利的迷霧。
3.出版內容的質量要堅守
不論在什么時代,內容質量都是衡量一家出版企業的重要標準,沒有好的內容,出版社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不能可持續地發展。越是在互聯網時代,這種信息量爆炸式增長、信息傳播渠道立體化的時代,越是對出版人嚴把出版質量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出版人要頭頂有劍、心中有衡,加強自身政治素養,嚴格遵守出版“三審三校”流程,牢守政治底線和質量底線。
三、人才的數字化和數字化人才
企業競爭核心就是人才競爭。2016年伊始,習總書記的講話就提到,“媒體競爭關鍵是人才競爭,媒體優勢核心是人才優勢”。出版與技術的高度融合將對出版人產生深刻的影響。出版物形態、編印發流程、營銷推廣渠道等的改變,對出版人的能力、知識技能水平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要有適應數字化時代的思想
出版人要有認清出版的內在規律,理解傳統出版轉型升級大勢所趨的能力?;ヂ摼W時代,信息的觸手可及讓人們的思維更加活躍,新技術和新思維的碰撞讓新事物層出不窮,只有不斷地學習、探索、思考,才能在競爭激烈的數字時代與互聯網發展中創新、發展。出版人是時代信息的引領者,要有“追求卓越、敢為人先”的勇氣,更要有“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的魄力,才能為讀者出版緊扣時代脈動的作品。
2.要有駕馭數字技術的能力
數字出版的日新月異帶來了信息資源的海量輸入和編輯出版流程的改變。一方面,不同于傳統的編印發業務,數字出版要求出版人能夠根據內容的表現方式、網絡化傳播渠道、讀者閱讀體驗等進行多媒體、跨平臺的策劃、設計和運作;另一方面,數字出版要求出版人具備用戶思維和大數據思維,能夠透過數據看趨勢,透過現象看本質,有效地搜集和篩選信息。
3.要有跨界的綜合知識體系
出版的融合帶來了跨行業、跨媒體的人才需求,尤其是跨界綜合素質高、懂出版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復合型人才更受歡迎。一是他們熟悉數字化出版的工作模式,能夠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了解出版物市場、策劃選題,發現作者,和讀者互動交流等;二是他們具有基于產業鏈競爭的營銷思路,包括上下游資源整合、同業聯合、產業鏈橫向縱向一體化等,構建多方共贏平臺;三是他們能夠樹立版權經營意識,最大化挖掘作品內容潛力,進行“全媒體版權運營”和國際視野的版權引進和輸出等。
四、人才培養戰略
當前,互聯網的發展迫使出版業進行變革,出版業未來的發展沒有成熟的范式參考,人才培養也沒有適合的經驗可以遵循。然而,變革已在路上。傳統出版社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努力,會提升企業的競爭力,推動行業進步,最終提高整個出版產業的影響力、傳播力。
1.做好內部人才培養,打造專業團隊
在信息時代,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信息的接收篩選、加工和傳遞者。這些“編輯”的知識水平、專業能力差異巨大,造成了現有數字出版作品的良莠不齊,因此,優秀的出版團隊始終是出版物內容質量的保障。以傳統出版業務為主培養起來的一批批編輯、校對、出版、發行人員,依然是出版社要留住的寶貴人力資源。人才培養首先應該對這些編輯、校對、出版、發行人才進行資源整合,積極引導各類人才在企業內有序流動,培養適應融合發展需要、層次結構分明、年齡結構合理、專業結構適應企業產品線發展的人才隊伍。
對內部人才的培養,要借力于員工培訓和機制創新。通過邀請新媒體技術專家授課、組織員工圍繞融合發展課題進行研討、安排編輯到數字出版崗位輪崗、指派復合型人才通過“傳幫帶”的方式培養其他員工、選派員工到融合發展轉型較為成功的企業學習先進經驗和做法等,針對員工崗位及發展方向對他們進行差異化培養。此外,出版社要為員工創造條件,為他們實現“干中學”。企業可以通過數字出版、網絡營銷等項目工作,促使員工在經營工作中學習融合發展知識,完成轉型。
2.加強外部人才引進,長期戰略助力轉型
傳統出版社要從戰略角度高度重視數字出版人才的引進,早做早主動,不要只停留在操作層面,引進幾個技術人員或是銷售人員就了事,而應當引進高端領軍人才、關鍵人才,以便在數字出版工作中能取得好的結果,甚至在產業中處于領先地位。
一是要為引進人才提供干事業的平臺,尊重其合理發展數字出版的戰略構思。不能受社內平均主義、大鍋飯的影響,要讓其在出版社內打好數字出版基礎,做大數字出版業務,擴大品牌影響。二是為了引進和留住人才,一定要提供合理的薪酬。三是根據IT互聯網業企業規律,要為關鍵崗位和領軍人物提供股權或期權。當前,出版產業正在進行深化改革,出版社也在探索嘗試職業經理人制度,為此,在數字出版部門已成立公司或將要成立公司的情況下,可以考慮給數字出版領軍人物和關鍵崗位人才以股權或期權。有恒產才有恒心,有股權或期權,人才就不會有短期行為,從而投身于讓數字出版業務做大做強的事業中。
3.加強人力資源管理,營造健康發展環境
打造人盡其才的企業環境,建立唯賢、唯能、唯績和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機制,為各類人才提升自我、貢獻才智、發展事業提供平臺,用事業留住人才,達到“使用一個人,激勵一群人,培養一批人”的效果。一是可以通過調整績效考核方法,設置數字出版考核指標,激勵員工學習新知識,開發新技能。二是可以樹立典型,營造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良性競爭環境。如對在傳統出版和新媒體技術融合發展方面取得成績的員工進行表彰,舉辦數字出版知識比賽等。三是可以實行分權履責的目標責任制,激發員工的能動性和創造力,使其產生孵化效應,利于領軍人才的成長。
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的轉型是出版產業不可扭轉的趨勢,轉型的機遇與風險并存,勇于直面和融入的企業將快速成長,而畏難不前的必將被時代所拋棄。對于新時代環境下人才的培養,傳統出版社必須快速應對,積極轉變觀念,更新理念,改進工作方法,在摸索中前行,在創新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