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榮朝++陳永健
摘 要:在闡述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現狀的基礎上,深入分析其合作運行機制中存在的合作意識薄弱、地方保護主義、政策法規不統一、議事機制不健全等問題,提出了以下對策建議:樹立合作共贏理念,成立合作協調機構,建立健全議事制度規則,出臺扶持優惠政策,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拓寬實質合作領域。
關鍵詞: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區域合作;機制創新
中圖分類號:F0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2095-3283(2016)09-0073-02
[作者簡介]郭榮朝(1963-),男,漢族,河南鎮平人,教授,博士(后),所長,研究方向:區域經濟、城市與區域規劃;陳永健(1976-),男,漢族,河南鄭州人,工程師,研究生,工學學士,研究方向:工業與民用建筑。
[基金項目]河南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項目編號:201404);河南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應用研究重大項目(項目編號:2016-YYZD-01);河南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學者專項資助項目(項目編號:2013-YXXZ-20);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重點項目(項目編號:2014-zd-027);河南省高等學校重點科研項目(項目編號:17A170004);河南省社科聯、河南省經團聯調研課題(項目編號:SKL-2016-3763)。
2014年3月,國務院批復《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規劃》。近兩年,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指導下,山西省、陜西省、河南省政府,以及運城市、晉城市、渭南市、三門峽市政府(簡稱“三省四市”)通力協作,在省際邊緣地區合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績。
一、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現狀
自《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規劃》獲批以來,“三省四市”積極落實規劃,多措并舉,使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一是嘗試經濟一體化合作發展。永濟、潼關、靈寶、芮城四市縣簽署了《關于建立靈潼一體化新工業區的合作協議》,嘗試在豫靈鎮工業區進行四縣市共建一體化新型工業區。二是加強投資合作經驗交流。“三省四市”政府共同簽署了《黃河金三角經濟區“一帶一路”戰略支點行動綱領》。三是深化旅游合作宣傳。“三省四市”廣播電視臺共同簽署了《黃河金三角地區廣播電視旅游聯盟協議書》。四是交流商標保護經驗。“三省四市”工商局共同簽署了《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商標保護協作協議》。五是提升綠色節能合作。召開了綠色節能建筑建材博覽會,交流建筑新能源與暖通空調節能新技術。六是增進文化體育交流。“三省四市”相繼開展了體育發展協作、無線電管理合作、書畫作品展覽、法治論壇等活動,并建立了僑聯聯誼機制和醫療養老示范區,推行三門峽市—平陸縣新農合異地結算等。
二、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機制中存在的問題
(一)合作意識淡薄
自古以來,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就有著密切的交流合作,推動著“三省四市”不斷發展。然而,在我國計劃經濟時期,各省強調建設自身經濟體系(工業體系),加上物資供應匱乏,省際邊緣區域關卡林立,交流合作一度中斷,“斷頭路”比比皆是,一座橋梁分屬兩省,橋梁寬度、質量明顯不同,政策法規制度存在差異等。這種各自為政、合作意識薄弱的做法嚴重阻礙了“三省四市”間的交流,對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二)地方保護主義仍然存在
在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運行過程中,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地方保護主義現象。“三省四市”各自考慮自身利益得失,如運城市著重強調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協調機構應常設本市;三門峽市作為區域內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較高的強市,著重強調建設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中心城市;渭南市、晉城市在合作中著重強調自身利益的獲取,否則將持“無所謂”的態度。
(三)政策法規不統一
一是“三省四市”分別隸屬于我國的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渭南市享受西部大開發的優惠政策,而其他三市則不具備相應條件,不享受優惠政策。二是“四市”分別隸屬于晉、陜、豫三省,省際政策制度又存在一定的差異,導致“四市”合作運行過程中的人為不平等時有發生,影響合作進程的實質推進。
(四)議事機制不健全
在實際的合作運行過程中,由于“三省四市”考慮問題的側重點不同,項目推進側重點也不同。例如山西省側重于運城市合作機構編制的審批,河南省側重于經濟職能部門的對接,陜西省渭南市、山西省晉城市則側重于能否爭取更多的優惠政策待遇。
(五)市場機制未能充分發揮作用
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過程中具有行政指令無法替代的作用。“三省四市”思想認識中的“定式思維”、地方保護主義、政策法規制度的差異等,都制約了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運行過程中的市場機制的構建,影響合作效率的提升。
(六)實質性合作內容相對較少
自《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規劃》批復以來,“三省四市”區域合作交流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在經濟發展領域、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其他社會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實質性合作內容則相對較少,合作依然停留在文化、體育、法制交流以及旅游合作宣傳等事項上。
三、創新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機制的對策建議
(一)樹立合作共贏理念
合作是共贏的前提條件,沒有合作就沒有共贏。“三省四市”各級政府部門應克服“單獨發展”的思維模式,解放思想,求同存異,努力樹立合作共贏的新理念,為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有效合作奠定良好基礎。
(二)成立合作協調機構
合作的前提是有效的溝通協調。“三省四市”應盡快成立由省、市政府主要部門牽頭,相關職能部門參與的合作協調機構,加強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交流的協調工作。
(三)建立健全議事制度規則
為保障合作協調機構的正常運行,可建立議事規則制度,明確行政規劃協商范圍。合作協商事宜由“四市”人民政府的合作協調機構分年度輪流主持,對《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規劃》中的事項一一落實,相關合作事項可直接報國務院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三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審批。“四市”合作協調機構無法解決的事項可提交“三省”合作協調機構進行協調,“三省”合作協調機構無法協調的事宜可提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協調。
(四)出臺扶持優惠政策
三省交界地區多貧窮落后,應及時出臺相應的扶持優惠政策,使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享受到西部大開發的優惠政策,并進行試點推廣;將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規劃補充納入到國家“十三五”規劃中,推動省際邊緣落后地區協調健康可持續發展。
(五)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
宏觀調控與市場機制有效結合才能充分發揮市場優化配置資源的作用,因此應避免行政越位和形成新的行政區經濟,提高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運行效率。通過市場機制的優勝劣汰,改變“三省四市”原有的重復建設、惡性競爭局面;通過市場機制、勞動地域分工和發揮比較優勢,培育建設形成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提升區域競爭力。
(六)有序拓寬實質合作領域
在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運行過程中,要本著“先易后難、先簡單后復雜”的思路,不斷拓寬合作領域。進一步深化經濟、交通、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等重大項目一體化合作,有序拓寬“三省四市”經濟社會文化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的實質性合作。
(責任編輯:郭麗春 劉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