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正龍 李江濤
摘 要:電子商務產業集聚“宿遷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根據相關產業集聚理論,分析和解構“宿遷模式”的發展歷程,歸納出宿遷電子商務產業集聚涵蓋了“京東模式”、“耿車模式”、“沭陽模式”和“一村一品一店模式”四種模式,并從產城融合,打造電商小鎮;多元拓展,實現錯位競爭;注重信譽,打造地理品牌;改善營商環境和外引內培,集聚產業人才五個方面給出完善 “宿遷模式”的建議。
關鍵詞:電子商務;產業集聚;宿遷模式
中圖分類號:F71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2095-3283(2016)09-0092-03
[作者簡介]嵇正龍(1982-),男,江蘇沭陽人,講師,經濟學碩士,研究方向:宏觀經濟、產業金融;李江濤(1996-),男,江蘇連云港人,本科生,研究方向:會計學。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黃淮平原農產品主產區農業生態補償效益評價及財稅政策優化研究”(項目編號:15YJC790082);宿遷學院2015重點科研課題 “宿遷高鐵經濟圈發展戰略研究”(項目編號:2015KY02);2016年江蘇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宿遷電商產業發展調查研究” (項目編號:201614160011Y)的階段性成果。
近年來,宿遷市電子商務發展取得了矚目的成績,特別是“一村一品一店”發展戰略的實施極大地推動了當地農村電商的發展,“互聯網+”已落地生根。目前,宿遷電子商務呈現集群化發展特征,已經成為江蘇省內乃至全國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的典型。[1]從產業集聚視角研究宿遷電子商務產業發展模式,以期為宿遷市電子商務產業集群發展提供決策參考,并為其他中小城市發展電子商務產業提供借鑒。
一、宿遷市電子商務產業發展概況
近年來,宿遷市緊緊圍繞線上線下經濟融合發展的總體思路,把電子商務產業作為四大新興產業之一,作為戰略性、先導性產業來推動,努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電子商務產業的蓬勃發展有力地助推了宿遷市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2]
(一)規模總量持續攀升
2014年,全市電子商務交易額220億元,同比增長9643%,其中網絡零售額5378億元,同比增長8367%,網絡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8%。2015年第一季度,全市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785億元,同比增長5453%。從與電子商務息息相關的快遞服務業看,宿遷市規模以上快遞服務企業累計完成業務量18億件,占全省總量的122%,同比增長9969%;業務收入累計2165億元,占全省業務收入總額的108%,同比增長20279%,快遞業務收入、業務量分別位居全省第三、第四位。
(二)電子商務產業集聚水平逐步提升
通過設立要素集聚、政策創新、產業集中度高的電子商務產業集聚區,推動電子商務企業集聚集群發展。2014年全市六大電子商務園區累計入駐企業244家,完成電子商務交易額占全市總交易額近三成,產業集聚效應初步顯現。其中,宿遷電子商務產業園區,主要規劃有電商集聚中心以及居住、金融配套服務設施等項目,總體規劃建設面積64平方公里,已建成區域28平方公里,待建區36平方公里。園區以京東集團投資項目為龍頭,依托京東、服務京東、借勢發展,已集聚了20多家電子商務相關企業入駐,主要有京東客服中心、京東物流園、電子商務第一街、文化公園、通聯物流、物流配送中心及展示中心、培訓中心等項目。2015年6月,宿遷電子商務產業園獲批“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
(三)電子商務創業群體不斷擴大
目前,全市電子商務應用企業超過8000家,占全市企業總數約30%,其中在慧聰網、阿里巴巴、中國制造網等B2B電商平臺注冊并開展業務的企業5500家左右。在淘寶、拍拍等電商平臺注冊開設的B2C、C2C活躍網店超過5萬個;從業人員達54萬人,相關就業人數超過28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5%。
(四)農村電子商務產業蓬勃發展
沭陽縣成功創建“國家電商縣”,宿豫區京東“農村電商”項目試點順利推進并被授予“京東農村電商全國首個示范縣(區)”;全市擁有“全國淘寶村”4個、省級“電商村”3個,均占全省的1/6。
二、宿遷電子商務產業集聚模式解構
宿遷在電子商務產業集群化發展方面具有一定的經驗,逐步形成電子商務產業集群的“宿遷模式”。電子商務產業集群發展是多主體、多因素綜合作用的成果。宿遷電子商務產業主要有以下四種集聚模式。
(一)依托龍頭,追隨集聚——“京東模式”
京東集團,作為國內電子商務產業的領軍企業之一,其投資經營行為,會吸引上下游企業以及同類企業的追隨。京東集團進駐宿遷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后,投資了京東客服總部、區域配送中心和數據運營中心等一系列項目。其中,京東客服總部規模在國內居于前列,由此吸引了百度、當當、360、途牛網等電商巨頭紛紛跟隨,將客服部設立在宿遷電子商務產業園。而區域配送中心先進的倉儲設施也吸引了大量的知名快遞公司如申通、韻達等物流企業入駐。
由此可見,“京東模式”電子商務產業集聚的關鍵之處在于引進京東集團,并全方位展開合作,從而吸引了產業上下游企業和互聯網巨頭的某個經營環節追隨入駐。宿遷電子商務產業園在龍頭企業京東的帶動下,蘇北互聯網小鎮的雛形初步形成。
(二)能人帶動,模仿集聚——“耿車模式”
耿車電商產業的發展起源于幾個年輕人的自主創業。他們在經營木制家具淘寶賣家企業中做客服,不懈努力學習,完整掌握了淘寶經營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回鄉創業。他們不同于原來供職的商家單純做淘寶終端銷售,而是充分利用本地木材資源,集木制家具生產和銷售為一體,極大地壓低了成本。他們的網店在淘寶平臺上迅速崛起。村里同齡人受其創業經歷的感召,在其企業服務一段時間后,也開始了模仿創業之路。由此帶動了一大批年輕人在淘寶平臺開店創業。2012年之后,宿遷耿車鎮的電商產業急速發展,基本壟斷了淘寶網簡易木制家具的銷售。
由此可見,“耿車模式”是典型的農村能人帶動,模仿擴散模式。好學和富于挑戰精神的農村能人,首先掌握了行業發展的技能,并在模仿的基礎上走集約化經營的道路,打通生產和銷售的鏈條,由單純的銷售升級為產銷一體,并向私人定制方向拓展。
(三)產業升級,轉型集聚——“沭陽模式”
沭陽是一個具有千年花卉苗木產業培育種植歷史的花卉之鄉。改革開放后的很長一段時期,沭陽花卉占據了華東地區的絕大部分市場,并遠銷國內多個省份,孕育了一大批致富能人。隨著現代農業技術的推廣,沭陽在培育和種植花卉苗木的比較優勢越來越弱。園林綠化的花卉苗木種植銷售雖然量大,但是周期長,利潤率低,傳統的培育種植和銷售模式亟須轉型升級。現代人對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的健康美化需求給沭陽花卉產業轉型升級帶來了契機。而電子商務行業的迅猛發展才真正為沭陽花卉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契機。利用花卉苗木的培育經驗,迎合居住辦公的健康需求,借電商平臺,沭陽的居家綠植產業迅速崛起,并基本壟斷了各大網絡銷售平臺的同類產品銷售。“沭陽模式”是典型的產業升級需求引發的轉型集聚。在傳統產業發展面臨諸多制約因素的情況下,順應市場需求的變化,利用“互聯網+”,將傳統的花卉產業轉變成朝陽產業,是沭陽模式的巨大成功。
(四)政府主導,網狀集聚——“一村一品一店模式”
近年來,宿遷把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作為推進三農發展的一個重要引擎。宿遷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導扶持農民創業創新。在推進農村電商發展的過程中,逐漸總結歸納經驗,于2015年初形成“一村一品一店”的成熟發展思路,即以“一村”培育“一品”、以“一品”做響“一店”、以“一店”致富“一片”的“農業+互聯網”發展思路。在政府的大力引導下,2015年宿遷市“一村一品一店”實現迅猛發展,縣、區級農村電子商務產業園全覆蓋,108個鄉鎮建成電子商務服務中心(一條街);1328個村居實現“一村一店”或“一村多店”,共有網店4萬余個,“觸網”農產品4600余種。“一村一品一店模式”的探索迅速引領了全國農村電商發展。
由此可見,“一村一品一店模式”是在政府主導下發展的、“互聯網+”下沉接地氣的、三農轉型發展的有益探索。該模式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地理空間單點集聚模式,而是點狀集聚并連接成網狀集聚的全新模式。
三、完善電子商務產業集聚“宿遷模式”的建議
(一)產城融合,打造電商小鎮
電商產業作為新經濟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具有天生的產城融合動力。電商企業的經營生產過程所需要的基礎設施和便利的生活條件只有城市才能提供。在發展電商產業集聚園區的同時,應注重產業園區的城市化規劃和建設。宿遷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已經初具規模。但目前仍是京東集團占巨絕對地位,有必要進一步引進巨頭,比如蘇寧易購和亞馬遜,以形成協同發展,共享物流、倉儲等基礎設施。因此,宿遷電商產業集聚還需要進一步擴大規模,打造電商小鎮,集聚重要電商企業巨頭。
(二)多元拓展,實現錯位競爭
網銷創業往往具有極大的相似性,單一產品的銷售能夠容納的企業數量有限。經過初期的極速膨脹,歷經殘酷的內耗后,利潤也急劇下降。這是當前宿遷部分電商企業面臨的困境。如耿車模式中企業主要以單一產銷木質家具為主業,同行業競爭激烈。未來應利用積累的用戶和信譽,開闊視野,多元拓展,由簡易木質家具縱向拓展為高端產品,或者橫向拓展其他產品,實現錯位競爭。
(三)注重信譽,打造區域品牌
互聯網時代的信譽度與傳統經濟社會相比要高得多。一旦信譽出現問題,信息傳播的速度和廣度往往難以掌控和消除。部分電商企業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投機取巧,各個渠道的投訴量迅速上升,已經影響到一個區域的整體信譽。有必要鼓勵扶持成立電商企業協會,實現行業自我管理,共同維護整體信譽,從而打造區域品牌。
(四)以市場為主導,改善營商環境
隨著市場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政府的作用依然舉足輕重。從以政府主導轉為市場化約束才是可持續發展之路。在產業發展初期,政府有必要利用自身獨特的優勢,通過政策和財政資金引導和扶持產業發展。但是隨著市場的成熟,產業長遠發展還需要靠市場主體自身的良性循環。政府的過度扶持,往往使得產業自身缺乏自我造血能力,降低市場競爭能力。因此,應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政府努力營造和改善良好的營商環境。
(五)外引內培,集聚產業人才
產業發展集聚,人才是核心。宿遷市的區域條件和經濟發展水平在全省東部地區不占優勢,導致產業發展所需人才較為緊缺。通過外引內培,雙管齊下集聚人才隊伍。由企業主導引進急需的稀缺人才,政府做好人才引進后的配套服務工作。而大量的人才缺口需通過本地院校培養。校企進一步加強合作,鼓勵訂單式培養,結合電商產業集聚的需求,構建產學研一體的培養體系。
[參考文獻]
[1]宿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宿遷市加快電子商務發展實施意見[Z].2015-06-24.
[2]宿遷市商務局.宿遷市電子商務產業發展調研報告[R].2015-05-25.
[3]蔣定福,岳焱.上海電子商務產業集群推進策略研究[J].商業時代,2012(16):129-130.
[4]郭文丹.電子商務對江蘇省傳統產業的影響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5(3):218-219.
[5]李煊,劉寶春.電子商務產業集群演化模型分析[J].中國商貿,2014(32):70-72.
(責任編輯:張彤彤 梁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