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冰
從閱讀方式變遷看數字出版業發展
呂冰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人們的閱讀方式也在逐漸的產生變化。數字閱讀給傳統閱讀帶來了沖擊,如何處理好二者的關系,引領閱讀新方式,引導數字出版業健康有序的發展,使二者取長補短共同為人們閱讀提供服務。
數字閱讀;數字出版;閱讀
近十年中國互聯網技術發展之快令人驚嘆,與此同時在國家政策的鼓勵下,數字出版業的發展也是欣欣向榮。李克強總理就曾在政府報告中指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健康發展。數字化已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并將在未來的很長時間改變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閱讀這個傳承人類文明的,古老的活動也在不斷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遷。書的形式由最早的甲骨文,到紙質印刷出版物,到電子書刊,到網絡讀物,書的載體和內容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閱讀的方式更加多樣。根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的第十二次全國國民閱讀情況調查發現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58.1%,較2013年的50.1%上升了8.0個百分點,數字化閱讀率首次超過傳統圖書閱讀率。其中增長最為突出的是手機閱讀和微信閱讀。調查顯示,有51.8%的成年國民進行過手機閱讀,較2013年的41.9%上升了9.9個百分點,人均每天手機閱讀時長為33.82分鐘,比2013年增加了12.12分鐘。可見,數字出版業持續發展,已經對于傳統閱讀方式產生明顯沖擊,因此,如何引領數字出版業發展,如何對待究數字化閱讀對傳統閱讀的影響,以及如何正確處理好二者的關系,是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2008年-2014年數字化閱讀接觸率
1.從讀者閱讀感受角度分析
數字閱讀與傳統閱讀給讀者的感受存在明顯差異。在數字化終端上,聲音,圖像給讀者帶來的感覺要遠遠超過紙質媒體。例如,對于某些重要新聞事件的報道,報紙等平面媒體只能以文字和圖片的形式刊登時間的過程和重要圖片內容。然而,某網站對同一事件的報道確截然不同,網絡公司可以利用現代數字技術,將聲音、視頻、圖片綜合于一起,使讀者能產生身臨其境感受,增加讀者的現場存在感,這種體驗是報紙等傳統媒體提供不了的感受。
2.從數字出版與傳統出版二者關系上分析
通過調查得知,在大量電子出版物的沖擊下傳統紙質書籍并沒有消失,反而,激發了一些高端圖書的出現,這些書籍無論在印刷質量還是內容選擇方面都是精益求精,一部分讀者仍然還在堅持選擇紙質書籍閱讀。可見數字出版業與傳統出版業并不相互排斥,而是取長補短共同生存。
3.從閱讀收獲上分析
在紙質書籍中內容是由書籍作者決定,按章節順序依次排開,讀者進行閱讀的時候在思維上必須具有連貫性,獲取書中內容的主要途徑還是視覺獲取以及大腦的聯想,另外視覺的局限性,讀者最多可以同時看幾本書獲取的信息比較有限。而數字閱讀具有資源龐大,檢索快速的特點,使得讀者可以在短時間內對大量信息進行快速閱讀。這種閱讀方式雖然閱讀量大,但對內容卻沒有很好的吸取和消化,行成了我們所說的“碎片”化閱讀,包括內容獲取的碎片化和讀者自身思維的碎片化。數字出版物閱讀獲取信息不像傳統閱讀那樣是一個完整的體系,而是來自不同方面拼湊的結果。
4.從閱讀環境上分析
隨著越來越多的數字移動終端的出現,尤其是智能手機的普及使得數字閱讀與傳統閱讀對空間和時間的要求差異越來越大。小巧的閱讀器可以使閱讀零碎化,片段化擺脫地點的限制,在候車,等人,上下班途中都可以閱讀,而這方面是傳統紙質出版物難以實現的。另以方面,網絡的開放性增加了數字閱讀的交流和互動,帶來了多方的意見和觀點,豐富了讀者的知識;而傳統閱讀是在私人時間,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中進行的,讀者可以仔細品味書中的內容,體驗閱讀的樂趣。
1.多樣化閱讀已經形成
必須指出,閱讀多樣化是值得肯定的,它滿足了不同群體對于閱讀的不同需求。但另一方面,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轉向數字閱讀,給傳統的紙質出版物帶來了很大的沖擊。數字閱讀不僅可以滿足讀者對于不同類別的閱讀需求,例如小說,雜志,娛樂等,還為讀者提供了閱讀媒介的多樣化,例如手機,平板電腦,電子閱讀器等。通過調查分析,不同年齡在閱讀傾向上有著明顯的分化。多數年輕人樂于接受新鮮事物,很自然的從原來傳統閱讀轉變為數字閱讀者,他們中有人喜歡圖片,有的喜歡視頻;而中老年人則更偏愛傳統讀物那種閱讀的感覺。調查顯示17-35周歲人群數字閱讀方式的接觸率每年不斷提高,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的接觸率均有所上升,有數字化閱讀行為的成年人中超過九成為49周歲以人群。但紙質讀物閱讀仍是七成以上國民偏好的閱讀形式。
2.數字出版物使“淺閱讀”現象流行
過去,當說某人讀書不認真的時候我們用走馬觀花,一目十行來形容,但在數字閱讀過程中,這已經是一種為人們所接受的閱讀習慣。究其原因是數字閱讀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在當今生活節奏和工作節越來越快的社會,已經很難實現把一本書從頭到尾細細讀完。因此“淺閱讀”的具體特點表現為:信息內容淺顯,并不需要讀者經過大腦過多分析和思考;圖像,聲音,視頻的加入可以加深信息在讀者腦海中的印象;增加閱讀樂趣,可以讓人以一種娛樂的心態獲取信息。
“淺閱讀”一方面順應了時代的發展和大眾的需求,另一方面過多的淺閱讀會讓人們變得缺少用心思考,沒有耐心去精心細致閱讀,帶來的弊病就是人們書寫,思考和文章表達能力的下降。
3.數字出版業蓬勃發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國內一些出版單位正進入了數字化轉型階段,同時數字出版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根據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講:2006年到2010年5年間,中國數字出版產業總產出從213億元增長到1051億元,年均增幅接近50%。手機出版、網絡游戲出版和互聯網廣告三項產出占到數字出版總產出90%以上,成為數字出版產業營銷收入的重要支柱。2010年數字出版總產出占到新聞出版業總產出的8.3%,已經成為中國新聞出版業重要的經濟增長點。
數字化讀物已經不僅僅是基于網絡平臺的各種電子圖書、數字資訊等,隨著移動通訊的進步,傳輸信號的能力和穩定性大大加強,基于以手機和各種移動終端的數字出版物,正在被大眾所追捧。這些數字讀物大大豐富了人們多樣化的閱讀體驗和個性化的閱讀需求。另外,一些機構也在組建數字圖書館、學術期刊數據庫,所以說我國數字出版從內容提供、平臺建設到終端服務,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形態和產業鏈。
閱讀不僅能夠提高自身素質和個人修養,更能夠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和文化傳承。現代社會在數字化出版和數字化閱讀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閱讀出現新的方式,呈現新的特點,我們應該在充分肯定數字化閱讀的趨勢和數字化閱讀優點的前提下,也不否認傳統閱讀的地位。只有正確處理好二者的關系,引導數字出版業健康發展才能更好的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閱讀服務。
[1]柳斌杰.深入合作共謀數字出版產業發展,2012.4.
[2]蔡國用.數字出版物閱讀對傳統閱讀的影響研究.安徽大學碩士論文,2013.5.
(作者單位:遼寧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