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瓔
(重慶市合川區中醫院 重慶 401520)
在臨床上,可導致孕婦發生先兆流產的原因有很多。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妊娠早期孕婦血清中性激素的水平異常是導致其發生先兆流產重要的危險因素。為了進一步探討妊娠早期孕婦血清中性激素的水平與其發生先兆流產的關聯性,我院將124例孕婦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這些孕婦是否發生先兆流產將其分為正常妊娠組與先兆流產組,采用化學發光法檢測其血清中β-HCG、E2及P的水平,并分析其性激素的水平與發生先兆流產的關聯性,現報道如下。
本研究中的124例患者均為2015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進行孕檢的孕婦。根據是否發生先兆流產將這些孕婦分為正常妊娠組與先兆流產組。正常妊娠組84例孕婦的年齡為25-34歲,平均年齡為(29.3±0.8)歲,其停經的時間為5-11W,平均停經的時間為(8.1±0.6)W。先兆流產組40例孕婦的年齡為24-34歲,平均年齡為(29.1±0.5)歲,其停經的時間為4-11W,平均停經的時間為(7.8±0.8)W。兩組孕婦的年齡、停經的時間等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采集兩組孕婦6ml的靜脈血,置于干燥的試管中進行20min的離心操作,分離出血清,放在-20℃的環境中保存。采用化學發光法對血液樣本進行β-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雌二醇(E2)、孕酮(P)的檢測。
采用SPSS 12.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false)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正常妊娠組孕婦血清中β-HCG、E2及P的水平均明顯高于先兆流產組孕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對兩組孕婦血清中性激素水平的分析( false)

表1 對兩組孕婦血清中性激素水平的分析( false)
組別 例數 β-HCG P E2正常妊娠組 84 166847±75631 32.6±5.4 1800.3±647.3先兆流產組 40 83177±31540 21.9±3.6 716.1±153.9 t值 - 5.11 8.24 7.81 P- <0.05 <0.05 <0.05
在臨床上,可誘發先兆流產的因素較多,其中,孕婦血清中性激素的水平異常是導致先兆流產的主要因素[1]。β-HCG的水平是檢測早期妊娠最敏感的指標之一。女性在懷孕3周后其血清中β-HCG的水平可顯著增高,隨著其妊娠時間的延長其血清中β-HCG的水平會不斷增高,并在其孕周為8-10周時達到峰值。孕周大于10周的女性其妊娠黃體的功能基本被胎盤所代替,其血清中β-HCG的水平會迅速下降。對孕婦進行血清β-HCG指標的檢測可評估其胎兒早期發育的情況。隨著妊娠早期孕婦血清中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的增高,其黃體會持續分泌E2、P等性激素。孕婦體內孕酮的水平若過低其先兆流產的發生率可顯著增高[2]。
排卵期女性體內促黃體生成素(LH)的水平在達到峰值后的一段時間內,其體內E2的水平會快速下降,在黃體期其E2的水平則會升高。可見,女性的黃體具有分泌E2的功能。E2可反映妊娠早期孕婦優勢卵泡的質量與卵巢黃體的功能。研究發現,女性在妊娠早期其體內的E2、P主要來源于卵巢,此后其體內的E2、P逐漸改由胎盤進行分泌[3]。隨著孕期的延長,孕婦血清E2的水平若逐漸上升說明其胎兒健康,若其血清E2的水平明顯降低則說明其可能發生流產。女性體內雌激素的水平與P可發揮的生理作用存在密切的關系。P是一種主要由卵巢黃體分泌的天然孕激素,是維持子宮內膜正常形態與功能的重要激素類物質。研究發現,P具有降低外界不良因素對子宮的刺激、防止子宮肌肉發生劇烈的收縮、保胎等作用。女性體內雌激素的水平若發生異常的改變,其體內的P對子宮等生殖器官產生的生理作用可顯著減弱[5]。臨床上常使用人工合成的孕酮對有流產傾向的孕婦進行保胎治療。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正常妊娠組孕婦血清中β-HCG、E2及P的水平均明顯高于先兆流產組孕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相關文獻的報道相一致[4]。可見,妊娠早期孕婦血清中性激素的水平與其發生先兆流產之間有密切的關系。在臨床上,若發現孕婦血清中β-HCG、E2及P的水平過低應警惕其有發生先兆流產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