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佳
(山西省朔州市人民醫院 山西 朔州 036002)
產后出血是指產婦在分娩后的24小時內發生子宮大出血(出血量超過500 ml)的情況,是十分嚴重的一種分娩并發癥。產后出血會對產婦的生命安全構成嚴重的威脅,是導致產婦死亡的重要因素。子宮收縮乏力是導致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因此,增強子宮的收縮能力是預防產后出血的關鍵[1]。在本次研究中,為了探討分析聯用縮宮素和米索前列醇預防產后出血的臨床效果,筆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2年3月~2015年3月間我院婦產科收治的200例剖宮產產婦。我們采用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100例)和研究組(100例)。對照組100例產婦的年齡為18~39歲,平均年齡為(24.6±2.2)歲,其平均生產次數為(2.13±0.04)次;觀察組100例產婦的年齡為18~39歲,平均年齡為(27.8±2.6)歲,其平均生產次數為(2.28±0.08)次。兩組產婦在年齡及產次等一般資料方面的差異均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使用縮宮素為對照組產婦進行治療[2],聯用縮宮素和米索前列醇為研究組產婦進行治療[3]。然后,觀察對比兩組產婦產后出血的發生率及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并將對比的結果及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的分析。
1.2.1 對照組產婦 使用縮宮素為對照組產婦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是:①在胎兒娩出后,使用20U的縮宮素為產婦進行子宮內注射。②使用20U的縮宮素為產婦進行靜脈滴注。
1.2.2 觀察組產婦 聯用縮宮素和米索前列醇為研究組產婦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是:①在胎兒娩出后,使用20U的縮宮素為產婦進行子宮內注射。②在產婦的直腸內(距離肛門大約5厘米處)置入200μg的米索前列醇。③使用20U的縮宮素為產婦進行靜脈滴注。
待胎兒順利娩出后,將彎盤放置在產婦的臀部正下方,直接收集其產后24小時內陰道流出的血液,然后使用有精確刻度的量瓶對血量進行測量。
產婦在分娩后24小時內的陰道出血量>500 ml。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分析,計量數據采用平均值±標準差()表示,并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當P<0.05時視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產婦產后24h內的平均出血量為(484±22)ml,對照組產婦產后24h內的平均出血量為(556±35)ml,觀察組產婦產后24h內的平均出血量明顯低于對照組產婦,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產后24h出血量的比較(ml)
在觀察組100例產婦中,發生產后出血的產婦有7例,產后出血的發生率為7%。在對照組100例產婦中,發生產后出血的產婦有18例,產后出血的發生率為18%。觀察組產婦產后出血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產婦,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在觀察組100例產婦中,發生胸悶的產婦有2例,發生面部潮紅的產婦有2例,發生血壓升高的產婦有2例,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6%。在對照組100例產婦中,發生胸悶的產婦有8例,發生面部潮紅的產婦有6例,發生血壓升高的產婦有6例,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20%。觀察組產婦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產婦,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比較(n,%)
產后出血是導致產婦死亡的首要原因。研究證實,誘發產后出血的原因較多,比如子宮收縮乏力、胎盤因素、軟產道裂傷及凝血功能障礙等。據統計,因子宮收縮乏力而發生產后出血的產婦可占產后出血產婦總數的70%~80%。因此,增強子宮的收縮能力是預防產后出血的關鍵[4-5]。在本次研究中,為了探討分析聯用縮宮素和米索前列醇預防產后出血的臨床效果,筆者使用縮宮素為對照組產婦進行治療,聯用縮宮素和米索前列醇為研究組產婦進行治療,然后對兩組產婦產后出血的發生率及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進行回顧性的對比分析。分析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產后24h內的平均出血量明顯低于對照組產婦,觀察組產婦產后出血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產婦,觀察組產婦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產婦,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聯用縮宮素和米索前列醇預防產后出血的臨床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