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廣玉
(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時碼衛生院內科 江蘇 淮安 223001)
上消化道潰瘍出血是臨床上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該病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為反酸、噯氣、嘔血、黑便等,嚴重者甚至可發生失血性休克,從而危及其生命。埃索美拉唑鈉是一種質子泵抑制劑,具有抑制胃酸分泌、提高凝血功能的作用[1]。近年來的臨床實踐表明,用不同劑量的埃索美拉唑鈉治療上消化道潰瘍出血的效果不同。為了探討用大劑量的埃索美拉唑鈉治療上消化道潰瘍出血的臨床效果,我們近年來我院收治的60例上消化道潰瘍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3年1月~2015年1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60例上消化道潰瘍出血患者。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臨床上規定的上消化道潰瘍出血的診斷標準[2],均經胃鏡檢查得到確診,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嘔血或黑便等臨床癥狀,且均為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在這些患者中,排除存在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排除患有胃部惡性腫瘤的患者,排除存在嚴重的心、肝、腎等器官功能障礙的患者,排除對本研究所用藥物存在禁忌癥的患者。我院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甲組和乙組。在甲組中,有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其年齡為32~76歲,平均年齡為(48.9±6.8)歲。在乙組中,有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其年齡為34~75歲,平均年齡為(47.5±6.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我院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吸氧、補充血容量、抗休克等常規治療。在此基礎上,我院對甲組患者使用小劑量的埃索美拉唑鈉進行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是:每次使用40mg的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鈉對患者進行靜脈注射,在30min內注射完畢,每12h注射1次,連續治療3天。我院對乙組患者使用大劑量的埃索美拉唑鈉進行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是:每次使用80mg的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鈉對患者進行靜脈注射,在30min內注射完畢,每12h注射1次,連續治療3天。
我院將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無效三個等級。顯效:患者在接受治療1~2天內,其嘔血、黑便等臨床癥狀明顯改善。有效:患者在接受治療3天內,其嘔血、黑便等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無效:患者在接受治療3天后,其嘔血、黑便等臨床癥狀無變化或在加重。治療的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后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用SPSS10.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治療后,乙組中治療結果為顯效的患者有18例,為有效的患者有8例,為無效的患者有4例,其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6.7%。甲組中治療結果為顯效的患者有10例,為有效的患者有8例,為無效的患者有12例,其治療的總有效率為60%。乙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甲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n,%)
經過治療后,甲組中有1例患者出現了頭痛的癥狀,有1例患者出現了惡心的癥狀,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6.67%。乙組中有2例患者出現了頭痛的癥狀,有1例患者出現了惡心的癥狀,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10%。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上消化道潰瘍出血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病。相關的統計數據顯示[3],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生活節奏的加快及飲食結構的改變,該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目前,臨床上治療該病的原則主要是抑制患者的胃酸分泌,改善其胃內的pH值,提高其凝血功能。埃索美拉唑鈉是一種質子泵抑制劑,能夠對患者基礎胃酸的分泌和受刺激后胃酸的分泌起到抑制作用,使其胃內的pH值升高。另外,此藥還能促進患者體內纖維蛋白原的合成,從而起到止血的作用[4]。近年來的臨床實踐證實,用大劑量的埃索美拉唑鈉治療上消化道潰瘍出血的效果較好,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經過治療后,乙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甲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用大劑量的埃索美拉唑鈉治療上消化道潰瘍出血的臨床效果顯著,且用藥較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