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淼
(山西省侯馬市人民醫院 山西 侯馬 043000)
將患者體內的血液抽出到其體外后經血液透析機清除其血液中的廢物及雜質,然后將凈化后的血液輸送回患者體內的過程叫血液透析[1]。臨床上多采用此種方法對腎衰竭患者及因血液中毒等導致其身體無法自行排出有害物質的患者進行治療,以達到維持其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的目的。為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留置中心靜脈導管是臨床上常用的方法。最新的臨床實踐證實,與使用較高濃度的肝素相比,使用較低濃度的肝素對接受血液透析治療患者的中心靜脈導管進行封管抗凝處理,可有效地降低其導管所致感染、導管堵塞及導管功能失效等置管并發癥的發生率。為了進一步探討使用不同濃度的肝素對接受血液透析治療患者的中心靜脈導管進行封管抗凝處理的臨床效果,我們對近年來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42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間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42例患者。在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6例。他們的年齡在34~78歲之間,其平均年齡為(42±2)歲。這些患者留置中心靜脈導管的時間在20~152d之間,其留置靜脈中心導管的平均時間為(65±5)d。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進行中心靜脈導管置管的標準。這些標準是:①無法建立自體動靜脈內瘺的患者。②因其心功能較弱而對建立內瘺的耐受性較差的患者。③因各種原因需要暫時停止腹膜透析治療而選擇長期留置中心靜脈導管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④病情較重的尿毒癥患者,或合并嚴重的其他系統疾病且生命有限的患者。
1.2.1 為這42例患者留置中心靜脈導管的方法 為這42例患者均留置中心靜脈導管,具體的方法是:為12例患者進行右頸內靜脈置管,為21例患者進行右鎖骨下靜脈置管,為9例患者進行右股靜脈置管。在為患者置管后,使用5ml的注射器對患者管路的動脈端和靜脈端進行反復的抽吸,觀察其回血是否通暢[2]。在確定患者中心靜脈導管的管路通暢后,為兩組患者分別使用不同濃度的肝素對其中心靜脈導管進行封管抗凝處理。
1.2.2 為兩組患者進行封管抗凝處理的方法 為甲組患者使用濃度為1000IU/ml的肝素進行封管抗凝處理,為乙組患者使用濃度為5000IU/ml的肝素進行封管抗凝處理[3]。對兩組患者進行封管抗凝處理的方法均相同,具體的方法是:將注射器針頭的斜面留在肝素帽內少許,然后將封管液推注到中心靜脈導管內,直至注射器內的封管液剩余1 ml左右。在推注封管液的過程中,應一邊進行推注一邊緩慢拔出針頭,并保證導管內充滿了封管液。需要注意的是,在每次對患者進行透析前,護理人員應使用注射器抽出管腔內原有的肝素,并將抽出的肝素與注射器作為醫療垃圾處理。在對患者進行血液透析結束后,使用20ml的生理鹽水沖洗其導管內的血液[4]。采取脈沖式沖管法對患者的中心靜脈導管進行沖洗,使生理鹽水在其導管內形成漩渦,以便將附著在其導管壁上的殘留物沖凈。然后向患者中心靜脈導管腔內注入適量的肝素鹽水。對于存在血液高凝現象的患者,可以為其增加肝素的劑量以保證其血管通路的通暢,必要時可以選擇肝素原液進行封管。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發生導管所致感染的發生率、導管堵塞的發生率及導管功能失效的發生率。
采用相關的統計學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正負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甲組患者置管并發癥的總發生率為8.33%,乙組患者置管并發癥的總發生率為33.33%。甲組患者置管并發癥的總發生率明顯低于乙組患者,二者相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置管并發癥總發生率的比較
兩組數據比較,經卡方檢驗,P<0.05,說明經統計學處理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近年來,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明顯增加。為此類患者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可為對其進行血液透析治療提供重要的保障,從而可提高其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效果,延長其生存的時間。因此,我們把血管通路叫做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的“生命線”。《血液透析臨床實踐指南》中提倡將為患者建立自體動靜脈內瘺作為血管通路,而不主張將為其長期留置中心靜脈導管作為血管通路。但是,目前臨床上仍將為患者留置中心靜脈導管作為對其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常用方法。有資料表明,為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留置中心靜脈導管的時間過長、患者的血液處于高凝狀態、肝素用量不足及患者的血管通路受壓迫等情況均可使患者發生導管所致感染、導管堵塞和導管功能失效等置管并發癥。因此,臨床上應采取有效的措施對接受血液透析治療患者的中心靜脈導管進行封管抗凝處理,以降低其置管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其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質量,改善其預后。研究結果證實,使用低濃度的肝素對接受血液透析治療患者的中心靜脈導管進行封管抗凝處理,可有效地降低其導管所致感染、導管堵塞及導管功能失效等置管并發癥的發生率。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甲組患者置管并發癥的總發生率明顯低于乙組患者。
綜上所述,與使用濃度為5000IU/ml的肝素相比,使用濃度為1000IU/ml的肝素進行封管抗凝處理的效果顯著,可有效降低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其發生導管所致感染、導管堵塞及導管功能失效的幾率。此療法可作為對接受血液透析治療患者的中心靜脈導管進行封管抗凝處理的優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