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清
(莆田涵江醫院 福建 莆田 351111)
近年來,肺癌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1]。肺癌是臨床上十分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具有發病率高和死亡率高等特點,可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構成嚴重的威脅。因此,及早對肺癌患者進行診斷和治療是提高其臨床療效及預后質量的關鍵。在本次研究中,為了探討分析用螺旋CT診斷肺癌的臨床價值,筆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3年12月~2015年10月間我院收治的69例疑似肺癌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38例,女性患者有31例,其年齡為36~79歲,平均年齡為(56.67±8.24)歲,其病程為2.5~10個月,平均病程為(3.67±0.55)個月,其中伴有干咳癥狀的患者有28例,伴有發熱癥狀的患者有14例,無明顯臨床癥狀的患者有27例。
分別對這69例疑似肺癌患者進行螺旋CT檢查和病理檢查,然后將檢查的結果及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的分析。
1.2.1 進行螺旋CT檢查 進行螺旋CT檢查的具體方法是:①使用由日本東芝公司生產的Aquilion4多層螺旋CT掃描儀為患者進行檢查。②將CT掃描儀的電流參數設置為150mA,將電壓參數設置為120kV,將螺距設置為1.375∶1,將掃描層厚設置為10.0mm。③在進行檢查前,醫師應告知患者要先吸氣,然后屏氣,并在屏氣的狀態下接受螺旋CT掃描。④在對患者進行平掃檢查的過程中,一旦發現可疑病灶,應對該部位進行增強掃描。⑤將掃描數據傳輸到ADW4.2工作站,然后對數據進行相應的處理[2]。
1.2.2 進行病理檢查 進行病理檢查的具體方法是:對患者進行支氣管鏡活檢及肺穿等操作,然后將得到的標本送至實驗室進行病理學檢查。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分析,計量數據采用平均值±標準差()表示,并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當P<0.05時視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進行病理檢查的結果顯示,在這69例患者中,患有肺癌的患者有57例(占患者總數的82.6%),患有肺部良性病變的患者有12例(占患者總數的17.4%)。進行螺旋CT檢查的結果顯示,在這69例患者中,患有肺癌的患者有53例(占患者總數的76.8%),患有肺部良性病變的患者有16例(占患者總數的23.2%)。進行兩種檢查結果之間的差異較小,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下表。
表 兩種檢查方法檢查結果的比較( )

表 兩種檢查方法檢查結果的比較( )
檢查方法 肺癌 良性病變例數 百分比 例數 百分比病理檢查 57 82.6% 12 17.4%螺旋CT 53 76.8% 16 23.2%Χ2 0.934 0.918 P值 0.057 0.054
進行病理檢查結果顯示,在57例被確診患有肺癌的患者,患有中央型肺癌的患者有17例,患有周圍型肺癌的患者有40例。進行螺旋CT檢查結果顯示,在53例被確診患有肺癌的患者,患有中央型肺癌的患者有16例,患有周圍型肺癌的患者有37例。用螺旋CT診斷中央型肺癌與周圍型肺癌的準確率分別為94.1%和92.5%。
肺癌多發生在支氣管黏膜或腺體上,其發病原因主要與吸煙、肺部慢性感染、職業因素、環境因素及遺傳因素密切相關。肺癌患者在發病的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而當患者出現明顯的臨床癥狀后,其病情往往已發展至中期或晚期,此時再對其進行放療和化療也無法取得較為理想的療效[3]。因此,及早對該病患者進行診斷和治療是提高其臨床療效及預后質量的關鍵。螺旋CT是一種較為先進的醫學影像技術,它能夠對患者的肺部進行多角度、多方式、多平面的掃描,并且能夠從矢狀圖、冠狀圖及任意腫瘤切面圖中獲取病灶的詳細信息,并通過工作站對所得到的數據信息進行后期處理、多平面重建和容積重建,從而為醫師診斷疾病及制定治療方案提供更加科學可靠的依據。此外,螺旋CT具有較快的掃面速度,還能對運動偽影進行有效的排除,并且對小肺癌病灶具有極高的敏感性,是臨床上對疑似肺癌患者進行診斷和治療的首選方法。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對肺癌患者進行螺旋CT檢查與進行病理檢查的檢查結果無顯著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用螺旋CT診斷中央型肺癌與周圍型肺癌的準確率分別為94.1%和92.5%。
綜上所述,用螺旋CT診斷肺癌的準確率較高,此檢查方法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