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瓊
【摘 要】文章分析高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介紹常德職業技術學院為提升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而開展的系列活動,提出提高高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主要途徑與基本要求。
【關鍵詞】高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實效性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要重視和支持民族教育事業。加快民族教育事業發展,有助于推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按照國家規定,高等學校和中等專業學校招收新生的時候,對少數民族考生要適當放寬錄取標準和條件,對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考生給予特殊照顧。因此每年都有大批少數民族學生進入內地高校學習。
少數民族學生是大學生中的特殊群體, 他們多數來自經濟比較落后、交通不發達、信息閉塞、文化生活相對貧乏的地區, 加上漢語水平相對較差,使得少數民族學生在思想品德、心理狀態等方面表現出一些特點。尤其是在高職院校,專業性強,強調實踐動手操作能力,少數民族學生普遍面臨地域迥異、文化差異、學業困難、經濟不寬裕等諸多現實問題。因此,加強對少數民族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實屬必要。同時,加強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是國家人才戰略的重要體現,是國家長治久安、和諧發展的根本要求,是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和少數民族學生個人發展的內在要求。黨中央、國務院在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突出強調實效性問題,充分說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一、高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分析
(一)缺乏符合少數民族學生特點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當前各高校都改變了以往死板的“填鴨式”教學,增加了課堂內實踐教學和校外實踐教學的內容,但不論是課堂內實踐活動還是校外實踐活動,面對的都是整個學生群體,并沒有考慮到少數民族學生群體的差異性。不可否認的是,少數民族學生有著與漢族學生不一樣的文化背景、行為習慣和思維方式。在常德職業技術學院有近1000名少數民族學生(其中藏族學生34人),分布在護理系、臨床醫學系和農林工程系。這些少數民族學生尤其是藏族學生多才多藝,但文化基礎薄弱;開朗熱情,但小團體現象明顯;自尊心強,但自尊與自卑的情緒矛盾交織;追求進步,但自律能力不強。在參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時,他們表現不積極,不愿意與漢族學生溝通,實踐操作畏首畏尾,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難以內化為少數民族學生的思想政治觀念。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不符合少數民族學生特的點,脫離了少數民族地區的歷史和現實,脫離了少數民族學生的生活經歷,因此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對少數民族學生心理問題關注度還有待提升
少數民族學生大多來自偏遠地區,經濟困難是普遍問題,這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業、人際交往和尋找未來就業的機會。少數民族學生對他人給自己的評價也格外敏感,那些不能正視現實的學生往往不愿意談及家庭情況,或故意隱瞞經濟上的拮據以避免被他人看不起,或對他人的關心與幫助產生被“憐憫”、被“施舍”的逆反心理甚至是敵意,進而愈加自閉。入學后,由于少數民族學生基礎知識薄弱,尤其面對專業課手足無措,受挫嚴重,進而加劇自卑情緒。如此一來,部分學生表現出忍耐性差,感情脆弱,無心學習,甚至不與他人交往的現象。消極的心理讓他們悲觀失望或偏激極端,進而在價值判斷上出現偏差,無法正常完成學業。雖然各高校在新生入學時對全體學生進行了心理普查,并開設有心理健康課程,但如前所述的原因,少數民族學生主動敞開心扉交流心理問題的甚少,再加上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配備不足,尚未有效開設針對少數民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三)少數民族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積極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
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都希望本民族的文化得到發揚與傳承。少數民族學生因為知識層次的提高,其對民族文化的敏感和熱愛更愿意以各種方式表達出來。在高校,有許多展現民族文化的機會,例如每年的迎新晚會及文藝演出,均能看到少數民族學生身著民族服裝載歌載舞。但僅表現為一種文化娛樂形式,甚至于這種形式還是因為行政命令而開展,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難以取得少數民族學生的信任。實踐證明,只有充分理解、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心理,將他們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文化主動納入整個校園文化的視野,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取得實效。
二、常德職業技術學院提高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探索
為了提高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常德職業技術學院多部門聯動,開展了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活動。
(一)“三個認同”與“四個離不開”專題教育
以學院思想政治教育部為主要專題教育平臺,定期為少數民族學生開展專題教育,旨在進一步深化少數民族學生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在宣講中強調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尤其是利用重要節日,如國慶節、建黨節、藏歷新年,以及發生重大國家災害事件時,用維護祖國統一和中華民族團結的主流意識引領學生思想。
(二)“愛,不分你我”主題活動
組織少數民族學生(主要是醫學系藏族學生)參加公益活動,去福利院、養老院等機構關愛殘障兒童和老年人。活動形式豐富多樣,如給孩子們講故事、做游戲、表演少數民族歌舞,為老年人義診、體檢和進行健康宣講等。這一主題活動可幫助少數民族學生從小團體活動中走出來,投入大集體,融入校園生活;可以幫助少數民族學生理解、掌握和運用專業基礎知識,提升少數民族學生的專業素養;可以增強少數民族學生服務社會、感恩社會的意識;可以幫助少數民族學生更好地了解祖國優秀傳統文化,如“孝”文化、“德”文化等;可以增強少數民族學生的自信心,改變自尊與自卑的情緒矛盾交織的狀況。
(三)“同一方土地,同一個家”主題活動
在對少數民族學生進行漢族文化熏陶的同時,也要加強少數民族文化習俗宣傳,以學院心理協會為平臺組織開展主題活動。活動以少數民族文化展板宣傳和少數民族文化知識搶答賽為主要形式,促進漢族學生對少數民族學生獨特信仰及行為習慣的接納。這一主題的重點活動為藏族學生的心理訓練與朋輩輔導。朋輩輔導員團隊是常德職業技術學院心理工作中一支特殊的學生工作隊伍,他們自愿加入,定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專業訓練,在提高自身心理素質的同時,積極幫助身邊存在心理困惑的伙伴,用行動貫徹“成長自己,關愛他人”的朋輩宗旨。在學院朋輩輔導員團隊的選拔中向藏族學生傾斜,鼓勵藏族學生參與心理訓練,從最初的言語與膽識訓練發展到后期的自我探索與自我挑戰訓練,并慢慢成長為可以獨立帶領學生開展團體活動的朋輩輔導員。這樣的主題活動可以讓少數民族學生敞開心扉,主動交流,讓教師對少數民族學生整體思想狀況有更深入的了解,幫助少數民族學生進行自我心理調節,從而更好地適應環境。而且培養了少數民族學生朋輩心理輔導骨干,能發揮骨干的領頭羊作用,影響、帶動其他少數民族學生共同發展。
(四)“少數民族文化進社區”主題活動
學院鼓勵少數民族學生積極參與學院各項文化活動,他們頻頻亮相于學院藝術節、迎新晚會、元旦晚會、畢業典禮等舞臺上,充實了學院文化活動。與此同時,學院創造機會讓少數民族文化走出校園,走向更大的舞臺。學院還著力培養了一支苗族鼓舞隊,為其配備了專業的指導教師,提供訓練場地,解決服裝和道具等問題。這支隊伍頻頻在校外亮相,頗受好評,參加過常德市首屆大學生旅游節開幕式及其他企業舉辦的各類文藝活動。參與此類活動,開闊了少數民族學生的視野,增加了其接觸社會的機會,增強了少數民族學生的自信心與自律意識,提高了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
以上四項主題活動,可以有效提升高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第一,在實踐中有效開展思想教育。通過上述系列活動,可以幫助少數民族學生盡快融入校園大集體生活中,并提高其對自身價值的認同。在各種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了解少數民族學生的思想動態,以利于及時引導和正面引導。第二,在實踐中有效提升文化素質。少數民族學生通過參與各種校園文化活動,呈現不同的民族風情,各美其美,達到在溝通中交流,在交流中融合的目的。第三,在實踐中有效提升專業知識水平。帶領藏族學生開展醫護隊公益活動,下到社區和鄉村,對居民進行免費體檢和提供健康咨詢,能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幫助少數民族學生消化枯燥的理論知識。
三、提高高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的主要途徑與基本要求
(一)提高高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的主要途徑
1.構建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宣講舞臺,培養少數民族學生的國家意識和中華民族意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著重培養少數民族學生的國家意識和中華民族意識。重點加強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學習偉大祖國的歷史,教育少數民族學生深刻認識各民族的前途命運始終與祖國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同時要幫助少數民族學生自覺擺脫狹隘的地方民族主義思想的束縛,深刻領悟“四個離不開”的重要思想,培養中華民族意識。
2.創新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貼近少數民族學生生活與學習實際
要提高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應該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積極探討貼近少數民族學生生活和學習實際的活動方式,讓少數民族學生樂于參加,踴躍參加。在各種主題活動中堅持正面引導、全員育人的方針,加強民族團結。
3.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培養少數民族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
針對許多少數民族學生心理素質較為脆弱的狀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加強對少數民族學生進行心理素質的培養和訓練,幫助少數民族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克服膽小、自卑、怯懦、敏感等不健康心理,及時疏導少數民族學生感情脆弱、情緒波動、忍耐性差等不良心理,避免產生事端。
(二)提高高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的基本要求
1.對高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與專業知識相結合
對于高職院校而言,真正落實國家的民族教育政策,全面提高少數民族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增強少數民族學生的學業成就感,成為當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同時這也是高職少數民族學生的內在需求。他們不遠千里來內地高職院校讀書,都希望能掌握一門技術,運用所學造福家鄉。我院把高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知識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深入認識和了解自己,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端正學習態度,將自身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與學業、職業價值觀結合起來,形成學生學習內在的推動力,自覺克服專業學習困難。同時,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內容與專業知識相結合,幫助少數民族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
2.對高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與尊重少數民族習俗、文化相結合
根據中央民族大學進行的有關調查顯示,在250份對少數民族學生的調查問卷中,“能夠意識到自己的民族成分”的有185人,占總人數的74%,其中“經常意識到自己的民族成分”的有118人,占總人數的47.2%;在“本民族文化、習俗的保持”問題上,有170人選擇“保持不變或盡量保持”,占總人數的68%。另有調查顯示,46.7%的少數民族大學生認為本民族是最優秀的民族。這些數據表明,少數民族學生對本民族有強烈的自豪感和榮譽感,這種感情會使他們關注自己民族的語言、傳統習俗、宗教等能否得到他人的尊重。因而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需要了解少數民族的風俗文化,維護和尊重少數民族學生的權益,師生相互理解,避免誤會。
3.對高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與解決實際困難相結合
少數民族學生大部分心理問題均由經濟壓力產生。要幫助少數民族學生解決實際經濟困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深入了解少數民族學生的經濟狀況,給他們提供更多的生活幫扶。如建立少數民族學生新生入學“綠色通道”,先入學,再幫助其申請國家助學貸款;設立少數民族學生專項助學金、獎學金;優先為經濟困難少數民族學生提供勤工儉學崗位等。
當然,提高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的途徑與方法還有很多,如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引進少數民族教師、加強少數民族學生管理干部隊伍建設、切實加強少數民族學生日常管理等。高職院校要根據各自學院辦學特色和少數民族學生特點,切實搞好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參考文獻】
[1]黃文進,張春.提高高職少數民族學生學業成就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J].廣西教育,2013(23):26-27.
[2]曾維希,張進輔.少數民族大學生在異域文化下的心理適應[J].西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33(02):82-86.
[3]黃羽新.立足學生實際,加強教學管理和改革——少數民族學生培養模式研究之二[A].第三屆廣西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社會科學篇)[C].2004.
[4]格日樂塔娜.高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管理工作的難點及對策[J].高教學刊,2015(18):154-155.
[5]王斌,彭松林.高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方式探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3(05):142-143.
[6]阿勒泰·賽肯.試論內地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徑[A].中國少數民族教育學會第一次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