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曲++余佩玲
摘要:新媒體時代為大學生提供更為自由的話語空間的同時,不可避免的帶來了網絡話語權失范?!吧虾E隳杏鸦丶疫^年后逃離江西”本是網絡虛假信息卻能發酵成為公共輿論事件,在網絡上形成了城鄉青年之間、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對立罵戰。本文以江蘇大學為例,結合網絡評論,研究了大學生的網絡話語失范行為,并對亟待解決的網絡話語失范行為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
關鍵詞:新媒體;網絡話語權;失范;途徑
2016年2月春節期間,一則上海女陪男友回農村老家過年后逃離江西的新聞引發了網民熱議,隨著事件的不斷發展,該新聞被證實為虛假信息,然而在此過程中網友對此事件的關注和評論行為,一方面體現了當代公民話語權意識的覺醒,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公民在行使話語權時仍需有效引導。為此,筆者就此事件以所在的江蘇大學為例進行了相關調查和采訪,旨在研究和探索當代大學生網絡話語權行使現狀和引導路徑。
一、事件中的話語失范分析
該事件起因于論壇上的一篇自述,一名自稱是上海人的女子講述了她跟隨江西男友回農村老家見家長,在見識到農村的破敗后連團圓飯都沒吃完,就當夜跑回上海并想和男友分手的事情,同時附有一張昏暗燈光下男友父母準備的團圓飯的照片。該自述一經發表,就引起了網友的熱烈討論,并隨著各大主流媒體和微博大V的評論和轉載,一躍成為了春節期間最受全國人民廣泛關注的一件熱點時事。在統計江蘇大學大學生對此事的網絡評論情況、采訪他們發表的或看到網友發表的評論內容時,調查結果表明大部分人用理性的態度和文明的媒介素養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但其中也夾雜著一些在表達個人觀點時話語權使用失范的現象,他們混淆了話語權的法律意涵?!霸捳Z權”以字面的理解就是說話的權力,但是,這種權力不止是“說”的權力也是被“聽”的權力。更進一步說,就是擁有表達訴求的權力和保障話語有效的社會機制。[1]但這部分人在享受作為話語人的自由和權利時“暢所欲言”,漠視法律和道德。
綜合話語權使用失范的言論,主要分為以下三種:①言辭用語不當,一味譴責。如“看不起窮人沒關系,人家也沒指望你什么。這種女孩就是沒家教、太勢利,簡直讓豬油蒙了心。”等等用詞激烈、缺乏理性的評論。②把事件擴大到地域,將上海和江西對立化。例如一評論“上海人的自大是全國聞名的!這對情侶分了也是對的,我只想說事中的男主角眼光才是差!這種女的我一開始就不會要!”③對該女子進行人肉,侵犯其隱私。目前該名女網友身份已被曝光,當事人表示壓力很大,希望網友不要再“人肉”。
隨著事件的白熱化發展和網民的深究,事實卻出乎所有人的預料。經過調查,有關網絡部門證實該事件為虛假信息,自稱是“上海姑娘”的女網友其實是江蘇人,這個故事不過是她和丈夫發生爭執、自己過于苦悶無聊而胡謅出來的??v觀整個事件的發展過程,雖然有一部分網友在伊始便發現了疑點、提出了質疑,但大部分網友在接收這一信息時,并沒有追問真偽便大量轉發、評論,甚至從中發泄負面情緒、推波助瀾。雖然“上海姑娘逃離江西農村”這一新聞并沒有造成實質性的傷害,但多年來網民未辨別信息真偽即大量轉發最終造成社會恐慌的實例屢見不鮮,由此可見如何規范和引導s公民正確行使網絡話語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大學生網絡話語權失范分析
(一)網絡話語權利意識扭曲化
由于網絡空間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大學生可以在論壇、微博、博客等網絡平臺上隨意發表感想、抒發情感,在這些沒有熟人的虛擬世界里大學生的表達空間更大,自由度更高、約束大大減少。因此,一些大學生就逐漸忘卻自己的社會責任,認為自己在這些虛擬空間中擁有絕對的自由,可以在虛擬世界中實現平時在現實生活中不敢想、不敢做的事情。有的大學生甚至對他人實施網絡暴力,如人身攻擊、肆意辱罵、人肉搜索等,侵犯他人的合法權利。此類網絡話語權濫用的現象無疑會對網絡環境的有序化、文明化造成一定的阻礙。
(二)網絡話語表達中自我意志的喪失
新媒體的發展打破了傳統媒體信息壟斷的局面,給大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言論空間,有助于大學生更自由的行使話語權。但面對高度傳播、來源多樣、魚龍混雜的互聯網信息時,大學生由于社會閱歷不足、人生經歷淺薄,進行真假辨別、是非判斷的能力比較低下,缺乏理性分析的能力,容易被誘導,缺乏反思和批判精神。有的大學生甚至全盤信任一切網絡信息,不能保持高度的文化自覺,無法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蝕、西方意識形態的滲透,造成網絡話語表達自我意志的喪失。
(三)大學生網絡話語權行使的非理性
網絡上有理性的聲音,但同時也充斥著各種情緒化、非理性甚至庸俗化的言論。大學生正值青春年少,富有正義感,喜歡打抱不平,面對網絡時事總是給予熱情的回應。但大學生有其固有的弊端,他們在網絡表達時往往沖動和魯莽,忘記理性的約束自我,最終演變成互相攻擊、辱罵、甚至是網絡暴力。同時,如今大學生學習壓力大、就業困難,部分大學生內心壓抑,負面情緒無處釋放,網絡給他們提供了一個相對安全、隱秘的釋放空間,但部分大學生卻沒有正確利用這一空間,而是在其中肆意妄為、胡言亂語,造成網絡環境的失序和混亂。此外,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對事物的知識水平、認識情感相近,容易對同輩的觀點、行為產生認同感并積極附和,易激化矛盾,造成網絡事件發展極端化。
三、大學生網絡話語權的引導途徑研究
由于網絡的固有特性以及大學生自身的特點,大學生在網絡上擁有自由的話語權的同時,其網絡話語權失范的現象也相應的出現了。大學生是社會的有生力量,是一種特殊群體,在社會管理以及輿情導向方面起著重要影響。面對大學生網絡話語權失范現象,我們要立足青年自身特點,“疏導結合,以導為主”[2],避免單純的簡單壓制、一味限制他們的話語權,營造一個有序化、合法化的網絡空間,使網絡真正成為大學生獲取權利的渠道。
1.堅持政府優化網絡環境
擁有良好的網絡環境是大學生合法、理性使用話語權的基礎、前提,政府應從技術監管等方面著手優化網絡環境。第一,發展新科技、新技術,更加有效的監管各類信息,進行信息過濾,防止有害信息腐蝕青年、威脅社會穩定。第二,樹立官方網站在輿論導向中起主導作用。“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牢牢把握正確導向,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壯大主流輿論,提高輿論引導的及時性、威信性和公信力、影響力,發揮宣傳黨的主張、弘揚社會正氣、通達社情民意、引導社會熱點、疏導公眾情緒、搞好輿論監督的重要作用,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盵3]政府開設專題門戶,拓展網上舉報渠道,及時傳遞權威信息,防止網友的主觀猜測和惡意謠言的肆意傳播,引導意見向有利方向發展。第三,網絡內容的健康化,讓優秀文化和主流文化立于網絡文化制高點,防止封建腐朽文化和西方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侵入。第四,規范網絡信息傳播秩序,科學制定網絡話語規范讀本,塑造有序化、文明理性的網絡環境。
2.高校應科學引導大學生正確使用網絡話語權
高校作為培養大學生的重要場所,應加強其對大學生話語權的引導。青年有其自身的特點,高校在引導過程中,應立足于此。第一,要提高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理解水平。話語往往是人內在修養、素質,知識水平的外在表現。大學生網絡話語則反映了大學生的知識理論水平、思想態度和道德境界。高校要開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思想政治原理課程,用科學理論武裝大學生,用主流文化、優秀文化塑造大學生,幫助他們塑造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能夠理性對待各類信息,做出正確判斷;能夠自覺抵制封建腐朽文化和西方意識形態。第二,要加強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通過網絡道德教育,培養大學生網絡公共精神,增強其自律精神和他律精神,促使大學生自覺遵守網絡規范,文明上網,科學上網,自覺抵制各類有害信息的侵害,學會區分,擇其優質信息。并且,在科學文明行使自己權利的同時,還應自覺承擔其義務以及社會責任。第三,提高大學生網絡話語水平,話語水平的高低體現著一個人的水平高低,網絡話語具有一定特點:簡潔、直白、調侃、幽默、接地氣,其往往是非規范的形式。這些是網絡話語的優勢,輕松活潑的方式及內容更容易吸引大學生的興趣,使他們易接受和被感染。但也應避免低俗、惡劣言語,不造謠,不輕信,不誤傳虛假信息,不侵犯他人隱私。
3.大學生提升自身修養、增強法律意識
大學生應自覺提升自我科學文化素養和思想道德素養,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爭做社會主義價值觀踐行者。第一,學校安排的思想政治原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大學生應認真聽講,用心體會、理解,進而內化于自身;第二,多閱讀課外優秀讀物,拓展自身視野,開闊心胸,提升自身思想境界。
參考文獻:
[1]郭祺佳.大學生網絡話語權發展趨勢探微[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01:123-126.
[2]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1-10-26001.
[3]劉鴻斌,鄧春.互聯網時代網絡輿情導控問題淺析[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09: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