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萍
摘要:美術文化構建是學校文化組成的重要部分,對校園文化建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從學校教研組文化構建、學校美術課堂構建和校本課程構建三個方面進行了論述,希望對各個學校的美術文化構建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美術文化;構建;學校
美術文化是學校文化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的建設主要包括:美術教研組文化、美術課堂文化以及校本美術課程文化的建設等等。在學校構建美術文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過無數的教師為止付出努力,通過漫長的時間沉淀,才能逐步形成一種具有特色的校園美術文化。
一、學校教研組文化的構建
學校美術教研組文化的發展往往會經歷四種類型,這四種類型分別是無意識沒感覺的散漫化狀態--有意識沒思想的點狀化狀態--有意識沒思想的點狀化狀態--有特質有品位的特色化狀態,從這四種類型我們可以看到,學校教研組的文化構建也是在不斷摸索中前行,并最終形成特有的學校教研組品牌。
在教研組美術文化的構建過程中,第一,學校管理和美術教師都要保持一定的對時代文化精神的敏感度。第二,將時代文化的精華部分吸納到教研組文化構建當中,并且由高度的認同感。第三,要結合自身的條件,在共同研討和協商的情況下進行文化共享共育。
二、學校美術課堂文化構建
學校課堂主要是起到知識育人,同樣,課堂文化內涵也是十分豐富的,比如師生關系文化、創新評價文化等等,課堂文化建設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素質的提升和個性的良好發展。在課堂文化構建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開放的教學內容
美術課堂的教學內容需要與學生的知識認知程度和美術素養達到一致,這就需要美術教師能較為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學生,精心準備課堂內容,并引導和啟發學生去主動自覺的去進行學習。只有真正做到了教學內容的開放,才能最終實現學生自我發展的目標。
2、教學方式實現互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要打破固有的一堂灌的模式,要充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形成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一種局面。這樣才能讓學生覺得自己的個性被尊重了,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的積極主動,并能發揮其創新精神。在美術繪畫的過程中,需要學生靈感的迸發,如果老師一開始就給出各種固定模式,學生的創作靈感是無法激發的。
3、創新教學評價體系
美術的教學評價體系,一直以來都是遵循著教師評價為主這一單一的形式,這種評價體系必須得到創新。在新的創新的體制當中,必須充分發揮激勵機制的作用,讓學生能真正的從自己的繪畫中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教學評價體系的創新,可以從改變現有的單一由教師評價的模式,進行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互評、家長參評等等。利用多維性的評價和適當的激勵機制,激發學生競爭意識和創新精神。
三、開發設計校本課程
學校的校本課程是學校本土生成的,既能體現學校的辦學理念、學生的文化需要、學校特色建設和本校的藝術資源優勢,又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緊密結合的一種具有多樣性和可選擇性的課程。在美術校本課程的開發和設計的過程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1、以開發學生終身發展為總目標
校本美術課程的開發必須有明確的總目標,并需把學生為本體,而且它是“校本”和“師本”的前提,校本課程的編寫和開發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學校的長遠發展也不是為了教師的教學方便,而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學習,有好的未來。因此,在編寫的時候,必須進入到學生的層面,讓學生能通過校本課程的學習,增強其自身能力的培養,對他們的發展產生效益。
2、要體現人文精神
校本美術課程的開發,必須要以人文主題和知識技能相結合,讓學生在提高自身美術能力的同時,能提高其人文素養,從而提高學生的豐富的情感,使得他們在作品中,能表現出濃郁的地方特色和獨特的精神追求。在進行偏斜的時候,可以以人文為主線,知識技能為隱線,結合自主探究的方式,引發學生的興趣的同時不斷地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精神品位。
3、注重開發學生的個性
校本美術課程的編寫,還應該給予每位學生平等的美術教育機會,使每位學生都有權利學習和享用人類優秀文化遺產。評價注重導向性,通過各種校本美術課程活動,激發學生的潛能挖掘,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與張揚,使校本美術教育活動致力于個體人格的綻放。評價強調每個人都應該成為自己,尋求一種 “個體的真實性”,以達到知識傳授與個性培養的并行和諧發展。
文化是一種厚重的沉淀,是一種長期培養形成的習慣,是值得不斷的創新與發展的,學校美術文化的構建工作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需要每一位美術教師在實踐中不斷的探索,不斷的為其增添新的元素,不斷的進行內涵的豐富,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最終成為校園一種優秀的有美術特色文化。
參考文獻:
[1] 張燕.論校本課程文化構建[D].河南大學 2010
[2] 陳支南.試論特色課程文化的構建[J].中國教育學刊. 2013(S3)
[3] 胡劍輝.優秀傳統文化的形象美與地方中小學美術課程的重新構建[J].教育科學.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