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蔚 王洪濤 李倩
摘 要:新出臺的醫改方案要求加強信息標準化和歸公服務信息平臺建設,整合資源,逐步實現統一高效、互聯互通。文章通過剖析現行的醫院信息系統的弊端,根據現行信息化建設的要求,提出了幾點具體措施以加快這一進程的推進,從而推進醫院的精細化管理水平,提升醫院的競爭力,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服務,實現公立醫院的價值。
關鍵詞:醫療衛生信息系統 精細化管理 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F233;R19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11-099-02
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系的改革的意見》中確定了“一個目標、四大體系、八項支撐”總體框架,信息系統是支撐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四梁八柱”的八柱之一,要求建設使用共享的醫藥衛生信息系統。因此,要實現區域衛生信息化,建立一個統一高效、互聯的醫療衛生信息系統是我國醫療衛生信息化的目標。加快醫院信息化建設,為醫院經濟管理提供簡單便捷高效的數據溝通,是提高醫院精細化管理的強有力保障。
一、舊有醫院信息管理模式的弊端
目前,國內綜合性醫院基本上都實施了比較完備的HIS系統,但是,原有醫院信息系統模式是財務部有獨立的財務管理系統,門診收款、住院、收費管理、醫用耗材、藥品、人事、固定資產、病案等管理部門都有各自獨立的信息系統,各系統獨立運行、核算,各系統的開發與運行基于本部門的實踐需求,各系統的封閉運行給醫院的經濟管理尤其是精細化管理帶來不便。原有系統醫院的人財物是分離狀態,人流、物流、資金流及信息流是互不相同。醫院的財務跟業務也分屬于不同的系統,沒有相互關聯,數據獨立。
在原有的醫院信息系統管理模式中,由于各部門獨立設立系統,且各系統之間互不相連,形成“信息孤島”,導致了數據重復錄入,準確性差,部門之間數據的交換存在效率低下且數據口徑不統一的弊端,信息資源存在很大的浪費,沒有充分發揮計算機網絡化管理的便捷、準確、及時、高效的優越性。信息的孤立及信息交換的低效率、低準確率、不及時性給醫院精細化管理帶來了不少難度與阻力。面對當前的形勢,醫院的人事、財務、醫藥、醫療物資和資產、醫療、教學、科研、護理等管理信息系統的整合,將實現信息資源網絡的共享,提高數據交換和對接的效率,提升醫院財務精細化管理水平。
二、信息化建設的要求
面對現有的醫院信息管理系統所面臨的問題,為加快信息化的建設,筆者提出以下要求:
1.推進公共衛生、醫療、醫保、藥品、財務監管信息化建設,加快信息標準化和公共服務信息平臺建設,逐步建立統一高效、資源整合、互聯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開、使用便捷、實時監管的醫藥衛生信息系統。
2.加快醫療衛生信息系統建設。完善以疾病控制網絡為主體的公共衛生信息系統,提高預測預警和分析報告能力。
3.以建立居民健康檔案為重點,構建鄉村和社區衛生信息網絡平臺。以醫院管理和電子病歷為重點,推進醫院信息化建設。利用網絡信息技術,促進城市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合作,積極發展面向農村及邊遠地區的遠程醫療。
三、著力點
為最大限度地滿足新醫改方案提出的醫院信息化建設要求,并滿足醫院進行經濟管理,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的目的。筆者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為著力點,加快醫院信息化、數字化建設:
1.政府制定醫院數字化、信息化標準。出臺保護居民健康信息安全和保護患者隱私權的法律條款,幫助醫務人員和醫院安裝衛生信息軟件,并給予醫務人員提供后續培訓,激勵醫療衛生信息軟件開發商開發與國家醫療衛生信息化要求相符的軟件;同時進一步規范醫療衛生系統的電子認證服務體系建設,要用標準化的信息系統規范操作,高標準嚴要求與國際接軌,這樣才能實現衛生信息資源的完全共享,方便患者就醫,并為各醫療機構之間進行數據交換、分析提供便利,從而提升各醫療機構的數據分析效率與效果,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
2.以電子健康檔案為支撐點建立信息互通、醫患共享的全民電子健康檔案。自2009年起,全國已經著手創建統一的居民健康檔案。很多二三級醫療機構內的醫療服務信息已經實現區域內的資源共享,即患者憑借“一卡通”到二三級醫療服務機構就診可以實現一站式服務,然而,社區衛生服務網絡與二三級醫療機構之間,仍存在信息孤島,尚未實現數據信息的共享與對接。以“一卡通”替代傳統的醫保卡,以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為依托,建立起病人為中心,居民健康檔案,電子病歷為基礎的信息平臺,實現區域服務、二三級醫療機構的信息共享,有利于推進社區首診、分級醫療和雙向轉診體制的建立。醫療機構共享居民電子健康檔案,使急診科室醫護人員能通過遠程共享的居民健康檔案,提前了解急診患者既往病史,及時制定診療方案,能極大地提高院前急救的效率與效果。
3.加快發展遠程醫療服務。作為這次新醫改重點扶持領域的社區、農村等基層醫療機構,對于改善民生來說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這些醫療機構卻存在著嚴重的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遠程醫療服務將通過網絡等手段傳輸醫療數據、影像資料等,為基層提供盡可能實用的、有針對性的遠程會診和培訓教學服務,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衛生資源。遠程醫療服務的實施不僅對于改善民生有重要作用,在醫院內部,通過有效的采集并分析遠程醫療服務的項目與病種,以大數據為背景,可以有效分析與歸結疾病的區域性、發病率等,從而提升區域性的疾病預防與控制;醫院可以對請求遠程醫療的來自不同地區、不同病種的患病人數及實際收治入院人數等進行數據的精確分析、計算,可以據此判斷醫院的病種、學科在某地域上的影響力,從而可以有針對性地培養、發展、壯大、宣傳某學科,進而為醫院開具分院選址也提供詳實有力的支撐。
4.整合醫院人流、物流、資金流及信息流。醫院內部信息系統,不僅要涵蓋醫療、教學、科研、醫技等,還要滿足醫院管理的需求,門診收費、住院收費、人事、財務、藥品、醫用耗材、固定資產等等都要納入醫院內部信息系統。集成化信息系統互相串聯,數據對接便捷、高效,通過控制信息系統準入門檻對數據信息進行有效保護。通過醫院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有效地保障各部門、各子系統的高效運轉,同時定期地對賬與核查是實現醫院內部精細化管理的必要保證。
5.完善財務業務一體化。將醫院的醫療、護理、科研、教學等模塊進行整合,包括臨床路徑、無紙化查房、醫囑系統、科研預算及成果等。臨床路徑的實施能極大的規范臨床醫療行為,提高醫療質量規避醫療事故,減少醫患糾紛,縮短住院日并降低醫療成本;無紙化查房即通過移動終端進行查房,可以有效地計算護理及醫療人員為某項目投入的時間及各移動終端每日運行時間,據此為購置、報廢大型醫療終端設備提供詳實數據,也能計算出護理人員及醫療人員在某病種、某項目上占用的時間,為病種成本及項目成本核算提供依據。
四、小結
長期以來,受制于體制的禁錮,導致我國醫療衛生行業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存在系統分離、相互獨立、共享性差、標準不統一等諸多問題,信息化效率的低下又嚴重影響了醫院經濟管理水平,制約了醫院的精細化管理。而現在,新醫改方案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新的契機,這就需要政府衛生管理部門,醫院管理者以此為契機,大力提倡與支持醫院的信息化發展,從而推進醫院的精細化管理水平,提升醫院的競爭力,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服務,實現公立醫院的價值。
[本文是課題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名稱:構建精細化醫院經濟管理(青島市軟科學項目),立項編號:15-9-2-1-(29)-ZHC]
參考文獻:
[1] 張旭鳳.HIS系統在醫院經濟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08,5(14):120—121
[2] 吳偉斌.電子病歷系統的研究與開發[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4,20(4):204—205
[3] 李萍,劉鵬.加強醫院精細化管理的思考[J].現代醫院管理,2011,09(5):28-30
(作者單位:青島大學附屬醫院 山東青島 266003)
[作者簡介:于蔚(1973—),女,會計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內部控制。王洪濤(1963—),女,高級會計師,處長,研究方向:財務管理、成本控制、績效分析。通訊作者:李倩(1983—),女,碩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成本控制。]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