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民
摘 要:融資難、融資貴,融資貴主要是指貸款的利率定價較高,甚至高到資金需求者難以承受的地步。這種情況目前是普遍存在的。據調查,山西省大同市地方法人金融機構貸款利率與其它國有和民營銀行比相對來說較高,而其卻又肩負著支持轄區中小微企業、“三農”經濟發展之重任,其貸款定價問題尤其是融資貴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地方經濟發展。所以有必要對地方法人金融機構貸款定價情況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分析,并提出相關建議、采取措施引導其合理定價,降低社會經濟發展融資成本。
關鍵詞:金融機構 貸款定價 調查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11-177-02
一、山西省大同市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利率執行情況
(一)2016年1季度貸款利率執行及浮動情況
因貸款品種、承貸主體、貸款期限等要素差異,地方法人金融機構貸款利率執行各不相同,上浮幅度參差不一。從機構來看,8家信用社中有兩家加權平均利率低于7%,兩家接近7%,上浮幅度在60%左右,其它4家加權平均利率則較高,多執行8%~10%之間,上浮幅度在80%,甚至100%以上。北都農商行目前加權平均利率為7.20%,上浮65.52%;大同銀行加權平均利率為9.8501%,上浮120%;南郊京都村鎮銀行貸款加權平均利率達14.81%,上浮2.4倍。從業務種類看,公司貸款中,較大型企業貸款利率多執行基準利率的0.9~1.1倍,中小企業貸款利率多執行基準利率的1.2~1.3倍;零售貸款中,質押貸款利率多執行基準利率的1.1倍,住房貸款利率多執行基準利率或下浮利率,信用循環貸款利率多執行基準利率的1.2倍。從貸款期限看,短期流動資金貸款利率多執行基準利率的1.1~1.2倍,中長期貸款多執行基準利率。
(二)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一年來貸款利率變化情況
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間,大同市地方法人金融機構貸款利率均處在不斷變化之中,總體趨勢為下降,主要是受2015年貸款基準利率下降5次之影響,但變化不大,且沒有規律可尋,單次利率變化與央行降息關系不明顯。可以說央行降息對金融機構的實際利率執行情況并無較大的影響。特別是大同銀行貸款加權平均利率2015年1月和2016年4月分別為9.4958%和9.4538%,基本沒有變化。其它金融機構利率表面雖有所下降,但主要是加權平均利率與當月貸款筆數有很大關系,并不能真實反映出各機構的實際利率水平,事實上各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的利率水平沒有較大的變化,一直處于一個較高的水平。
(三)貸款利率偏高的原因
一是單向定價,隨意性大。主要是指貸款利率只能是銀行說了算,客戶只能被動地接受,隨意性較大;二是貸款風險提高,高風險高利率。由于目前社會信用水平仍然偏低,尤其是個體經營者,相對風險較高,為抑制其貸款欲望只能提高貸款利率;三是存款利率一浮到頂,利差縮小。大同市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存款利率均是一浮到頂,為加大利差空間增加盈利水平,提高貸款利率水平成為其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四是小型金融機構約束力小。主要是指京都村鎮銀行,由于對其監督力度小,約束力不大,導致了其利率水平高于其它金融機構。更重要的是各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由于缺乏科學的風險計量、監測系統和利率風險監控制度;缺乏有關利率風險管理的系統軟件和專門人才,利率風險管理數據加工處理很難正常運作。例如,大同市轄區10家農村信用聯社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全部沒有建立電子化利率定價系統,80%以上的機構沒有設立專門的利率定價部門。
二、大同市地方法人金融機構貸款利率定價策略
轄內各類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定價方法、定價考慮的主要因素大體類同。定價方法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定,只是根據基準利率的變化情況集體研定、適時調整,還沒有一個科學的定價規則或方法。定價考慮的主要因素也基本類同:期限、金額、行業、規模等。期限長利率高、金額大利率反而低、支持行業利率低、限制行業利率高、規模大企業利率低,規模小企業利率高。大體定價策略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政策性貸款利率較低,如國家助學貸款、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等,利率按照國家規定執行。二是存單、國債等有價證券低風險質押貸款基本執行央行基準利率,或較低幅度上浮,一般最高上浮不超30%。三是根據國家產業政策、貸款市場營銷和同業競爭的需要,對一些高端客戶和對銀行或信用社有長期效益回報的優質客戶在利率定價基礎上進行適當優惠,如個從住戶貸款等。四是“三農”企業(如種養業、農產品開發、加工等企業)貸款利率可按實際測算的浮動幅度適當優惠。如利用人民銀行再貸款資金發放貸款則按規定執行較低的優惠利率。五是對大型企業大額貸款執行較低利率,如同煤集團貸款各機構執行貸款利率一般低于基準利率10%左右,對風險相對較大及一般中小企業貸款則執行較高的貸款利率,主要目的是防范風險,抑制其貸款需求。
三、貸款定價方面應該注意的問題
(一)部分機構貸款定價不合理,貸款定價簡單、單一
尤其是執行利率是基準利率二倍以上機構,如村鎮銀行多數貸款利率為15%,只有少數特殊情況低于這一利率,加權平均利率高達14.81%。還有部分信用社也只是按期限執行單一的較高的利率,而不考慮其它相關因素。
(二)貸款利率偏高可能催生信用風險
一般情況下,按照目前基準利率4.35%水平測算,實際貸款利率為6.525%,較基準利率上浮50%。貸款企業銷售毛利在扣除管理費用和營業費用后,可以覆蓋貸款利率,在貸款企業承受能力范圍之內。但如果上浮80%甚至100%以上,實際利率達8%以上甚至更高水平時,就會接近或超過貸款客戶承受能力。尤其是受經濟下行的持續影響,部分行業經營出現暫時性經營困難,從而影響客戶的還本付息率。如欠本息太多就會產生抵觸情緒,信用風險的可能性就會增加。
(三)利率風險管理與防范制度建設不理想
各行(社)在利率風險管理與防范制度建設方面表現較差,主要是認識不足,只是立足于資產的風險管理與防范,而對其利率風險管理與防范還沒有充分的認識和重視,只是機械地進行利率管理。更沒有采取了有效的利率風險分析評估措施和方法,在實際利率定價中,只是考慮與盈利關聯度大小,多數機構不能對風險溢價程度進行測算。
四、政策建議
(一)加強利率風險管理
目前,地方金融機構將擁有更靈活的定價權,對風險的識別、計量、定價的能力是其最為核心的市場競爭力來源。因此,定價模型的進一步完善、存貸款結構的變化和基準引導利率走勢的預測,是確保收益水平的基本前提。為了提高對利率風險的管理能力,應建立適合自身同時又適應市場的科學利率風險管理體系,結合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資本充足狀況,確定各類行業的定價標準。
(二)完善利率定價機制
各機構利率定價既要立足于自身運營成本,又要充分考慮市場的競爭性價格。因此,應進一步改革內部成本管理體制,使運營成本盡量低于同行業標準,為市場競爭贏得先機。同時,要提高信息處理能力和反饋水平,建立樣本數據庫,并在排除行業風險的同時,甄別潛力型客戶,給予合理的風險成本疊加。
(三)建立風險溢價測評體系
逐步建立各項業務經營的管理信息系統,收集積累各類貸款發生損失情況的各種數據,逐步建立利用數據資料對各種風險的損失概率和損失大小進行科學合理測算的體系,提出每筆業務的風險溢價參考值和潛在風險管理方案。
(四)將利率定價和利率風險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
要細化利率定價、風險管理和績效考核的專業分工,建立按產品、客戶、以及業務經營單位進行成本核算和業績考核的管理制度,為貸款定價提供基礎數據。
參考文獻:
[1] 于成東,辛錫昊.利率市場化條件下我國商業銀行發展面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理論學刊,2011(7)
[2] 張仿龍.基于利率市場化條件下的商業銀行發展與改革研究.經濟研究參考,2014(10)
[3] 王芬.貸款利率定價方法.銀行家,2005(12)
[4] 陳志遠.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和應對.甘肅金融,2006(11)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大同市中心支行 山西大同 037000)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