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曼
(遼寧行政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0)
?
城鄉統籌發展視角下談遼寧省農村養老保險制度
潘文曼
(遼寧行政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0)
遼寧省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是典型的重城輕鄉、城鄉分離的二元結構,農民的社會養老問題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城市的社會養老保險也存在著不少問題,使得城鄉社會保險難以協調發展。本文通過對統籌城鄉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建設的社會經濟環境進行分析,全面系統的對統籌城鄉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建設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明確城鄉統籌的必要性與可行性,準確設計出統籌城鄉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途徑,切實提出統籌城鄉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建設的政策措施。
城鄉統籌;農村養老保險
遼寧省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還未真正建立起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運行陷入僵局,探究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1 統一認識與重視程度問題。目前部分地方政府部門對此工作的認識還不統一,對農保工作應不應該搞,在多大程度和多大范圍搞,尚未形成共識,導致農保政策多變。由于農保工作目標和政策不明確,多數地方農保工作基本處于停頓和等待觀望狀態,影響了有條件的地方積極探索。
1.2 制度設計安排存在先天性缺陷。作為一個社會事業方面的制度,制度的建設需要較大的投入,需要較大成本。早期的保險制度缺乏真正的社會性和作為基本制度的標志性特征,城鄉二元結構體制決定公共財政更傾向于投入城市發展,而原有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完全靠農民個人積累,集體補貼微乎其微,是一種儲蓄式的養老保險。
表1給出了農村居民參加的目的和未參加社會養老保險原因分布情況。

表1 參加農村養老保險的目的和未參加的原因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農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主要目的是“為自己將來養老”(94.3%),其次是因為“是一種好投資渠道”(46.7%),和“為將來能有點零花錢”(31.5%),從眾、礙于干部動員或為了集體補貼的比例很小。這表明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對農民已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農民對其保值增值功能亦有了一定的認識;這也表明一方面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覆蓋面還太窄,另一方面部分農民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仍存有疑慮。
2.1 城鄉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方面的差異。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面向農民的養老保障政策法規不僅數量極其有限,而且有關農民養老的政策規定都是原則性的,缺乏具體的實施細則,實施起來彈性很大,甚至于無法落實。①在制度統一程度上,自2007年起,在全國范圍內城鎮企業職工的養老保險制度已經基本統一,而各地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卻存在很大差異。②在基金的統籌層次上,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建立了省級統籌,而農村養老保險是縣級統籌,也有的地方建立的是村級統籌。③在資金籌集方面,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實行“現收現付”,不足時財政予以直接補充,農村養老保險“以收定支”,政府所采取的主要政策之不過是允許繳費在稅前列支,基金存儲利率較高,免征所得說
2.2 參保人數與覆蓋率差異過大

表2 2013-2015年我省養老保險覆蓋的城鄉比較
通過表2不難看出,我省農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和覆蓋率遠低于城鎮,前者為后者的5.6倍。
3.1 重點抓好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建設,逐步縮小城鄉差距
(1)采取措施,加快建設,努力擴大農村養老保險覆蓋面。搞好統一規劃。應盡快出臺中長期《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發展規劃》,明確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建設的目標、原則、內容及管理運作政策、城鄉統籌的相關政策措施等,以指導、協調好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建設。抓好宣傳,提高認識。充分發揮政府推動作用。
(2)加大宣傳力度,強化農民的社會養老保險意識。一種制度的確立必須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否則就難以長久,因為制度本身就是對社會現實和需求的反映。必須認真做好扎實細致的宣傳普及工作,從而促成這種意識的轉變。一是要廣泛運用電視、廣播、報刊等各種新聞媒介和輿論工具,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形成全方位的宣傳效果;二是在宣傳內容上,要認真耐心地向廣大農民宣傳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方針、政策、目標、模式;三是要本著先領導后群眾的原則,分層次提高各級領導干部的認識和群眾的自覺性。
3.2 進一步改革與完善城鎮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1)繼續擴大城鎮養老保險覆蓋面。強制性地將私營企業、“三資”企業、個體戶等職工納入社會養老保險范圍,做到應保盡保。強制性地將在城鎮工作的農民工納入城鎮社會養老保險范圍。
(2)完善籌資機制,控制城鎮社會養老保障水平。目前城鎮各項制度的籌資機制總體上經過多年的改革,已開始合理起來,但有的也存在一定問題:如有的地方政府的財政支持少,有的地方的行政事業單位職工個人應繳保費的比例偏低,有的地方勞動保障檢查執法不當或不嚴,造成保費征繳困難多等。這就需要針對這些問題進一步調整與完善國家、單位及個人的籌資比例。
[1] 宋健.農村養老問題研究綜述[J].人口研究,2011(6)
[2] 劉書鶴.農村社會保障的若干問題[J].人口研究,2011(5)
潘文曼(1983.3-),女,遼寧遼陽人,遼寧行政學院,教師,講師,碩士研究生,行政管理。
F840
A
1671-1602(2016)20-01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