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德生
(廣東工業大學,廣東 廣州 510000)
?
淺談中國傳統植物文化
余德生
(廣東工業大學,廣東 廣州 510000)
中國傳統植物文化是一個時代的概念,本文通過分析中國傳統植物文化的特點和價值,嘗試以新時代的思維來進行傳統園林的情感體驗和感悟,強調了中國傳統植物文化更好應用未來發展趨勢來思考,體現出中國傳統植物文化在生活中的前瞻性和潮流性,更好地植物實踐應用的需要。
傳統植物文化;應用
華南地區擁有野生植物約1.2萬種,約占全國植物種類總數的1/3。其中具有重要觀賞價值的種類約3000種,特別是蘭科、山茶科、杜鵑花科、木蘭科、豆科等種,適宜行道樹、造景、庭院觀賞等的相當多。廣州市目前建成區的植物種類約1100種,而市域范圍植物種類約3100種,其中野生種類約2000種,已應用的野生種類卻只有約300種。
廣州地處熱帶與亞熱帶的過渡地帶,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擁有豐富的植物資源,既有豐富的南亞熱帶植物成分,也有一部分熱帶與溫帶植物。如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成分之物之一木蘭科植物,常見于山地灌叢中的野牡丹屬植物春花、桃金娘、具有紅艷晶瑩的果實的草珊瑚、虎舌紅,以及有“嶺南佳果”美譽的荔枝、黃皮、龍眼等等植物。這些植物無一例外的有著明顯的系統性狀,即能起到美化城市,又能起到保護本地物種,增強本地物種多樣性的優勢。
城市中各種各樣的綠化品種豐富著我們的環境,植物的不同造型美化著我們的生活,植物的四季輪回變換著形象,給城市賦予了不同的容貌和性格。然而涉及土地規劃領域的許多人士僅僅把植物當作一種配置在建筑周圍的園藝附屬品,而建筑則是完全獨立的。事實上,植物和現有地被是大多數場地選擇和規劃的基本考慮之一。他們保持水土,調節氣候,防御風沙,而且經常用于規定土地利用形態。
廣州地區屬亞熱帶常綠季雨林氣候,植物區系屬于亞熱帶向熱帶的過度區域,植物種類豐富,群落結構復雜。但與之相反的是城區內植物種類的單一和匱乏,滿大街都是那么幾種喬木和灌木,逢年過節的時花也總在馬櫻丹、矮牽牛、千日紅、鳳仙、三色堇、長春花等幾個品種。如下圖所示:


所以我們從這張表中可以看出,鄉土植物的引入對我們城市綠化物種多樣性升級的重大意義和品種擴展的無窮潛力。
一直以來,我們對鄉土樹種的認識程度比較低。在普通情況下很多優良的鄉土樹種在綠化中被拒之門外。外來樹種因新奇和稀罕而滿足了人們的視覺感受,被視為高檔樹種。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們對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營造一種異地風情才具高品位、上檔次的觀念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在這種大浪潮下,人們已經忽略了具有本土氣息和本土文化的鄉土樹種的特有價值。在許多設計、施工標的中業主也經常主動提出要用到某某樹種。而利用鄉土樹種才能建設有地方特色的生態城市,潮州市等地城市綠化中有一些鄉土樹種,如木棉、榕樹、海南蒲桃等。
要加速鄉土植物市場化,首先我們要面臨的就是引入觀念,更新意識的問題。外來植物“高大上”已經在多數人心中根深蒂固了,鄉土植物就一定是“矮窮挫”么?實際不然,在調查中我發現許多鄉土植物有著比外來物種更美麗更具特色的別樣姿態。如毛稔、黃梔子、崗稔等。
要加速鄉土植物市場化,政府的正確引導也是重要手段之一:政府部門要在科研經費方面加大投入,對鄉土樹種進行培育,特別是對特有樹種要加以保護、培育,為鄉土樹種推廣樹立良好的發展環境。政府要鼓勵發展以培育鄉土樹種,特別是特有樹種為主的綠化景觀。另外,還要加強對市民重視鄉土樹種的意識教育和宣傳,由于科技種植也是發展鄉土樹種、提高鄉土樹種種植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政府部門應積極向活躍在農業第一線的農民提供科技種植知識和技術。
[1] 彭一剛.中國古典園林分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6
[2] 羅強.園林植物[J].廣東園林,2010(2):77-78.
[3] 吳飛.嶺南園林[J].南方農業,2009(3):8-13.
G07
A
1671-1602(2016)20-01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