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咸新區灃東新城三橋老年公寓供稿
曹鵬的"四心"真言
——記西咸新區灃東新城三橋老年公寓院長曹鵬
· 西咸新區灃東新城三橋老年公寓供稿

2015年10月12日,西咸新區灃東新城三橋老年公寓隆重舉行建院30周年慶典,曹鵬接過第一代院長——她的母親楊秋蘭的愛心接力棒,成為公寓第二代院長。曹鵬滿懷深情地說:“公寓成立已有30年。30年的風雨坎坷,30年的傳承跨越,30年的并肩攜手,成就了三橋老年公寓的今天。今后,我將向我的母親學習,把三橋老年公寓建成老人生活的理想樂園,讓夕陽之花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1993年,曹鵬的母親楊秋蘭為了盡自己的孝心,給失能的母親尋求一個適合的養老機構,使其安度晚年,雖多方尋找,但都不滿意。她想,母親雖然有7個兒女,臥病在床時依然得不到專業的照護,而社會上還有很多像她母親一樣的老人,她要為這些老人創辦一個養老機構。原三橋敬老院因常年處于運轉停滯狀態,設施比較陳舊,環境條件很差。楊秋蘭不顧家人的強烈反對,毅然決定承包敬老院,她東拼西湊籌措資金,用以改善敬老院的環境、設施和設備。1994年3月,裝修一新的三橋敬老院成為了三橋鎮的亮點。2008年,楊秋蘭將“三橋敬老院”改名為“三橋老年公寓”。
建院初期,楊秋蘭便以公寓為家,與老人同吃同住。由于工作人員嚴重不足,楊秋蘭親自給老人端屎端尿、穿衣喂飯,爬上爬下更換燈泡、維修馬桶,炒菜燒飯、洗碗拖地,事無巨細。曹鵬從小在老年公寓長大,母親為老年公寓所做的一切深深地影響著她。
由于多年的辛苦操勞,2010年國慶節期間,楊秋蘭因心腦血管病住進了醫院。病床前,曹鵬非常難過,她突然意識到,一直堅強能干的母親也老了,母親需要她的照顧。病床前,母親拉著曹鵬的手,語重心長地說:“你回來吧,媽媽需要你,你是在敬老院里長大的,對這里的環境和老人都熟悉,老人們也都喜歡你,你來接替媽媽的工作,媽媽放心,老人們也會安心。”
曹鵬緊握著媽媽的手,堅定地說:“請媽媽放心,您的這份心意也是女兒的心意,我一定努力工作,讓媽媽放心,讓老人安心。”
為了母親的囑托,曹鵬毅然離開了教師崗位,接過母親手里的接力棒,成為老年公寓第二代院長。
“我是看著公寓經歷過大大小小的現實困難,一天天發展壯大,走上正軌。我自己也是在困難中不斷反思,認識問題,尋找解決辦法,變得成熟起來的。”曹鵬感慨地說。
學習是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徑。十多年來,曹鵬先后參加了在日本、美國等地舉辦的各種規格的養老行業會議,接觸到了行業前沿理念,有了更清晰的思想和靈感。
讓曹鵬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在美國看到的失能、失智老人臉上流露出的自信而燦爛的笑容。她記得一位坐著輪椅的失智奶奶穿著漂亮的衣服,染著亮麗的大紅色指甲油,唱著歌兒在做康復活動。曹鵬當時就想:我也要讓我們的老人享受到這樣的快樂!
回國后,曹鵬立即聯系社會資源設立了陜西省老年大學三橋老年公寓分校,開設了書畫班、手工制作班、音樂班、舞蹈班和模特表演班等。老人們三五結伴兒,根據興趣愛好參加班上的活動,從中享受到了“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的愉悅。每周二、四下午,有“寓中百靈”之稱的76歲的郭奶奶準時在行知課堂與好姐妹們一起唱歌;88歲的“書法家”郭爺爺笑瞇瞇地說他的字功力見長,精神頭兒也足了;迷上詩詞的89歲的李爺爺高興地為公寓的飲食和管理寫了贊歌;愛上模特表演的劉奶奶像變了個人似的,換了發型,穿上了艷麗的衣服,說她徹底忘了自己的病痛,要以快樂的心情過好每一天。
公寓濃郁的文化氛圍、干凈整潔舒適溫馨的環境、朝氣蓬勃的團隊、老人們快樂的精神面貌,給調研公寓標準化建設情況的中國社會福利與養老服務協會會長馮曉麗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評價說:“這體現了三橋老年公寓的質量管控與管理水平。”

長期以來,養老行業用人難、留人難的問題較其他行業更為突出,而沒有一支技能過硬、團結穩定的團隊,更無從談管理。為此,曹鵬采用現代企業管理方法,對員工重新定崗定責,實行競聘制,大大地激發了員工的潛能,實現了崗有所屬、職有所明、責有人負。
為了打造一支強有力的學習型團隊,曹鵬率先垂范,通過學習獲得了“企業首席質量官”,為公寓的質量發展提供了保障。在每日晨會、每周例會、每月的員工大會上,曹鵬分享著各種學習的心得體會,同時鼓勵員工學會反思,懂得分享,真正地提升自我。
公寓每月底召開員工大會,曹鵬開場講話就是:“我親愛的家人們,你們辛苦了。”她說:“我能夠站在這里,與你們每個人的付出是分不開的,你們是我的驕傲。”很多一線員工“舍小家為大家”,常年以公寓為家,默默奉獻。春節期間,曹鵬都會前往員工家里看望慰問她們的父母親人。在公寓工作10余年的護理員肖四妹,家在銅川偏遠山區,家里的老母親已經80多歲了。當她看到曹鵬院長驅車兩百公里,帶著米面油等禮品和慰問金出現在家門口時,她怔了半天,不知說什么好。曹鵬握著老人粗皺的手,噓寒問暖,邀請老人到公寓養老。老人因為離不開家而婉言謝絕了曹院長的好意,曹鵬含淚叮囑老人一定要保重身體。
以院為家是公寓的文化特色,也是公寓管理隊伍穩定和持續健康發展的根基。在公寓的管理隊伍中,有六七對年輕夫妻,孩子也剛剛上幼兒園。身為母親,曹鵬感同身受,常以自己教育孩子的體會鼓勵員工,一定要把孩子教育好,家庭幸福和睦,工作才能有動力、踏實、安心。曹鵬在為員工過生日送禮物和祝福的同時,還會為員工子女送生日禮物,把兒子的玩具帶到公寓與其他孩子們一起分享,孩子們都喜歡上了這位和藹可親的院長姨媽。

隨著養老需求的不斷增加,曹鵬意識到了隊伍年輕化、技能化、專業化的現實意義。她專程到工運學院、國防工業學院等院校招聘養老護理專業畢業生,同時與多家院校合作,開展實訓基地建設與人才隊伍專項培養項目,計劃在公寓開展“5+1”實踐教學模式。在2016年中國社會福利與養老服務協會專業技能人才培訓中,三橋老年公寓先后組織4名骨干人員參加老年人健康管理師、老年人康復訓練師專業培訓,全力提升專業服務能力。
目前已有近10位養老護理專業的學生在三橋老年公寓實習就業。“曹院長很親切、隨和,像大姐姐一樣關心我們的生活,更關注我們的成長。她在公寓開設的自我提升課堂,讓我更加客觀地認識到了自我,真正地安下心來,在工作中學習進步。”90后大學生小張說。
說起在三橋老年公寓的生活,76歲的劉金文老人有太多的感慨。家在咸陽的他,退休前是一所科研單位的高級工程師,兒子都在新疆工作。他被兒子接去同住,因為生活不習慣,他回到了西安,選擇了在三橋老年公寓養老。幾個月下來,他結識了志趣相投的老伙伴,被選為老人代表,非常熱心地為公寓的管理出謀劃策,成為公寓的“智多星”。
83歲的韓奶奶說:“早已把公寓當家了,生活非常有規律,天天有工作人員噓寒問暖,回家后反而吃不好,睡不好,心里不踏實。兒女時常來看,電話也常打,孩子們也都放心。”在公寓,像劉爺爺、韓奶奶這樣住進來就把公寓當家的老人比比皆是。
“老人們之所以長時間不回家、不想家,一方面是出于不愿給工作繁忙的兒女‘添麻煩’的愛,另一方面是老人在這里真正找到了生活的‘樂頭’,感受到了家的溫暖,飯菜可口,生活安定,有能說說話的伴兒,有鍛煉身體的設施和環境。”曹鵬院長說,“我們一直致力于打造精細的家文化,并不斷提升文化養老水平。”
為了給“院花”晉佩君奶奶過一個有意義的92歲生日,曹鵬把這件事寫在日志上,并特意做了記號。那天一大早起來,她就專程去選訂蛋糕和禮物。她對員工說:“晉奶奶在我們院住了近10年了,子女也都在外地,不能回來陪伴她,我們就是她的家人,一定要讓她開心快樂。”生日宴上,當音樂響起,蠟燭點燃,一聲聲“生日快樂”聽得人心醉。優雅慈祥的晉奶奶激動地摟住曹鵬,親吻著她的臉龐,幸福地說:“在我心里,早把你當孫女看待,我真的很愛你!”在燭光的映襯下,曹鵬的臉上泛著美麗的紅暈,她親昵地對晉奶奶說:“我也愛您!”她對來祝賀的10多位年過八旬的長輩說:“你們都是我的家人,我愛你們!希望你們在這里生活得開心、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