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東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歷經近四十年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經濟的繁榮發展創造了各種商機,為創業提供了沃土。此外,我國目前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培育和催生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創業教育應運而生,并成為高校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焦點。本文探尋創業教育的起源,解讀創業的內涵,分析創業教育的重要性的基礎上論述創業準備對于大學生將來走出校門,步入社會職場的重要性。
【關鍵字】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意義;創業準備
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經過近四十年的發展,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創新成為拉動經濟向前發展的新引擎。2014年,李克強總理在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發表重要致辭,指出“只要大力破除對個體和企業創新的種種束縛,形成‘人人創新、‘萬眾創新的新局面,中國發展就能再上新水平?!?015年,李克強總理在兩會政府報告中再次提到要“把億萬人民的聰明才智調動起來,就一定能夠迎來萬眾創新的新浪潮?!庇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開始走進大眾視野。大學生群體無論是知識儲備還是創新能力都是新時期經濟發展主力軍的最強代表。大學生在校期間接受創業教育、儲備必要的就業常識對于他們今后進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具有重大意義。
一、創業的內涵
美國“創業教育之父”杰弗里·蒂蒙斯(Jeffry A.Timmons)在他的創業經典教科書《創業創造》(New Venture Creation)中將創業定義為:創業是一種思考、推理結合運氣的行為方式,它為運氣帶來的機會所驅動,需要在方法上全盤考慮并擁有和諧的領導能力。筆者認為,創業是指創業者對自己擁有的資源或對通過努力能夠擁有的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從而創造出更大經濟或社會價值的過程;是一種將商機通過實際行動轉化為具體的社會行為并獲得利益,實現價值的商業行為。
二、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的意義
1.提升自我價值,培養自我認同感。
當前社會鼓勵大學生創業,雖然從社會角度是化解就業難題,但從大學生自身來說,其創業的主要原動力則在于謀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大學生從個人興趣出發選擇創業項目進行自主創業,可以把自己的興趣與職業緊密結合。做自己最感興趣、最愿意做和自己認為最值得做的事情最能在大學生內心獲得自我肯定、自我認同。高校對在校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既能讓大學生提早做好進入職場的心理準備,又讓他們開始對個人興趣、專業知識和社會資源等做綜合思考,進行職業角色自我定位。職業角色自我定位是大學生主動進行自我職業設計,這種對未來的主動設計體現了他們的自我追求,是他們將來自我價值實現的源頭。
2.挖掘就業潛能,增強就業競爭力。
我國高校擴招以來,大學生畢業生就業壓力的壓力逐年增強。高校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應該包括如何挖掘他們的就業潛能,讓他們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具有一定的競爭力。在我國目前良好的經濟發展大背景下,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培養他們的創業能力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大學生的創業行為不僅有利于解決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而且大學生還能通過自主創業增加就業崗位,緩解社會的就業壓力。
3.啟迪創新精神,完善個人素質。
中國是個古老的國家,改革開放后的中國煥發了無限的生機。但是,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動力。高校的創業教育目的在于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力,使他們成為中華民族向前發展的不竭動力。微軟的比爾·蓋茨,阿里巴巴的馬云都是創新的領袖級人物。他們不僅通過創新完善了個人,而且創造了巨大的社會財富,惠及大眾。美國實業家、超級資本家,美孚石油公司創辦人約翰·D·洛克菲勒曾說“如果你要成功,你應該朝新的道路前進,不要跟隨被踩爛了的成功之路。”通過創業教育與創業實踐,大學生可以充分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改變自身就業心態,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并學會自我調節與控制,完善自我。
三、創業儲備的內容及重要性分析
大學生創業需要在校期間有意識做好創業的相關準備。做好創業準備能夠讓大學生在創業的過程中少走彎路,減少阻礙,增加創業的成功率。首先,有志創業的大學生在校期間應把創業理想和實際學習結合起來,進行必要的創業知識準備。其次,大學生要想創業還需要在校期間參加各種活動,不斷完善提高個人能力。再次,大學生要通過一定的實習實踐活動來鍛煉、培養和增長自己的創業才能,通過真實的職場工作歷練和職場競爭獲得一定的創業儲備和初步的創業能力。具體來說,創業準備包含知識儲備和能力儲備。
(一)知識儲備
創業可以充分施展個人才能,實現人生理想和自我價值。但是,具體的創業過程卻是艱難曲折的,要想取得創業成功,除了要有合理的創業規劃外還要創業者做好充分的創業準備。與創業有關的知識準備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工商稅務知識。
工商稅務知識是大學生創業者必須首先認真學習的基礎知識。首先要了解工商登記,這是創業的第一步。創業者要從事獨立的生產經營活動,必須到當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辦理登記手續,經核準后取得經營執照,獲得法律保護。其次,創業者要認真學習稅務登記知識,了解稅務登記的范疇和內容、稅務登記的程序和納稅申報等經營常識。
2.金融保險知識。
準備創業的大學生要掌握基本的金融保險知識,了解如何合理使用資金,利用信用制度開展經營活動。銀行開戶預結算與貸款、保險相關知識是初涉職場的青年大學生順利展開業務、減少意外損失和事業成功的保障。
3.經濟法律知識。
要想創業,必須掌握必要的法律法規,知法、懂法、守法,保障自己合法的收入。與創業有關的法律主要包括個人獨資企業法與合伙企業法。大學生創業無論是一個人獨自創業還是尋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創業都要懂得相關的企業法以便給自己的企業定性,并且在相關企業法規定的權責范疇內從事企業經營活動。
4.經營管理知識。
在企業經營過程中,掌握相關的企業經營管理知識對于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爭取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大學生要想創業,要提前掌握必要的經營管理知識,保障他們能夠順利創業,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人員管理、生產管理、財務管理和營銷管理對于在校大學生都是陌生的,高校要利用模擬職場等創業教育手段來幫助大學生樹立身份轉化意識,讓他們學會從被管理者到管理者的身份轉換。
(二)能力儲備
準備創業的大學生除了進行必要的創業知識儲備之外還應該培養自己的知識更新能力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在內的綜合能力。
1.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受人們依靠主觀能動性按照社會目標,有意識、有目的地對自己的思想、行為進行轉化控制的能力。自我管理是當代大學生必備的素質,是大學生適應社會形勢發展、開發自身潛能、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需要。在創業準備階段的大學生掌握自我管理能力,規范自我言行十分必要。高??梢酝ㄟ^學生會等組織為大學生創設自我管理的環境,通過對自我管理指導等途徑培養大學生獨立生活,規劃學習和參與社會活動,培養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
2.新知識更新能力。
當今社會,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各種新知識應接不暇,青年大學生面臨的是“知識爆炸”的時代。掌握知識更新能力能夠讓大學生以最快的速度獲取對自己創業有用的知識,在未來的職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形勢。新知識更新能力就是大學生掌握掌握獲取知識的途徑和方法進行學習,培養高效而有甄別性的學習能力,也是一種信息捕捉能力。信息時代知識更新能力包括信息檢索能力、信息分析能力、計算機操作能力等。
3.人際交往能力。
人際交往能力要求人們能夠妥善處理組織內外的各種關系,包括較強的表達理解能力,人際融合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今大學生大都是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的獨生子女,在人際交往方面還有很多不夠完善的地方。創業是一種復雜的社會行為,要求大學生掌握一定的人際交往能力。大學生要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社交能力,多參加各種團體活動,接觸不同類型的人,在與人進行交往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信息理解和處理能力;掌握與不同類型人的融洽相處技巧;學會獨立思考,獨立或與人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4.創新思維能力。
創新思維是以獨創的視角提出與眾不同的方案解決問題從而產生獨到的社會成果。創新思維能力要求人們具有推陳出新的能力,敢于提出與眾不同的、與以往不同的獨樹一幟的具有新意的思想、方法、措施。創新是企業長盛不衰的動力,大學生要想在激烈的職場中有所作為,創業能夠成功就必須有獨特的創新思維,要在管理方法、經營模式、產品定位等方面都要有所創新,有所突破。創新能力的培養要求大學生多參與社會實踐,在實踐中有意識地加以培養。
5.團隊協作能力。
團隊協作能力是指建立在團隊的基礎之上,發揮團隊精神、互補互助以達到團隊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當大學生走向社會進行創業時,必須要組織一個好的創業團隊來完成整個企業的運營經營活動。微軟、新東方和阿里巴巴等成功企業都是建立在優秀的企業團隊基礎之上的。除了團隊內部成員之間要能協調工作,企業之間也要協作完成合作,因此,大學生創業離不開團隊協作這項基本能力。在校大學生通過社團活動等集體活動可以培養與他人的協作能力,讓協作意識深入頭腦,養成合作精神。
結語
在創業的問題上,在政府的引導、社會寬松環境的扶持和學校的教育基礎之上,當代大學生要利用優越的經濟環境大膽創業。然而,創業準備是進入創業前所經歷的物質和精神力量的聚集過程,它為日后的創業實踐奠定物質和思想基礎。知識準備和能力準備是創業準備的重要組成部分,除此之外大學生還要做好創業資金的籌集,創業企劃的研究和不怕挫折、承受孤獨的心理準備。創業準備充分與否對創業的成敗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創業之前一定要做好各方面的準備。
參考文獻:
[1]許敏.試析高職生創業準備的指導教育[J].職業教育研究,2008(8).
[2]程新平.新形勢下提高大學生創業意識和就業能力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7(9).
[3]劉培.大學生創業準備工作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09(11).
[4]王曉紅.大學生創業準備的指導策略[J].湖北社會科學,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