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煜
政府決策善用“外腦”,是上海快速發展的一條重要經驗。這條經驗被國內其他地區借鑒,成為執政者的有效幫助。
從1989年開始,一年一度的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咨詢會議的主題都與這座城市不同階段的發展重心密切相關。二十多年中,歷任上海市市長在會議上與來自世界各國知名企業家展開“頭腦風暴”,為上海的發展出謀劃策。
市長咨詢會初創時,上海經濟剛剛起步,改革開放和浦東開發都還未正式啟動;而今,上海各個領域日新月異。市長的“咨詢話題”年年不同,一屆又一屆的市長咨詢會助推了城市的發展,見證了申城飛速和精彩的變化。
政府決策善用“外腦”,是上海快速發展的一條重要經驗。這條經驗被國內其他地區借鑒,成為執政者的有效幫助。
改革開放的號角
“何以解憂,惟有改革”。這是時任上海市市長的朱镕基在上海市干部傳達會議上的講話。如何改革,不僅要自己摸索,也要善于聽取他人的意見建議。
上世紀80年代末,面臨日趨激烈的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競爭的雙重挑戰,上海在經濟實力有了很大增強、開始謀劃建設世界級城市的背景下,還面臨著體制改革過程中所帶來的困擾。著眼于上海的未來發展,朱镕基認識到進一步發展外向型經濟是上海經濟發展的重要出路,上海的發展不僅需要依靠自身的力量,也需要世界各國的幫助。
基于這個思考,1988年,他接受了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執行董事、中國國際投資咨詢公司董事長經叔平“邀請國際上著名的企業家擔任市長顧問”的建議,決定創建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咨詢會議。
在獲得國務院領導同意后,經上海市外國投資工作委員會與美國安達信公司亞太地區主管合伙人麥克米倫先生半年多的共同籌備,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咨詢會議于1989年10月9日在上海西郊賓館進行了首次會議。會議商定此后每年召開一次咨詢會議,針對上海經濟發展中的突出問題進行專題討論,為上海市市長提供咨詢和建議。
為開好第一次會議,朱镕基出面邀請了美國、英國、日本、法國、加拿大、德國、意大利等10個國家的18位世界知名企業家,并特別邀請當時美國國際集團公司董事長莫里斯·格林伯格擔任會議主席。
朱镕基在那次會議上透露,開發開放浦東的計劃已得到中央領導的批準,希望與會成員就此展開探討。與會成員們認為,要加快浦東的開發和加速產業結構調整,需要金融業的有力支持,因此,建議上海進一步有計劃地開放金融業,并就金融業問題組織一次國際研討會。
會后,上海市政府采納了該建議:10月15日,上海金融國際研討會舉行。會議加深了國際金融界對上海的了解,增進了兩者的合作。12月2日,身兼書記和市長兩職的朱镕基明確要求加快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籌備。
朱镕基和格林伯格此后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友誼。后來,朱镕基擔任國務院總理,為中國加入WTO多方奔走之時,格林伯格四處發表演講,倡議美國政府給予中國永久性最惠國待遇,并多次敦促美國政府盡快完成與中國的入世談判。
朱镕基在上海執政三年時間,這座城市在他的帶領下,迎來追趕珠三角、成為中國金融中心的三年;開發開放浦東的舉措更是影響深遠,令上海再度成為全國經濟增長的龍頭。
如今的陸家嘴金融城有88幢稅收“億元樓”,可在開發開放之初,陸家嘴鮮有人問津,直到1993年,浦東在全國率先嘗試“土地實轉、資金空轉”的土地開發模式,才激活這片沉睡的土地。
這一年的11月8日,第5次上海市長咨詢會議在紐約召開,這是迄今為止,咨詢會議唯一一次在國外舉行。時任上海市市長的黃菊在會上表示:實現上海的長遠目標,需要上海人民長期不懈的努力,也離不開世界各地的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的互補和交流。開放的上海正以前所未有的熱忱迎接與世界各地進一步增進合作。
除黃菊等上海市領導及會議成員外,中國駐美大使李道豫、中國駐聯合國大使李肇星,美中貿易委員會主席、世界銀行前行長、美國聯邦儲備銀行前主席、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主席等也出席了會議。
在這次咨詢會議上,上海市政府領導一一介紹了外國投資者所關心的問題,包括人民幣匯率比價、銀行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企業人力資源短缺、原材料價格偏高、社會穩定、交通擁堵、在滬外國人子女教育及成立外商商會組織等,不僅描述了現狀,也提出了解決措施,這為之后上海的對外招商引資工作鋪平了道路。上海港和紐約-新澤西港于當年11月9日正式結為姐妹港,也是本次會議的重要成果。
1994年11月6日,第6次上海市長咨詢會召開。這次會議的主題是上海的城市發展和人才資源開發。黃菊做了“上海——新的國際經濟中心和人才資源高地”的發言,闡述了上海城市發展的戰略舉措和構筑人才資源高地的設想。這也是貫穿上海“九五”期間人事人才工作全過程的戰略命題。
大力助推上海世博會
1999年2月12日,時任上海市市長的徐匡迪在上海市外經貿委呈報的《世界各城市申辦2010年世界綜合性博覽會的情況》上批示:“上海可結合浦東博覽中心的建成,爭取承辦2010年世博會。”上海市委對這個意見表示贊同。5月3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第34次常務會議作出決定:申辦2010年世博會,并成立上海市2010年世博會申辦工作籌備小組。2002年12月,經國際展覽局大會投票表決,中國獲得2010年世博會舉辦權。
“上海這座國際化大都市讓申博具有底氣。在申博之前,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咨詢會每次都很成功,這是上海最大的國際活動。可以說,歷屆上海市長咨詢會議的舉辦,為申博成功打下了扎實的基礎。”時任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兼外經貿委主任、上海市申博工作領導小組秘書長的朱曉明曾這樣回顧。
市長咨詢會既是上海成功申辦世博會的基礎,也為成功舉辦世博會貢獻了重要力量。2003年11月2日,第15次市長咨詢會議主題為“如何舉辦一次最精彩、最成功、最難忘的世博會”。會議舉辦之際,上海世博局、世博公司等實體正式掛牌,世博會籌備工作進入實質性啟動。面向2010年世博會,與會成員就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演繹、招展和游客吸引、投融資計劃、場館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提出了許多具有操作性的建議。
在2010上海世博會閉幕時,國際展覽局秘書長洛塞泰斯評價:上海世博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僅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新紀錄,也為世博事業樹立了一個又一個新標桿,在世界各國人民之間架起友誼的橋梁,給全人類留下了寶貴財富。
為經濟轉型出謀劃策
2008年,全球范圍涌起金融危機的海嘯。當年11月2日,第20次上海市長咨詢會舉行,主題為“回顧與展望——全球化進程中的上海”。“從第一屆7個國家12個成員,到2008年15個國家40個成員參會規模,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上海依然是國際企業家關注的投資熱土。”時任會議主席的沈德培如此評價。
這次會議上,時任上海市市長的韓正在題為《面對經濟全球化:上海的選擇》的演講中說: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全球經濟動蕩加劇,國際經濟環境復雜多變。面對經濟發展中的新情況、新問題,上海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和宏觀調控政策,積極應對,研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這些政策措施正在逐步顯現作用,有效促進了上海經濟平穩有序發展。
第二年,第21次市長咨詢會的主題即聚焦“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挑戰,加快實現上海經濟轉型”。韓正認為,上海雖然是中國科技教育資源和人才最為集中的城市之一,但科研教育與經濟發展結合不緊,科技創新能力不強,企業缺乏自主品牌和核心技術。國際金融危機中那些技術含量不高、處于產業鏈低端的加工工業受到的影響和沖擊較大,無論是在國際市場還是在國內市場,只能過度競爭、降價銷售,甚至虧本經營。
歷史上,每一次大的經濟金融危機都是一次大洗牌的過程,是國家間、企業間實力和地位重新調整的過程。韓正表示,上海要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步伐,努力搶占科技和經濟制高點,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
實現上海經濟轉型,也需要加強市場體制建設。韓正在2011年舉行的第23次市長咨詢會上指出,“改革開放特別是浦東開發開放以來,上海堅持改革的市場取向,始終把市場體系建設放在優先位置,圍繞培育、發展和繁榮大市場推進各項改革,成功實現了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歷史性轉變。”
建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是一項重大的國家戰略,也是上海轉型發展的重大機遇。2014年,第26次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咨詢會議的主題為“加快推進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
上海市市長楊雄介紹,自2013年9月29日自貿試驗區成立以來,上海著力推動投資管理、貿易監管、金融改革、事中事后監管四個方面制度創新,在建立與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基本制度框架上,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自貿試驗區的改革實踐是一次突破性的政府管理制度創新,是從管制型向服務型政府轉型的重大思維方式轉變,符合國際通行規則,市場的主導作用明顯,企業對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和政策措施的綜合滿意度較高。
在這次市長咨詢會上,楊雄透露,要再推一批新的開放舉措,編制2015年自由貿易試驗區負面清單。2015年4月20 日,新清單問世,涵蓋15個門類、50個條目、122項特別管理措施。
2015年,上海自貿區從28.78平方公里擴大到120.72平方公里,把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張江高新技術園區、金橋開發區都納入其中。而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主要載體,自貿區擴容后上海將在金融服務業擴大開放、資本市場建設等方面將努力有更大作為。
對上海而言,創新是面向未來發展的關鍵因素。2015年,上海連續推出科創中心建設22條、金融支持科創中心20條等政策,頂層設計的明確極大激活了市場主體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
這一年的第27次上海市長咨詢會的主題聚焦“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上海政府期待從咨詢會議成員企業的管理模式、創新理念和創新創業精神中汲取更多營養。
領風氣之先
二十多年來,隨著上海對外開放和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咨詢會議本身影響的不斷擴大,要求參加會議的國際知名大公司越來越多,成員已由最初8個國家的12位成員,增加到目前16個國家的41位成員和7位名譽成員。現有成員的行業分布也很廣泛,幾乎涵蓋各個領域。由于具有廣泛的行業背景,成員們長期以來為上海市政府提供了多角度深層次的真知灼見。
上海市長咨詢會議的首任主席格林伯格認為:市長咨詢會議是一個非常有成效的會議,是很有遠見的決定。在過去的二十多年中,會議給歷任上海市長提出了很多有用的建議,其中許多都得到了有力的實施,幫助城市更快速穩健地發展,讓上海市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長咨詢會議形式的變遷,也凸顯了城市的自信與開放。從第15次咨詢會開始,會議采用了國際流行的“小組討論”形式,市長和各位副市長直接參與專題交流,與出席會議的跨國企業家們展開面對面討論。第18次會議開創了市長咨詢會議拍攝“全家福”的做法,并以集體合影替代贈送禮品。同時,在媒體報道方面也打破了多年來閉門開會的慣例,首次采取媒體網上直播的形式,極大地提高了會議的公眾透明度。
首創于上海的市長咨詢會,由于其顯著的效果,很快為國內其他重要城市和省區紛紛借鑒。北京市市長國際企業家顧問會議、重慶市市長國際經濟顧問團會議、南京市市長國際咨詢會議、廣東經濟發展國際咨詢會……各地紛紛結合本地實際,問計于“洋高參”,為經濟社會發展制定睿智謀略。這是上海領全國風氣之先的又一創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