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美
[摘 要]隨著自然科學的發展和高考生物內容的增加,高中生物作為高中的重要科目,其地位越來越突出,但由于長期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質量不高、教學低效等問題還很突出。針對這些問題,積極研究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性尤為重要。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生物教學 有效性 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33.9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6058(2016)260101
在新課改滲透到各個學科領域的過程中,高中生物教學迎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實施創新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成為提高高中生物教學有效性的重點。這就需要教師、學生共同努力,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提高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性。故此,本文詳細分析了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提高高中生物教學有效性的措施,旨在提高高中生物教師的教學水平,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生物的積極性。
一、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課堂教學模式單一化,缺乏創新。
新課改實施初期,由于教師在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法上需要一個過渡的階段,使得生物教學不得不保持原有的教學模式,教師單一化的說教成為生物教學的主要手段。很多教師為了減少教學成本采用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滿堂灌”教學成為高中生物主要教學方法。高中生物由于知識的加深、難度的增加,使得很多教師選擇說教的方法來講解晦澀難懂的生物知識,教學方式枯燥單一,缺乏創新性,課堂教學成效不高,不能激起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極低。
2.學生學習生物態度不端正,缺少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思維。
多數高中生對于生物學習持“考前背背就行了,平時看看書就能理解”的態度,對于生物的學習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將生物的學習簡單地理解為機械的記憶和知識簡單的累加,沒有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從而影響生物學習的質量。生物是與生活聯系緊密的學科,需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運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思維方式將自己習得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解決生活中有關的生物問題,然而在高中生物的學習中,學生大多是脫離生活實際進行學習,學習效果非常差。
3.頂著新課改理念的帽子,沿用傳統教學理念實施教學。
盡管新課改的呼聲越發的強烈,但是很多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理念進行教學,分數至上的思想仍然成為教學的核心。教師注重學生分數的提升,無形之中就落入了應試教學的窠臼,使得新課改的理念未能完全貫徹到生物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學生僅僅是習得做題的技能,對于生物知識的價值欠缺更深層次的認同,不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二、新改下提高高中生物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1.創新教學方式,增強課程對學生的吸引力,提高教學成效。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創新生物教學方式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還能提高課程對學生的吸引力,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并積極思考,提高聽課效率。如教師可采用微課程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通過這種形式將生物課程中晦澀難懂的知識用形象直觀的方式表現出來,有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激發學生持續學習生物的興趣。
例如,高中生物第四章第三節《物質跨膜運輸方式》中物質各種運輸方式的理解比較抽象,學生難以對運輸的種類進行有效的區分。對此,教師可通過指定導學單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性學習,之后教師再根據抽象的知識點制作微課程內容。在微課程導學單中,教師要求學生完成以下學習任務:1.物質進出細胞膜的方式有哪幾種?2.主動運輸和被動運輸的定義是什么?3.請說出各種運輸方式的異同點并舉例。3.自由擴散和協助擴散為什么被稱為被動運輸?4.主動運輸對細胞的生命活動的意義是什么?在教學中,教師在上課前先給學生發放導學單,并指導學生怎樣用微課程學習,上課后留給學生5分鐘的時間閱讀教材,之后播放微課程。學生觀看完微課程后對學習的任務進行思考,并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自由的討論,每位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最終對本次課程的學習內容進行匯總,對于疑難問題由教師來進行解答。
2.結合當前與生物知識相關的熱點組織教學,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思維模式。
生物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生活中處處都能發現與生物相關的現象和原型,這就需要我們用智慧的眼睛去發掘生活中有關生物的相關知識,從而鞏固學習成效。例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選擇與其相關的社會熱點進行教學,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和思考空間。如學習《人類的遺傳病》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選擇與之相關的病例進行教學,以“明星產下兔唇寶寶”為熱點進行遺傳病話題的討論,并通過病例的典型解釋讓學生明白遺傳病的特點以及危害性。通過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學生明確地知道感冒不是遺傳病,盡管每個人都得這個病,還知道貓叫綜合征是遺傳病,并通過遺傳病的劃分理解遺傳病界定的本質,能夠根據遺傳病定義的本質判斷哪些屬于遺傳病,哪些不屬于遺傳病,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辨別能力。
例如,在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染色單體和DNA分子數的變化的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就不能局限于書本教學和講解的方法,可以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利用模擬模型教學方法,可以設計PPT教學課件,用動畫的形式展示生物的“受精過程”和“胚胎發育”的動畫。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來提高教學效果,保證了教學的有效性。
3.以生為本,基于學生學習特點組織課堂教學。
新課改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成為新課改的重心,這就需要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過程中圍繞學生這個主體開展,注重學生課堂學習的反饋,以便調整教學策略,從而提升教學效率。例如,教師采用微課程教學方法就是貫徹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注重學生自身學習能力的培養,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復習生物第四章《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這部分內容時,首先學生根據教學目標將復習的內容知識點鞏固一遍,然后觀看微課程,進行有針對性的復習;通過教師展示網狀知識點檢測自己在復習中的遺漏點,最后通過教師的測試題目檢測復習的效果。由于需要復習的知識點比較多,所以學生常容易遺漏,這就需要學生在復習時將教師制作好的微課程進行反復地學習,從而提高復習成效。本節課對于教師而言可以運用不同的教學工具實現知識點的展示,旨在取得高效的課堂教學效果。
4.加強生物實驗教學的比重,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生物實驗是驗證生物知識和原理的有效工具。學生通過操作生物實驗,觀察生物現象,得出相關的知識和結論,從而加深對生物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的流動”實驗中,要經過取材、制片、低倍觀察、高倍觀察等步驟,對此教師可將實驗的原理、步驟、注意事項制作成微課程,尤其是操作容易出現錯誤的地方,在課前展示給學生,學生通過觀察掌握要點,并能順利地完成實驗。如果在實驗中有任何疑問,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解決,很好地提高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實現高中生物教學有效性就要從教學方法、教學理念、教學內容上進行創新,圍繞學生這個主體開展教學,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生物學習的積極性,通過更新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升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性。
[ 參 考 文 獻 ]
[1]許國清.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模式的轉變[J].廣西教育,2014(6).
[2]寧世才.論新課改下提升高中生物教學效率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4(2).
[3]李慶林.高中生物有效教學的途徑探析[J].新課程導學,2014(28).
(責任編輯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