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興軍
摘 要:隨著社會主義的發展,教育體制得到了很大的改革。而小學語文教學也得到了一定的改革。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提出了閱讀教學對小學語文的重要性。目前小學語文在閱讀教學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我們去發現、去改正。文章著重闡述了在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依然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對如何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取得更大的進步進行了一些策略研究。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5-020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5.131
閱讀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它可以讓人感受文字的魅力,獲取外界的信息,可以讓人感知世界。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推進,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的政策,要求教師認真對待語文閱讀教學。閱讀是語文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一個重要的學習方法,它可以讓小學生初步感受文字的信息,這對他們有很好的啟蒙作用。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指出,在小學階段,要讓小學生學會去閱讀,學會主動地、有效地閱讀,養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是小學要去實現的目標。但是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使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沒有有效地開展。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前存在的問題
第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生硬的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課堂本應是活躍的、積極的、輕松的課堂氣氛,教師和學生共同感知文字的魅力。但是目前卻存在著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生硬、課堂教學死板,一節課下來學生吸收程度不高,教學質量偏低等現象,原因就在于在上課之前,教師也針對要講的閱讀課文進行認真備課,用心地去設計一些教案。然而,在課堂中,由于小學生對世界存在著很大的好奇,在教師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會提出很多問題。這些問題都不在教師的備課之內,導致教師不知道如何去應對。而且教師為了完成這一節課的教學進度,通常不會認真回答這些問題,不顧課堂實際出現的情況,而是直接把教案上的內容講完。這種教學模式存在著嚴重的不足,教師沒有根據學生的所思所想去講這些內容,而是為了完成教學進度而完成,這樣學生的疑問和教師所講的內容存在著很大的偏差,導致教學質量不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不大,閱讀教學沒有被很好地實施。
第二,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沒有認識清楚。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把教師和學生這兩個角色正確地定位,導致教學方式不正確。教師也認識到如果只在課堂上講課,而學生很沉悶這種教學方式是不足的,然后一改這種模式,讓學生自己在課堂上去自己學習,教師把大部分時間留給了學生,而教師沒有去講課,這種模式看似重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這種方式依然存在著不足,因為變成了讓學生“滿堂學”了,忽略了教師和學生都是重要角色的這個定位。這說明教師依然沒有正確認識教師和學生這兩個課堂角色之間的關系,嚴重重視了一方,然后又忽略了一方,沒有明確教師在課堂中起什么作用,而學生又該怎么去做的這些事項。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
(一)讓小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自由地去溝通,表達
閱讀可以使人產生一些思想情感的碰撞和共鳴,而小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會有想法想要去表達出來,想要和一些人去分享他們對課文閱讀的一些見解,一些感悟。而這個溝通的對象不一定是老師,讓學生和老師去溝通,學生可能會感覺會有些不自然,有些緊張和其他一些顧慮。而這時教師就可以讓小學生去自由選擇他們溝通的對象,這個對象可以是學生也可以是其他人,這時教師可以設定一些說明,等小學生去和他的伙伴交流完以后,再和教師溝通,這樣可以雙重訓練他們對文字的表達能力。比如在學習一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去閱讀一遍,然后再讓學生自主地去選擇對哪一部分感興趣,自己再去朗讀,然后朗讀完以后再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對這段的領悟表達出來,可能有的學生喜歡用文字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閱讀領悟,而有的學生可能喜歡尋找別的資料來說明自己對這段的領悟,學生可以選擇不同的部分去閱讀,然后再用不同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極大地發揮了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調動了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教師教學模式要具有靈活性、多變性,提高小學生的閱讀審美能力
閱讀中含有大量的優美文字,小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可以感受文字的美,感受世界的美。所以閱讀也是在提高小學生的審美能力。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其他的一些元素去教課,讓教學方式靈活多變。比如教師在讓小學生去閱讀一些關于寫風景的文章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放映一些和文章相關的優美的圖片或者視頻,讓小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其中的美,讓小學生認真去欣賞這些美的事物,這種方式既可以讓小學生學習到語文知識,又增加了小學生對語文知識深層的認知和對美的感受力。如果教師每節課都堅持這樣做,讓課堂教學模式具有靈活性,不墨守成規,這樣小學生的對語文閱讀的興趣會被大大提高,審美情操也會得到培養。
(三)教師要引導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活動,豐富文化知識
在課堂上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小學生還要去進行課外閱讀。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去引導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教師可以組織一些相關的活動,比如可以在一定時期內設定閱讀幾篇課外文章,然后要求學生讀完后并寫下自己的讀后感,并在課堂上和同學們分享。然后再設定誰完成了這些任務有獎勵,這樣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興趣會被激發,學生在無形中會學到很多知識。或者是教師利用教室中的墻面去張貼一些課外的文章,把墻面劃分幾個區域,每個區域張貼不同類的文章,然后讓小學生在課外時間就可以去閱讀了,讓小學生高興地去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還需要對閱讀方法進行探索,爭取用正確的方法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 黃育民.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5).
[2] 孫偉霞,嚴增曉.新課程改革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新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9(10).
[責任編輯 齊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