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剛
摘要:農業是我國的國民經濟基礎,為了使我國經濟水平和綜合實力得到提高,就只有搞好農業的發展。雖然近幾年,我國農業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想要農業達到持續穩定的發展,并且可以保證農產品長期有效的供給,還必須要通過技術創新對我國農業結構進行調整,達到協調與統一,轉變我國農業的增長方式。
關鍵詞:技術創新;農業結構調整;作用機制
對農業結構優化的過程就是通過農業結構調整的過程來實現的,農業結構優化是農業結構調整的總體目標。農業結構高度化和農業結構合理化是農業結構調整的主要內容。而農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是屬于動態變化的過程,農業結構的高度化與合理化是其主要包括在內的。在目標為國民經濟整體效益最優,再結合我鎮的經濟發展水平,對農業結構進行調整,實現相互適應、相互發展的狀態,這就是農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概念。
一、技術創新
通過新的知識、工藝、生產方式以及經營管理模式進行運用與創新,開發出新的高質量產品,并且提供全新的服務的過程就是技術創新。關于技術創新,它又可以被分成三種形式:技術創新、知識創新、以及管理創新。主要指現代技術引領的。創造出新的知識的行為就是科學創新,其可以對事物的本身有詳細的了解,把客觀事物的本質,為什么等問題都詳細的解決,新的基礎科學和技術知識的獲取是通過科學活動的過程。
二、技術創新對我鎮農業結構調整的作用途徑
1.可以有效的改進農業生產要素的方法
第一點,勞動力素質的提高、使農業結構高度化發展都可以通過技術創新來實現。在農業勞作上,最具有創作性與能動性的生產要素就是勞動者,把勞動者自身所具備的技術知識儲量與能動性和創造性作用的發揮緊密的連接起來,就可以有效的改進農業生產要素的狀況。對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可以實現技術創新對農業生產的作用,并且,提高了生產技術水平以及生產理念。
第二點,對農業的工具,加快產業結構的高度化發展都可以通過技術創新來實現。勞動工具是農業發展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象征著生產力的水平。在社會不斷進步的時候,對農業工具也會有越來越高的要求,進而促使勞動工具的發展,也改變了產業結構。在最開始的勞動工具比較簡單,勞動的效率也不高,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勞動工具也越來越機械化、智能化,同時也出現了大量的新興產業。由此可以看出,勞動工具是通過技術創新來實現的,而勞動工具的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是共同發展的。只有運用創新技術,才可以通過改進勞動工具來使生產效率得到提高。
2.需求結構也會受到技術創新的影響
為了滿足社會各個方面的需要,就必須要進行生產,這也是生產的目的,所以,對產業結構最直接、基礎的影響因素就是需求結構。而需求結構也會受到技術創新的影響,某些技術的突破或者是改革,就會使需求結構發生本質的變化。那么,對于技術創新影響需求結構的作用機制是:創新技術的進步會促進經濟的發展,從根本改善人們的生活水平與需求結構,進而出現新的需求壓力。如果因為傳統的技術不能制造出滿足這種新的需求壓力的產品,就不會出現新的產業。所以,新的技術會很大程度的影響需求結構,促使出現新的產業出現與發展。如果沒有新的創新技術,需求結構的改變將會是緩慢的,所以,從某一方面來說,技術創新會改變產業結構,進而改變需求結構。
3.推動農業新興產業的發展
根據產業發展的歷史可以看出,技術創新可以推動新產業的出現與發展。新工藝、新產品等的出現、發展與擴散都會由于技術創新帶來,而伴隨著這些新工藝、新產品等出現與使用,使社會分工的范圍得到了增大,進一步出現產業生產的新領域和新局面。另外,由于技術創新促進了新興行業的出現與發展,使這個產業的生產成本大大的降低了,推動了這個行業的快速發展。
在形成新產業、新部門的同時,對傳統農業結構就必須要對生產效率與生產結構進行調整,加快其更換新產品或者是提高質量。可以采用弱化的方法來對生產效率低下并且沒有良好發展前景的傳統農業,使其生產份額得到降低。
三、加快我鎮技術創新機制的方法
我鎮是純農業鄉鎮,但是技術創新水平仍然很低,農民仍然不能很實際的運用先進技術。所以,可以通過下述方法引導技術創新促進農業結構調整。
1.建立完善的技術創新體系
對我鎮來說,通過加強協調性,注重實用性來建立完善的技術創新體系,在原有的農業技術上進行創新是非常可取的一種方法。完善的技術創新體系可以推動技術的發展,但前提基礎是專業技術人才,各個部門相互配合、相互發展,就可以加大生產技術的優勢,對新技術、新產品都起到催化的作用。把技術創新體系落實到實際應用,充分利用相關的優勢,提高技術創新產生成果的先進性與實用性。
2.開展農業新技術培訓
對于農業技術創新的基礎,農業技術人才是非常關鍵的。通過“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可以使我鎮農業技術人員學到更多的知識,開闊眼界,加快農業技術創新的步伐。同時,著眼于現代農業發展,組織青壯年農民、農業企業以及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參加“農業實用技術培訓”、“陽光工程培訓”和“百帶千孵萬”人才培養工程、“技術走基層”活動等,開展“四新”(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機制)示范,推進“六良”(良種、良法、良壤、良灌、良制、良機)配套,多渠道、多形式開展全程農業科技服務,推進農業科技創新,促進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加速落地、推廣。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致富提供堅實的智力支撐和技術保障。培訓出有文化、有技術、懂得經營的新農村建設新型農民,提升他們的農業技術推廣應用能力,使他們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帶動實用技術推廣和技術成果轉化,讓更多的農民學用結合,學以致用,讓廣大農民群眾增產增收。
四、結語
農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提高農業的發展,就會提高國民經濟水平。而發展農業主要運用的就是農業技術創新。技術創新可以從供給以及需求兩方面來影響農業的產出與農產品的轉化率,進而使農業結構發生改變。農業技術創新可以大大提高農業勞動者的綜合素質,提升我國的農產品產量、品質,提高國際競爭能力,為發展壯大我國國民經濟作出特殊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