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新
摘要:農機管理對增強農業生產能力、提升農機安全生產水平和促進現代農化發展有重要意義。本文闡述了我國農機管理的現狀,分析了農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詳細的探討了做好農機管理的措施與對策。
關鍵詞:農機;管理;現狀;措施
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在改革開放后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其中農機現代化作為農業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組成,意義重大。隨著農機的普及,我們享受到了現代化帶給我們的諸多便利,同時農機普及也要求我們做好農機管理,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農機的作用,為農業現代化和經濟建設發揮作用。農機增多,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比如農機保護率和檢驗率減低、事故不斷等,這些都給農機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如果應對新時期的挑戰做好農機管理工作是當前農業發展中的重中之重。本文就農機管理進行詳細的探討。
一、農機管理工作現狀
我國農業機械化,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可謂迅速。農業機械化,使得農業綜合生產力得到很大幅度的提高,生產效率增加,農業抗自然災害能力增強,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國傳統的“靠天吃飯”的農業生產狀態。同時,農業機械的大范圍使用也促進了農業向農工貿一體化的方向發展,促進了農業運輸業的發展,建立規模化的農機管理體系和生產體系,從而培養出一只龐大的農機科研隊伍。在農業機械化的進程中,農民朋友不僅極大的開闊了眼界、享受到農業機械化帶來的好處,與此同時也提高了科技素質。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農業機械由之前的國家統銷統配逐漸的轉變為市場經濟下的市場行為,農民擁有的自主選擇和購買農業機械從事農業生產的自主權,農機投資的主體也由國家投資轉變為農民私人投資,近些年來開始轉變為國家補貼的形式,從而出現了農機投資多元化的現狀格局,這種格局不僅有助于提高農民農機使用的積極性,更為主要的是極大的提高了我國農業生產效率和農業科技的發展。
我國已經基本步入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時期,支農惠農政策也是力度越來越大,對于農機管理的要求也越來愈高。同時,我國的農機化發展進入全新的時期,改造傳統農業、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是我國當下最為迫切的發展需求。在這種情況下,農機管理的責任和任務也將愈發的重要。
二、農機管理存在的問題
1.基層農機管理體系不健全
我國機構改革之后,大多數鄉鎮已經開始不設置專職的農機管理員,從事農機管理的人員也基本上是兼職的工作人員。長期的農機管理體制不健全,使得基層的農機管理組織形同虛設,只是對外名義上的單位。由于鄉鎮農機管理人員沒有足夠的約束力、本單位的財務核算等不獨立,使得農機管理工作很難順利開展,進而導致政府單位的管理職能不能落實和履行。農機管理工作目前主要是停留在表面上的指導,沒有形成鮮明的特點和亮點,農機管理服務推廣體系呈現“人散、線斷、網破”的局面。
2.農機管理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鄉鎮的農機管理人員普遍年齡大、專業素質偏低,很多的農機管理人員都是在上世紀70年代中開始從事農機管理工作的,這些人存在著文化素質參差不齊的問題,并且缺乏統一和系統的業務培訓,知識更新停滯,很難適應新時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從而影響了農機管理工作,特別是新農機具的推廣和應用工作。在鄉鎮的農機管理隊伍中,很多人員都是沒有經過技術業務培訓,不符合農機發展的要求,比如服務態度、服務質量、產品跟蹤服務于農機發展需求和用戶需要存在著巨大差距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的制約著農機化的發展,同時也不利于農機管理工作。
3.農機管理工作經費保障有待完善
農機管理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但是在實際中農機管理工作沒有得到與之作用相配的應有重視,這給農機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在這種認識下,農機管理不被政府和農民重視與理解,對于該項工作的經費投入也嚴重缺乏,這樣就導致了農機管理工作難以順利的開展,在管理裝備不足、管理效率低下的情況下,農機管理工作舉步維艱,管理作用微乎其微。
三、農機管理工作措施分析
1.完善農機管理體制
要保證農機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就需要從基本的制度上面著手,以制度保運行。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制定完善的規章制度,落實農機管理工作主體性的地位,制定和實施統一的農機管理執法制度,建立起一支責任與權力統一、義務與權力協調的可靠、高效、連接的農機管理網絡,從而為促進農村農業生產保障和農民安全生產保駕護航。與此同時,要做好農機管理的宣傳工作,讓廣大人民了解這項工作、理解這項工作,進而能夠支持這項工作。在宣傳中,要讓農機管理宣傳走入百姓家,通過發放宣傳資料、張貼宣傳標語等將農機管理工作生動真實的展現給大家,營造一個良好的農機管理工作氛圍,為農機管理工作的開展奠定有力和堅實的基礎。
2.提高農機管理人員的素質
農機管理人員的素質是農機化發展的基礎。社會的現代化,首先依賴人的現代化,同理,農機管理需要高素質人才。只有管理人員的素質提高了,才能更好的貫徹和執行管理任務,最大限度的發揮管理的作用;自覺遵守規章制度,杜絕違規操作,在政策的落實和執行方面才能夠秉公執法、不偏不倚。實際操作中,首先可以舉辦培訓班,加強農機管理人員的工作意識,讓他們從思想上建立起農機管理意義重大的這一認識,其次是利用各種形式的宣傳,讓他們明白違規操作的害處,從而引起他們管理中的執法嚴格。諸多的事實表明,基層農機管理工作還有不斷的提高農機管理人員的素質,才能夠使得農機管理工作更上一層樓,農機管理作用更好的發揮,從而促進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3.加強政策扶持
做好農機管理,需要從政策方面加以扶持。首先,協調和落實對于跨區域作業的農機面授通行費,對農民合作社等免除登記費用,協調相關部門給予農機加油補貼和價格優惠;其次要積極的探索多種形式的農機推廣模式,完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農業的組織化和生產規模化程度;最后要給予資金扶持,積極爭取上級部門的資金投放力度,將農機購買補貼資金向農機合作傾斜,實行多購多補、優先補貼等,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進行累加補貼,各級財政需要配套部分的合作社建設資金和業務管理經費等,切實實行政府補貼,鼓勵農民購買農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