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森 史宗平 劉超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河北 秦皇島 066004)
?
當代高校教師如何實現自身職責與使命
王森 史宗平 劉超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河北 秦皇島 066004)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高校教師對自己的職責的認識,對自己的職業使命的把握,直接關系到教育的成敗和育人的效果。本文就如何落實教書育人進行了多方面闡述,詳細剖析了教育的各方面要素。
高校教師;教書育人;師德;職責;使命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而當代高校教師在當代大學生的成長及未來的發展中正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高校教師對自己的職責的認識,對自己的職業使命的把握,直接關系到教育的成敗和育人的效果。
教師的職責說來簡單,四個字概括就是:“教書育人。”但真正能把這個“教”和“育”落實到位,就沒那么容易了。這需要充分的技巧和足夠的用心才能完成。
首先,如何把握好“教與學”的關系成為了當代高校教師工作中的重點。
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一些細節,在傳授學生的過程中要讓他們學會如何去學習,并且協助他們去找好自己的目標,給他們提供更好的更適時的建議。
其次,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的提高也是教學過程順利進行的一個保障。
古人云:“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而言傳重于身教。”所以技巧歸于根本則還在我們自身的言行能否給學生們樹立一個榜樣。對于一個教師自身而言,真正要在教育事業上有所作為,真正當好一名合格乃至出色的教師,一個基本要求就是要熱愛教師職業,熱愛自己的工作,在工作實踐中培養起對本職工作的深厚感情,樹立高尚的師德。
再次,對教學事業和自己的本職工作的用心,是高校教師實現自身職責與使命的關鍵。
對教學事業和自己的本職工作的用心,就是指對待工作上心要細,對待學生時要將心比心。教育學生的前提是了解學生,只有了解教育教學規律、了解教育教學對象的身心發展特點才能實現 因材施教。反之,我們的教學就會變得無的放矢,從而影響教育教學質量。
了解學生包括熟識學生的個人基本情況和家庭基本情況,并且善于觀察他們的日常班級表現,和同學們的相處關系等等。在了解的基礎上去對一些問題同學重點分析,用不同的方式使不同性格不同類型的學生能夠更好的接收,更大程度上的完善自我。在班級工作和學生工作的處理過程中,也要經常學著換位思考,這樣處理起事情來將更加順暢,同時也會贏得學生的尊重和愛。
最后,高度的教育使命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支撐。
使命感,是我們每個人在個人發展以及促進國家進步的道路上要履行的崇高的責任。于高校教師而言,教育使命感對于高校學生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如果每一個高校教師都能從內心樹立起高度的教育使命感,真正愿意為學生的成長成才去實踐,那么當代高校教師必然能實現自身的職責與使命。
G45
A
1671-864X(2016)10-016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