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克
【摘 要】隨著墻體材料改革的深入發展,框架結構采用加氣混凝土砌塊作為填充墻的工程越來越多。加氣混凝土砌塊具有重量輕、隔熱保溫性能好,吸音效果好,節能、易施工等優點,具有十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新型墻體材料中主要推廣的材料。本文探討了如何保證加氣混凝土砌塊墻體施工質量的有效措施,以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加氣混凝土砌塊;墻體施工;質量控制
一、砌筑施工質量控制
1.設置導墻。對沒有地下室的建筑底層墻體應盡量設置混凝土導墻以加強墻腳強度、墻體抗滲性和耐久性,而高層建筑則不宜每層均設置導墻以免因導墻的存在而增加建筑自重,導墻強度一般采用C15混凝土,若條件不具備也可采用灌實的空心砌塊代替。
2.砂漿飽滿度。砌筑灰縫應橫平豎直,并應嚴格控制灰縫內砂漿飽滿度不低于80%,灰縫厚度一般控制在0.8~1.2cm范圍內,具體控制措施可采用“擠漿法”或“灌漿法”施工,并在砌筑過程中采取補縫或勾縫處理,砌筑完畢后應采用百格網對灰縫飽滿度進行檢查。
3.砂漿和易性。砌筑砂漿的和易性包括砂漿的流動性和保水性,砂漿流動性一般用稠度表示,砌筑砂漿流動性不可過大以免降低強度并導致分層、析水現象,并避免因流動性過小而導致砂漿偏干不易于施工和填充灰縫;保水性則指砂漿保存水分的能力,避免保水性差而導致泌水、離析現象并失去流動性,在攤鋪過程中不易攤鋪為均勻厚度的薄層,攤鋪后水分過快被砌塊吸干而影響砂漿和砌塊的粘接力。
4.砌筑控制。砌筑前應在建筑的物理平面設置準確的皮數桿,并應在皮數桿上標明砌塊的分層情況以及灰縫的位置,并應標注建筑中門窗、過梁等位置和高度,皮數桿應設置在轉角和交接部位,每個皮數桿的間距應在15m左右,以控制砌筑的水平和垂直灰縫符合規定;在砌筑過程中應隨時向砌筑面灑水以保證砌塊的含水率和砂漿含水率,避免后期裂縫的出現;若砌筑砌塊存在損壞現象但不影響使用則無需處理,若損壞程度超過質量規定則必須采用電鋸加工為規則形狀,避免采用其它非規定用具處理砌塊最終影響砌塊的使用年限;應控制每日砌筑高度,并保持每天砌筑高度基本一致,避免留設高槎,以免連續砌筑導致墻體不均勻沉降或導致裂縫產生;并應控制墻體長度,以免長度過長而增大裂縫出現幾率。
5.控制含水率。施工過程中應嚴格控制砌塊含水率,由于砌塊自身密度低而易于吸水導致含水率發生變化,在砌筑前一天應充分濕潤砌塊并均勻蒸發至飽和面以滿足使用要求,避免砌塊含水率過高在砌筑并干透后導致砌塊墻體產生裂縫,一般控制含水率在15%范圍內,若在雨季施工則應對砌塊遮蓋以免雨淋,若施工采用專用粘接劑進行粘接則嚴禁用水濕潤砌塊,并應嚴格按照粘接劑使用說明進行砌塊粘接以免影響砌筑質量。
6.砌體頂部處理。砌筑過程中應在頂部預留一定空間以滿足砌體的收縮變形,待整個墻體砌筑完成7d后方可將其補砌擠緊,補砌應采用角度為60~75°斜砌頂緊和砂漿進行填實,由于墻體砌筑完成后會產生一定變形,若不留置頂部空間則會影響砌體同梁或板間的緊密結合,并會產生結合部位的水平裂縫。
二、抹灰控制措施
為了有效防止空鼓和裂縫的產生,必須細化、強化抹灰工藝措施,制定每道工序的質量驗收標準。施工中,應嚴格控制各抹灰層厚度,局部偏差較大的,先進行找補,禁止不分層粉刷。墻體抹灰前,對墻面舌頭灰、砂漿頭、浮塵進行清理,對缺棱掉角處進行修補。罩面層采用M5砂漿面層,砂用中砂,水洗,含泥量不大于2%,并摻加適量膠粘劑,壓實抹光,無抹痕,使其粘接牢固,不空不裂。
1.提前應將砌塊墻面的灰縫、孔洞、凹槽等部位進行檢查,用砂漿將其填補密實、整平;抹灰前48h用水沖刷墻體浮灰、雜質及混凝土界面上的脫膜劑,同時使墻體表面濕潤充分,有助于砂漿與墻面粘接和強度提高,減少抹灰層空裂。
2.在砌塊墻身與混凝土梁、柱、剪力墻交接處,門窗洞邊框處和陰角外釘掛10mm×10mm孔眼的鋼絲網或者耐堿玻纖網,每邊寬度不小于20cm。將掛網展平,用射釘固定或與預埋鋼筋點焊接固定,網材搭接做到平整、連續、結實,以避免因收縮不均勻而產生裂痕。
3.用1∶1水泥砂漿拉毛墻面,以利于砂漿和墻體的連接。抹灰應分為兩層,每層抹灰不宜超過20mm,一般底層刮抹一層6~8mm厚的打底砂漿,待其初凝后再抹第2層,一般厚度10~15mm為宜,按要求做細找平,砂漿平均總厚度按20~25mm控制。
4.在進行管線敷設和箱、盒安裝時,不能隨意剔鑿砌塊,應根據尺寸要求,用切割機開槽。安裝完畢后,將該部位的砌塊澆水潤濕,用摻107膠泥的砂漿抹實補平,在大面抹灰之前,釘鋪密目鋼網片,以有效防止抹灰空鼓、裂縫產生。
三、墻體裂縫控制措施
1.不使用齡期小于28天的砌體材料,保證砌體材料使用前已基本具備較小的實際干燥值和較高的強度。加氣混凝土砌塊的干燥收縮值應為0.3~0.45mm/m,用于外墻的加氣塊抗壓強度不應小于5MPa,用于內墻的砌塊抗壓強度不應小于3.5MPa。
2.砌塊的轉角處和交接處應同時砌筑。對必須留置的臨時間斷處,應砌成斜槎,斜槎的水平投影長度不應小于高度的2/3。
3.填充墻砌至梁底、板底時,應留3~5cm空隙,填充墻砌筑完并間隔15天后,用細石混凝土進行塞縫,確保縫隙的密實。
4.嚴禁在墻體上交叉埋設和開鑿水平槽,豎向槽須在砂漿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用機械開槽。
5.砌筑完成后,堅持灑水養護,以減少砂漿的干燥收縮。
6.根據建筑工程質量通病控制標準,在砌體工程頂層和底層通常應設置現澆鋼筋混凝土窗臺梁,高度不小于120mm,縱向配筋不少于4Ф10,箍筋Ф6@200;其它層在窗臺標高處,設置鋼筋混凝土板帶,板帶的厚度不小于60mm,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小于C20,縱向配筋不宜少于3Ф8。
7.預留門窗洞口應采取鋼筋混凝土加強框,門窗洞口是砌體的薄弱環節,同時門窗框邊由于門窗開閉的動荷載作用,易出現開裂和松動,因此,對加氣混凝土砌塊門窗洞口采用混凝土加強框是防止此部位裂縫的有效措施。
四、結語
要保證加氣混凝土砌塊墻體的施工質量,必須從原材料、施工工藝、后期養護等多個環節入手,并按照規范要求嚴格執行。本文作者根據多年經驗,通過采用一系列針對性措施,嚴格把握施工過程每個環節,有效地控制了加氣混凝土砌塊墻體開裂、抹灰層空鼓、裂縫現象。總之,加氣混凝土砌塊墻體的質量控制,必須由設計、施工、監理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并從砌塊、砂漿等原材料和砌體技術措施等方面來控制。
參考文獻:
[1]傅建東,金東英.加氣混凝土砌塊應用中的問題和處理措施[J].工業技術,2009,3.
[2]韓緒軍.加氣混凝土砌塊填充墻體施工質量控制[J].建材發展導向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