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KMO檢驗、Bartlett球型檢驗和主成分分析法對調查問卷進行初步因素分析,提取出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結構的4個主成分因子,具體包括領導能力自我效能、創業自信效能感、關系自我效能感、意志不堅定效能感。進而提出培養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相關建議,為高校、政府、企業制定大學生就業創業政策、措施提供借鑒。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結構;主成分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7-000-01
近些年大學生創業一直是社會的一個熱門話題,鼓勵大學生創業成為了政府、企業及專家學者討論的重點。創業自我效能感,又稱創業自我效能,是指個體相信自己能夠成功扮演各種創業角色并完成各項創業任務的信念。正確認識創業自我效能、了解創業自我效能的結構,對于高校來說能更好的指導大學生創業。
一、問卷設計及樣本分析
1.問卷設計
問卷設計借鑒前人相關研究,通過對部分教師、在校大學生及大學生創業者進行的開放式試調查,以及多次讓有經驗的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等方面專家進行評價,最終確定調查問卷,問卷除調查學生的基本信息(如性別,專業,受創業教育程度,家庭經濟條件,戶籍情況等),其核心內容為第二部分調查大學生對創業自我效能感的認識,共計40個問題,分為4大類對各項維度進行調查。
2.問卷信度、效度分析
信度分析主要采用傳統的分析方法——SPSS19.0軟件中的Cronbach,sα系數來測量,根據Cronbach,sα系數對測量表單項穩定度的衡量標準(系數值要大于0.8)才能說明問卷問題設計匹配問卷主題,所以從Cronbach,sα系數分析結果系數值為0.882中可以發現,問卷通過信度分析。另外,在整個量表的編制過程中多次與有經驗的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方面的專家對量表進行了分析和評價,經過數次修訂完善后,他們認為量表內容比較全面,問卷有較高的效度,符合測試要求。
3.數據收集
本問卷的研究對象為河南的在校大學生(主要包括本科生及專科生),問卷發放采取隨堂調查、網絡調查與自習室分發等形式。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問卷290份,剔除問卷答案完全雷同或大部分雷同的、問卷中某些項目未作答的無效問卷,其中有效問卷為277份。
二、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結構分析
1.因子分析可行性檢驗
本文采用KMO檢驗和Bartlett球型檢驗判斷問卷調查數據進行因素分析。本文對調查問卷的40個項目進行KMO檢驗和Bartlett球型檢驗,KMO值為0.778。Bartlett球型檢驗的P=.000,說明數據適合做探索性因素分析。
2.主成分分析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進行初步因素分析,如表3所示,獲得特征值大于1.5的因子共有4個,共解釋方差總變異的79.260%。結合碎石圖,發現在第4個因子處出現拐點,說明提取4個因子較為合適,將因子數目約束為4個,作旋轉成份矩陣得知,第一個因子包含16個項目,解釋總方差的17.821%,第二個因子包含12個項目,解釋總方差的14.637%,第三個因子包含8個項目,解釋總方差的10.274%,第四個因子包含四個項目,解釋總方差的6.528%。這4個因子共解釋總方差的79.260%。
結合前人研究的理論模型,本文對提取的4個因子命名如下:
因子1:領導自我效能感,該因子涉及大學生創業者組建公司團隊、預測市場、發現潛在機會,組織變革等領導者所具備的能力,包含16個項目,因素負荷在0.384-0.747。因子2: 創業自信效能感,該因子涉及到大學生創業者對自己創業能力的認識及自信程度,包含12個項目,因素負荷在0.434—0.787之間。因子3:關系自我效能感,該因子包括創業者與他人的關系管理,包含8個項目,因素負荷在0.433—0.674之間。因子4:意志不堅定效能感,該因子涉及創業者在面對困難或挫折時,將自己不成功的原因歸結到外部環境上,消極應對各種困難。包含4個項目,因素負荷在0.347—0.744之間。
結合數據統計及分析的結果,我們確定了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的結構,具體包括領導能力自我效能、創業自信效能感、關系自我效能感、意志不堅定效能感。各維度之間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
三、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培養建議
通過上文對大學生的創業自我效能感結構的分析,培養或提升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高校是主體,政府企業社會要幫助高校創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具體對策和建議如下:
1.創新創業教育的形式,激發大學生創業興趣
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單純的靠理論知識的傳授可能達不到預期效果,它需要讓學生從實踐的磨煉、體驗中激發。所以高校在創業教育上,應注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要突出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和創業素質的提升,采用實踐案例教學、模擬實踐教學、情境教學,為學生創建完全獨立的、可以自己動手操作的的實踐環境,鼓勵學生合理利用寒暑假期,進行實地調研或到企業中參加短期實習工作。提升學生領導能力、對創業的自信心以及增加創業經驗。
2.組織各類創業活動,樹立大學生正確的創業理念
高校內部可組織開展各類創業活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及氛圍,增加學生的創業經驗,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業意愿。據調查,國內的某些高校及社會組織已經意識到大學生創業對大學生就業壓力的緩解以及對社會經濟促進作用,他們積極開展創業教育,有些高校組織各類創業計劃大賽,積極營造大學生創業的精神氛圍。
3.高校政府企業積極配合,塑造好的創業環境
為保證大學生創業,社會組織的支持必不可少。首先政府相關部門可聯合銀行、高校、企業等創設大學生創業基金,對有發展前景的創業項目給予資金和技術的支持。其次高校可以聯合地方政府建設大學生創業園及創業孵化基地,政府應在稅收、工商管理等方面提供相應優惠政策。另外高校可聯合企業建立校企合作項目,大學生實習、創業示范基地,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實際的創業指導,增強大學生創業的信心和動力。
參考文獻:
[1]韓力爭.大學生創業心理素質調查問卷的編制[J].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6):154-156.
[2]李蕊,基于創業自我效能感的風險感知對創業決策的影響[D],西安:西安交通大學,2009.
[3]韓力爭,傅宏.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現狀分析與培養策略[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09,158(4):93.
作者簡介:段曉慶(1987-),女,漢族,河南新鄭人,碩士,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教師,研究方向:人力資源開發、人力資本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