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紅杰
11月15日從重慶市政府今天召開的新聞發布會獲悉,《重慶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實施計劃》)正式出臺。為此,重慶全民健身將全方位、全周期融入“健康中國”建設,到2020年,全民健身有效供給能力將明顯提升,力爭成為西部地區全民健身的“窗口”。
在上一個周期,重慶市全民健身工作取得了不錯成績。目前,全市累計建成體育場36座、體育館39座、游泳館30座;單項體育協會達44個;社會體育指導員達到46111名,每萬人社體指導員數達15人;體質監測合格率92.6%,位列全國第7,超過全國平均水平3.1個百分點。
《實施計劃》中提出,到2020年,重慶市每周參加1次及以上體育鍛煉的人數達1700萬,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1300萬,國民體質監測合格率達93%以上。
為此,重慶將加大場地設施供給,著力構建區縣(自治縣)、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全面健身設施網絡,打造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到2020年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7平方米。同時,將加強社體指導員的培訓、管理和服務,確保到2020年,全市每萬人擁有社體指導員達25名以上。進一步豐富完善全民健身活動體系,到2020年,在已有品牌賽事的基礎上,新打造全國知名的品牌賽事活動3至5個,推動每個區縣根據地域文化特色打造群體賽事活動,實現“區區有品牌、縣縣有特色”。
新周期期間,重慶市每年將新建國民體質測定與運動健身科學指導站10個、社區國民體質監測點10個,開展常態化國民體質監測及運動與營養膳食指導服務。同時,推廣“運動是良醫”等理念,開發應用國民體質健康監測大數據,研究制定并推廣普及健身指導方案、運動處方庫和健身活動指南。
同時,《實施計劃》還將推動重慶全民健身與教育、文化、衛生、養老、旅游等的深度融合發展,全民健身共建共享,發揮好全民健身促進體育消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