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軍
摘 要:筆者認為高中英語課堂的設計應根據學生實際,并且在立足于實際的基礎上,針對高中學生的年齡特點來進行設計,從而避免教與學過程中虎頭蛇尾的現象:課堂開始時老師和學生干勁十足,課中狀態萎縮,課終狀態低靡。讓教師和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高質量地生存下來,實現教與學效果的最大化。
關鍵詞:英語課堂教與學設計;教與學效果最大化;適者生存
中圖分類號:G633.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17-089-2
筆者始終認為:在高中英語課堂中高效率地教與學是一個雙向的挑戰。學生在面對,教師更是在這種挑戰中拼搏,以求得高效的課堂效果。如何實現一個高效的高中英語課堂,是學生和老師都應該積極考慮的問題。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卻是主要的。
要高效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筆者首先要談到的是一堂高效課堂的準備工作。筆者在從事教師這個職業之初就對每一節課有一個自己的要求,要求自己不打無準備之仗,在上課之前要做到“三備”(即:備學生,備教師,備教材)。筆者認為,教師要在教學改革這個大環境下適應并且生存下來,就應該做好這三個方面的工作。
“備學生”簡言之就是“因材施教”,要求教師要對學生的知識水平,興趣點分布以及對于某一話題的專注時間長短要有深層次的了解。俗語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深入把握學生興趣點所在,才能把學生引入興趣的大門,進而使學生產生深層次的學習欲望。
“備教師”是要求教師對所談論話題的背景及其相關知識有比較深入的了解。這個環節往往容易備忽略。筆者在有一次去鄉下某中學聽課時驚訝地發現:同樣一節課,因為對該話題的背景與相關知識了解得很通透,年輕教師上起來輕松自如,時尚明快。然而,同校的另一名老教師卻使整個課堂陷入了墨守成規的單詞用法講解和句子記憶。這顯然是由知識層面與當今社會的現實情況出現斷層而導致的。這種斷層的出現給學生對于課文的把握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
在“備教材”上,首當其沖的就是課堂教學設計,英語課堂教學的設計多種多樣,教師可根據不同類型、不同內容、不同形式的課選擇不同的設計方法,其目的只有一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更有活力、更有自信、更有朝氣從而更熟練地掌握所教知識。因此,課堂設計一定要有較強的目的性,讓學生明確將要學什么,怎么學,為什么要學;它要具有較好的相關性,緊密聯系的特點,它更要有趣味性和啟發性,能引人入勝,使學生喜歡學習。
所以,要發揮好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緊隨著“三備”的,就是筆者再三提倡的“四小結”了。“你覺得自己這堂課上的順暢么?你覺得自己這堂課有什么話題或者語言點沒有講清楚么?你覺得根據學生的知識層次對你所講授的東西能掌握百分之八十么?你覺得學生在這堂課之后對你所講授的知識有話可談么?”如果你能夠肯定地積極地去回答這四個問題,那么筆者認為你是一個在經歷了教學改革這個大環境洗禮之后站穩了三尺講臺,有實力地生存下來的成功者。
然而,在教學效果最大化的課堂中,教師的主導起著關鍵的作用,但并不是全部,效果最大化的課堂對教師和學生都同步發出了挑戰。教師的成功,并不是它的最終目的,因為所有的課堂,無論其類型,最終的目的都是“育人”。所以,無論是什么時候,我們在提倡教師對課堂的主導作用的同時,絕對不能忽略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
學生該如何聽課?這是一個淺顯卻深奧的話題。
首先,就學生生理方面來說,高中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既有青年成熟的一面,也有少年幼稚的一面。他們雖然知道學習的重要性,但因為自制力較差,學習容易虎頭蛇尾:課堂開始時干勁十足,但下半節課注意力就開始分散。另外,根據心理學家報告,高中生上課半小時左右就開始疲倦。此時疲勞狀態下的學生很難進行高效率的學習。這就需要學生精心調節注意力的焦點,跟上教師的講解步伐,再次掀起思維高潮。
其次,就學生心理來說,每位學生在知識水平、個人理解能力、性格特點及學習專長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有的學生聽課亦步亦趨,筆記不停,就比較適合在課后以討論、歸納等方法來鞏固學習成果;有的學生聽課邏輯清晰、嚴謹縝密,知道知識點的具體分布和重要程度,這樣的學生就比較適合以練習、質疑的方法來復習課堂內容;有的學生善于提前預習和自習,課堂實際上就是復習鞏固的過程,這樣的學生就更適合以習題或者知識競賽的方式來訓練知識點的運用。另外,中學英語教材及大綱也是結尾設計的重要依據。好的聽課方法能被利用來妥善習得新知鞏固舊知,使新舊知識自然過渡,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因人而異的學習方法恰如文章寫作過程中的點睛之筆,必將導致聽課效果的最大化。因此學生在課堂上適應并且生存下來的主要原則主要有:
1.學生必須有當堂聽懂的決心和欲望
每節課前,學生都要能爭取做到當堂聽懂。只有這樣,聽課的效果才能有提高的可能。其實有些學生抱著上課聽不懂沒有關系,反正有教材,可以課后再看的想法,這樣的學生往往聽課不求甚解,稍有障礙就會放棄,既浪費了課堂時間又浪費了精力。
2.學生必須掌握好課前預習這個聽課的先決條件
現在整個教育系統都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貌似不需要提前預習了,課堂上認真聽講就能解決一切問題。恰好相反,這些新式的聽課方式最忌諱的就是盲目學習。只有好好地預習所學內容,將不懂的地方標注好,學生才能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從而有目的地、更精準地學習到相關知識。
3.學生在聽課時必須勤于思考、精于提問
任何一個問題,任何一種想法,只要是經過自己仔細思考但是不太理解,不能融會貫通的,無論是不是對的,在課堂上提出來,和老師同學們一起探討并且聽取他們的理解和解答,都是一個有積極意義、非常值得肯定的做法。
4.學生必須善于做筆記
無論在何種教學模式下,一個善于做筆記的學生必將取得不錯的成績。但是有些學生唯恐筆記做得不全面而導致一系列的問題,所以他盡量記下了老師的一言一行。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占用了大量的課堂思考時間,最終導致課堂聽課效果大打折扣。這毫無疑問是一個大大的敗筆。
簡言之,學生要在日益緊湊的課堂教學中適應并且高效率地學習,所應做到的就是:專心聽、仔細看、勤于想、敢于問、勤于解和選擇記。
總而言之,在教學改革的大環境中,在新興教學模式頻出的今天,做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無論對于教師還是學生來說都是一個大的挑戰,也是一個需要大家去把握的機遇。
[參考文獻]
[1]陶行知.“每事問”《行知詩歌集》[C].海豚出版社,2012(06).
[2]麥曦.優化課堂教學的基本思路[J].中學外語研究,2000(09).
[3]張正東.外語教育學[M].科學出版社,1999(10).
[4]Timothy Light.現代外語教學法理論與實踐[M].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8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