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麗麗
摘 要:英美浪漫主義時期的文學產生于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期,這一時期正好是英國的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過渡時期,這種文學思潮的產生,對未來的英美文學乃至歐洲文學和世界文學都起到了重要的啟示意義。浪漫主義流派喜歡自然和自由的意志,用文字來詮釋自己表達的意愿,代表著英美文學的成熟。分析認為英美浪漫主義時期的文學是具有基本的特色和文學內涵的,一方面,封建主義的落后已經不能夠再適應社會的發展了,作家要站在民主主義的立場;另一方面,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時期又有很血腥和殘酷的一面,作家又有一種留念舊制度的立場。因此,筆者從英美文學浪漫主義時期的基本特色入手,著重分析英國和美國浪漫主義時期文學代表作和代表作家的文學特色和內涵。
關鍵詞:英美浪漫主義;文學特色;自由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17-0-02
英美浪漫主義時期產生于18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期,所謂浪漫主義是一種文學思潮,是一種創作的方法,是一種文學的釋放和一種人文精神的體現。縱觀浪漫主義產生的時期,其特色就是封建主義向資產階級過渡的時期,有著一種“理性崇拜”的文學思潮,因此,這一時期的資產階級被當成了英雄來進行描寫,其這一時期的英美文學作品有著很明顯的哲學寓意和政治的議論性,在藝術的表現手法上也是多姿多彩的。
19世紀的英美浪漫主義的文學是英美文學發展的輝煌時期,其發展過程為英美近代文學的發展甚至歐洲近代文學的發展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后期的英美文學和歐洲文學帶來了繁榮的景象,標志著歐洲文學和英美文學的成熟。
一、英美浪漫主義時期文學的基本特色和文學內涵
首先,19世紀英美浪漫主義時期的文學特色在創作的過程中強調了創作的絕對的自由和無拘無束,喜歡在一種自由的形式下創作自己的作品,不想受英美文學早期的古典主義時期的清規和要求,因此19世紀浪漫主義時期的英美文學的書寫是突破了文學在早期的寫作特色的現實的藩籬的。
其次,19世紀的英美浪漫主義時期,是封建主義向資產階級的過渡時期,這一時期的社會表現是十分復雜的,一方面,封建主義的落后已經不能夠再適應社會的發展了,一大批作家要通過文學的形式來表現對封建主義的抨擊,從民主主義的立場;另一方面,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時期又有很血腥和殘酷的一面,一部分作家在進行文學創作的時候又有一種留念舊制度的立場,而抨擊資本主義罪惡的現象。
再次,英美浪漫主義時期還表現的文學特色體現在浪漫主義的文學都是從中世紀以來的歷史分不開的,有一大部分的作家比如雨果和大仲馬都是用浪漫主義的無拘無束的手法來描寫歷史現象。
另外,在19世紀的浪漫主義時期,還有一部分作家的寫作特點著手于自然風光,因為在體驗資本主義時期的時候,比較厭惡資本主義時期的文明和現實,因此從浪漫主義的立場回歸到自然中,成為“回歸自然”的主張。
最后,從英美浪漫主義文學的藝術特點來看,從寫作上來看,一般都是強調作者感情的自由的表達和抒發,在感情的表達下已經突破了原有的古典主義的拘束,有強烈的自由的意志。浪漫派還對各種藝術表現形式都開始了有成效的探索,從浪漫主義文學開始,尤其是對民間藝術民間文學和社會底層的重視開始加劇,從創作題材來說,詩歌題材和長篇小說的創造也在加強。英美浪漫主義時期的文學作品在修飾和表達上還喜歡用對比和夸張的手法,從美學的價值和文學的價值體現來說,比較重視丑,也大力的提倡了文學的想象力。英美的浪漫主義文學在表達作者感情的時候,最喜歡的基調就是憂傷、憂郁的情懷,這是浪漫派作家最喜歡的表達形式。
二、英國浪漫主義時期的文學特色
英國是浪漫主義文學最早出現的國家之一,英國的浪漫主義文學在發展的過程中開創了著名的派別“湖畔派”,比如華茲華斯,薩繆爾·柯勒律治都是湖畔派的代表作家。英國也將浪漫主義文學推向了文學的高峰,其代表作有雪萊的《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濟慈的《希臘古甕頌》等。其中威廉.華茲華斯更是被譽為英國的浪漫主義文學派的先驅,尤其是在詩歌的發展中,他為英國的詩歌的發展開啟了一個新的紀元,增添了詩歌的內容,也引進了詩歌用語的新的語言,從風格上也開啟了新的風格。威廉.華茲華斯的詩歌在新的形式下突破了古典主義時期寫詩歌的范式,突破了傳統的大家就認為的寫詩歌就應該怎樣寫的傳統,并且把詩歌的歌頌對象也從官方的宮廷轉向了民間和社會底層,把城市的描寫也轉到了鄉間。從詩歌的語言來說,作者認為,應該更自由的按照自己的意志來表達這種意愿,要用自己想的出來真正能夠使用的能夠代表內涵的語言盡量地表達詩歌的意境。從詩歌的本質來說,作者也認為詩歌必須代表個人的意志,要有一種個人意愿的自由的流露和體現,要通過多詩歌歌頌對象的美麗來表達時間美好的意愿。威廉.華茲華斯有著特殊的才能,作為一個詩人他比一般的人更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豐富的創作能力,尤其是在語言的表達上更是特別的具有代表性,他是英國浪漫主義代表的核心。
英國的浪漫主義派在創作的過程中,是對資本主義的文明和發展是有一定意見的,是不滿的,因此在描述自己感情的時候有一種憤世嫉俗的感覺,也有想隱蔽自然的想法和傾向。作為浪漫主義派別,這些偉大的代表作都為20世紀英國和世界文學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比如雪萊的作品《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雖然是一個神話故事,,但是神話卻有比喻的作用,神話告訴大家被壓迫的底層人員的苦難,這種苦難必然導致反抗,暴君最后的下場就是被推翻,也做了預言,預言革命一定會到來。最出名的一句“冬天如果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就出自于雪萊的作品。
英國的浪漫主義派還有一個著名的代表人物就是拜倫,拜倫可以稱之為浪漫主義的一代宗師,拜倫的作品是時代的作品,體現的也是時代的激情和熱情,拜倫的作品更是才情、哲學、深度、力量的代表,也有著反抗的意識,還有著自己獨有的價值標準和精神生活,包括了文化概念。其著名的代表作就是長篇敘事詩《唐璜》,這部作品對資本主義制度是一種深思和審視,有著內涵的檢閱,也發人深省。因此,拜倫的作品不僅影響著英國文學的發展,還在整個英美浪漫主義時期,整個歐洲都產生了巨大的文化帶動力,把拜倫視為一種文化現象來進行研究,稱之為“拜倫式的英雄”。拜倫的《唐璜》在英美文學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其文學特色和主體思想就是通過主要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冒險精神來詮釋時代的特征,尤其是封建主義的專職和社會道德的虛偽性。這部作品主要的歷史背景是以英國背景和社會為現實的,揭示和諷刺了社會的各個方面,尤其是建筑在封建和資產階級上面的從經濟思想和倫理道德為出發點的婚姻是不幸的,《唐璜》也詮釋了作者正義的感情,對自由的向往和對失去自由的人的同情以及呼吁和倡導被壓迫者參加戰斗的號召。
三、美國浪漫主義時期的文學特色
美國浪漫主義文學的產生,是根據美國獨特的文化歷史發展而來的,客觀地說,美國在歷史上和文化上是有獨特的文學特色的,和歐洲一直貫穿以來的文學流派是完全不同的,但是美國的浪漫主義文學也是歐洲文學和英美文學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一方面,美國的文學產生有著民族文化獨立的結果,是特殊時期民族發展的歷史;另一方面,受到英國浪漫主義思潮的影響,美國的浪漫主義時期的文學也有重要的發展。在19世紀上半時間內,美國的文學發展受到了英國的浪漫主義流派的影響,因此,美國在文學的發展和文學的特色上有了一次文藝復興運動。可以這樣說,美國的浪漫主義時期的文學在形成和基本特點上都是表現的是一種自由和爭取精神的解放,是完全符合美國歷史軌跡的發展的。在19世紀,隨著美國資本主義時期的迅速發展,在美國迅速蔓延了愛國熱情和民族意識,美國浪漫主義文學的產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為了擺脫英國的文學的束縛,因此美國的浪漫主義文學比起英國浪漫主義時期的文學來說更重視人的發展的精神創造和在追求自由的過程中那種大無畏的精神,因為為了自由和擺脫精神的束縛,美國的浪漫主義文學開始了蓬勃的發展。
在美國浪漫主義時期,其代表人物不得不說惠特曼,惠特曼的作品唱出了美國在追求民主和追求自由的心聲,他是著名的民族詩人,是美國現代詩和現代文學的開衫祖師,也為美國下一世紀,20世紀的詩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世紀美國的詩人和詩歌作品沒有一個能夠繞開惠特曼。惠特曼最著名的代表作當屬他的《草葉集》,《草葉集》主張的基本內涵是創造和創新,追求的是一種滋味和民主,在藝術表現的形式和風格上都是呈現多彩的風格和多樣的藝術表現形式。首先,《草葉集》在詩歌的表現過程中表現的是普通人的生活,在其價值觀的描寫上也是普通人的直率和坦誠,還有一種粗魯;其次,在民主主義的理想上,《草葉集》十分的關注民主和自由的民族特征,在整個作品中都是十分的高昂的和富有激情的。另外,在其死亡和奧妙中,還有一種對哀怨和和令人忘懷的情懷。所以,《草葉集》是完全打破了傳統詩歌的格調的,建立了一種詩歌的新形式,也就是后來詩歌的自由詩體。
美國的浪漫主義時期的作品表達了美國這一時期作家對生活、對社會在追求真善美過程中的理想,也有對社會不公和對社會邪惡現象的不滿和怨恨之情,美國的浪漫主義時期的作者都喜歡在歷史和宗教主義中找到靈感,在創作的過程中神秘主義也是他們創作的主要藝術的靈感來源。無論是華盛頓.歐文還是詹姆斯·庫柏等等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文學作家都詮釋了美國浪漫主義時期文學特色,是浪漫主義思潮的民主、自由和人文主義精神的體現。歐文還被稱之為“美國文學”之父。
綜上,英美浪漫主義時期的文學特色是具有時代和社會的烙印的,是19世紀時期的重要的文學發展時期,這種文學思潮作為世界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涌現了一大批代表作家和代表人物,代表了英美的社會發展和歷史發展的歷程,也對后代文學和世界文學的發展做了有益的貢獻,奠定了相應的文學的基礎。英美浪漫主義時期的文學思潮的發展和成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也是文學發展的必然,作為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其文學特色也是在社會和歷史發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豐富多彩,藝術特色和魅力都是十分值得后人進行研究和仔細閱讀的。
參考文獻:
[1]洪婷,淺析19世紀的英美浪漫主義文學,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年8月.
[2]彭家海,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英、美浪漫主義文學探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7月.
[3]李佳苧,淺析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科技致富向導,2014年6月.
[4]陳畏,語言和視覺的糾葛——淺析19世紀浪漫主義思潮中英國繪畫的文學性,名作欣賞,2012年10月.
[5]謝琨,工業革命與19世紀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發展芻議,作家,2013年9月.
[6]楊梅,英美文學作品中的“浪漫主義”情結解析,短篇小說(原創版),2013年8月.
[7]李昆峰,談華茲華斯對英美浪漫主義文學的影響,芒種,2013年11月.
[8]王欣,英國浪漫主義詩歌之形式主義批評,吉林大學,2008年10月.
[9]崔雪花,淺析19世紀浪漫主義標題音樂,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