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嘎吉
摘要:筆者在知網上以“教育信息技術”為關鍵詞共搜到708篇文獻。筆者下載了部分引用率相對高的文章作為參考文獻,并從教育技術信息的概念、西藏地區教師教育信息技術方面存在的問題、提高西藏地區教師教育信息技術素養的策略三個方面進行梳理和分析。
關鍵詞:西藏;教育信息技術;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1-0110-01
一、教育技術信息的概念界定
教育信息技術的定義可以有以下四種表述方式:
(1)教育信息技術是運用教育科學、信息科學的原理與方法獲取、處理、傳播、控制和利用教育信息的方法手段體系。
(2)教育信息技術是人類在教育活動中所運用的一切信息技術手段和方法的總和。
(3)應用教育科學、信息科學的原理和方法來同教育信息打交道的技術,都叫做教育信息技術。
(4)在教育系統和教育過程中凡是與教育信息密切關聯、共同作用的技術都叫做教育信息術。
二、西藏地區教師教育信息技術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社會層面的因素。
1.教育信息技術資源不足。西藏由于地理位置原因,相對于內地城市經濟比較落后,缺少教育經費投入,藏區很多地方尤其是偏遠地區都存在多媒體教學設施不足,教學資源非常稀少,教育信息技術條件滯后等問題。這些嚴重制約了西藏地區教育信息技術普及的瓶頸問題。最大的障礙就是信息技術軟硬件的缺乏,教師們沒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機會,這在某種程度上制約著教師教育信息技術素養發展。丁鋼的調查研究表明,我國農村中小學教師使用的多是相對比較初級的教育信息技術(如上網查資料、制作使用多媒體課件、文字與數據處理),而高級的教育信息技術(比如,網上寫博客,制作網頁等)很少使用,甚至根本不懂得怎樣使用。
2.缺少高效的信息技術方面的培訓。西藏的某些學校對教師進行信息技術方面的培訓,但培訓趨于形式,存在很多問題如下:
(1)培訓缺乏規范性。有很多教師反映,學校從未安排過教育信息技術方面的培訓。而給教師培訓過的一些學校,也只是臨時性的教師培訓計劃,有的可能是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而實施的,沒有長期的連續性的培訓安排。培訓的模式單一,就是上面講下面聽,沒有從教師的實際水平出發,培訓者與教師互動很少,學習者動手操作的機會就更少,無法實現學以致用的目標,使培訓效果大打折扣。
(2)培訓內容缺乏針對性。盡管有的學校開展了信息化技術的培訓,但教師們對培訓的實施效果不甚滿意,因為大部分的培訓計劃是上級制訂的,沒有從教師的實際水平出發,不了解教師們的需求,針對教育信息化技術的教學應用培訓太少,教師們參加培訓前基本不知道培訓什么內容,導致許多教師覺得培訓知識一種形式,從而也影響了教師對信息技術方面的興趣或積極性。
(二)教師個人層面的因素。
1.缺乏運用教育信息技術的意識。西藏地區的教師,由于信息技術資源的限制,所以教師缺乏運用信息技術重要性的認識,他們覺得難懂、難學、難用,所以在自己實際的教學中也很少自覺應用教育信息技術。盡管在教學中會遇到一些教育信息技術應用的問題,也都會本能地認為,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手段也同樣能夠完成,因此,對教育信息技術的學習需要也就沒那么迫切了。
2.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相整合的能力不足。大部分教師通過學習和培訓,初步具備基本的計算機操作技能,但苦于高級技能差以及獲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較低,不能把教育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有機整合起來,影響了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西藏地區教師教育信息技術素養的策略
(一)更新理念,增強應用教育信息技術的意識。目前,在推進教育信息化的過程中,低學歷教師和老教師教育信息技術應用意識薄弱,實際操作太少是主要的問題。社會和學校應當采取有效措施,進一步規范和推進教師教育信息技術的應用,提高教師應用教育信息技術的專業意識,養成正確的信息技術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把應用教育信息技術上升為一種社會責任,他們就會在教育教學中自覺主動地使用信息技術,并能夠把教育信息技術與自己教學課程有效整合,從而實現培訓學生獲取、分析、加工和利用教育信息能力,養成學生終身學習態度的整合目標。
(二)大力改善教育信息技術培養的環境。國家應該加大對西藏地區教師培訓資金投入的力度,增加教育信息技術軟硬件設備,改善學校教育信息化的人文環境,調動廣大教師參與教育信息技術的信息與培訓的積極性,并應用于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讓學生依靠信息素養技能,能夠進行有效的學習決策、交流、問題求解和研究,并進行終身的持續學習,同時教師自身的教育信息技術素養也會得到提升。
(三)增強教育信息技術培訓的規范性。為了提高中小學教師的教育技術應用水平,2004年12月,全國教師教育信息化專家委員會制定頒布了《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成為我國教師教育信息技術培訓的指南。教師教育信息技術培訓的核心是培養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應該依照這個標準,保證教師普遍接受不少于五十學時的正規培訓,才能增強教師的教育信息技術的意識和態度,提高他們利用信息資源進行教學評價和反思的意識,增強教育的社會責任感,不斷應用與創新教育信息技術,完全適應教育信息化和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時代要求。
(四)營造社會支持的人文環境。提高西藏地區教師的教育信息技術素養,僅僅依靠他們自身的能力是無法實現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和大力支持,為教師搭建一個教育信息技術能力發展的平臺,在政策保障、物力后援、培訓模式、評價體系、激勵機制等方面全方位地支持。全國教師教育網絡、區域教師教育網絡、學校教育網絡等都是促進教師應用教育信息技術的主流途徑。
教育信息技術是教師隊伍專業化的一個關鍵因素,要不斷地加強西藏地區教師的教育信息技術素養的培養,才能提高我國整體教師隊伍的信息化素質,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祺.電化教育與教育的現代化、信息化、最優化[ J].電化教育研究, 2003, ( 1)
[2]丁鋼.中國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狀況調查與政策分析報告[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王云,李志河.現代教育技術應用[M].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
[4]梁敬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現狀及對策[J].教學與管理.2009.
[5]董方田.信息技術素養的概念與內涵[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