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學
摘要:隨著科技社會的不斷進步和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小學數學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提高教學效率,同時還要求運用創新式教學方法。這就需要我們數學教師要多留心,從教學背景、教學硬件設備、教學方法、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教學方法入手,這對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等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創新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1-0122-01
數學知識與其它學科相比,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因此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具有更高的要求。小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階段,做好數學教育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思維能力的提高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小學數學教學也是打好學生數學基本功的基礎。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相對單一枯燥,學生的學習興趣較低,學習效率不高,根本無法保證有效教學。新課程要求我們改變以往的單一教學樣式,在教學中運用創新的教學方式,采取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實施教學,從而有效提升教學質量,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一、創設積極有趣的學習情景,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要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就得多動心思,創設有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有趣的情境中體驗學習,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因為小孩子比較好動,思維也比較敏捷,如果他們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就會主動地、積極地、執著地去思考,探索。而有趣的教學情境恰好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種好手段。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采用實地演示、故事引入、猜謎語、做游戲、放動畫、圖片模擬等形式,把枯燥的數學學習融入到具有引導性、使用性、愉悅性的有趣教學情境中,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心,從而讓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興趣,帶著諸多的疑問,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把“被迫學習”變成“主動學習”。如教學“認識立體圖形”時,先故事引入“小朋友們,我們每一組都有一個裝滿東西的袋子,這是智慧爺爺送給你們的禮物,想知道是什么禮物嗎”的情景,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產生好奇,積極參與到學習中。老師說“把袋子里的東西倒出來看一看,智慧爺爺還提出了一個要求,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好嗎?”學生主動思考,找相同的物體。隨著這種情感體驗的不斷增加,激起學生強烈的內在學習動力,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二、激發求知欲望,引發學生數學學習的創新思維
豐富多彩的情境教學雖然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但并非所有的數學教材都能制成動畫效果,或編成故事等。還有很多獨一無二的定性公式的認識推導、定理的歸納、法則的概括等都需要教師通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來引發學生數學學習的創新思維。如教學“認識鐘表”時,在導入階段我有意識地用錄音機播放鐘表走的聲音。這時學生想:這是什么聲音呢?怎么如此熟悉?難道是鐘表的聲音嗎?根據學生的猜想,很快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進入學習狀態,很快知道是鐘表的聲音。整個教學過程圍繞這些問題而展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過程中,老師接著引導學生,問:“在哪里見過鐘表呢?”學生各抒己見,有的說,我在家里見過,有的說我在校園里見過,還有的說我在火車上見過等等。教師繼續引導,直到他們認識了鐘面知識,知道時針,分針,秒針,并且會說整時。這對于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望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有很大的引導作用,特別是對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十分有利,因此創設了學生學習的欲望,可以更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三、參與到動手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習興趣
根據小學生具有好動的特點,我們要更好的引導學生多進行動手操作,在操作過程中提高學習的興趣。如在學習“立體圖形的認識”時,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各種立體圖形如文具盒、粉筆盒、籃球、圓柱形木塊、茶葉桶等按實物形狀分開,并進行動手觸摸,感受他們的特征,再拿各種立體圖形在推一推、滾一滾,進一步感知它們的特征,并且讓學生做游戲,用立體圖形搭他們喜歡的東西,激發興趣,培養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讓學生全程經歷認識事物的三個階段:“形象—表象—抽象”,有助于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具體化,易于學生接受。這樣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激發學習的樂趣。
四、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有機結合
隨著社會信息化多元發展,學生可多渠道接收信息。從現實生活中能夠獲取知識的渠道更加廣闊,而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不只限于課本與課堂。新課程下的數學必然從課堂向課外延伸,校內與校外有機結合,學生將面臨更多的機會和挑戰,學習活動的時空也以開放的形式而存在。這就為研究性學習奠定了基礎,數學本來源于現實生活,更要研究運用的現實生活中,學生在數學課堂中遇到的問題,我們可以延伸到現實生活中,也可以利用多學科的綜合實踐活動。如一年級學生學習了位置后,我們可以在體育課,科學課和現實生活中讓學生正確判斷自己的位置所在,來源于生活,經過學習研究更要正確運用到現實生活中。這種研究活動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提高了學生學以致用的綜合實踐能力,在學習運用中,學生成了活生生的社會人。并且解決了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五、正確評價學生,讓學生擁有成就感
正確的激勵評價,可以給學生賦予成就感,從而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也是提高課堂學習氣氛的一種有效方法。如今在教育改革下,分數評價已不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所以我們要巧用激勵型評價語言來觸動學生的心弦,喚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好的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有很大作用,從而讓學生擁有成就感。因此,教師要善于觀察課堂,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用體態語言和書面語給予學生肯定和表揚,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更要激勵缺乏自信的學生,讓他們也能有成就感,從而爭取更大的進步。只有正確評價他們,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發展,使他們熱愛數學,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真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總之,新課程標準下小學數學如何運用創新式教學方法,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很大的作用。讓學生的數學素質在和諧、民主、快樂、平等的課堂氛圍中得到全面、有效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任建平.淺談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改革[J].科技資訊2007年33期.
[2]張秀麗.淺談新課課標下的小學數學教學[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年11期.
[3]陳俊.小學低年級數學實施生活化教學模式的策略[J].林區教學2010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