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學生思想日趨自由化和多元化,這對高校輔導員隊伍的職業要求越來越高,決定了輔導員隊伍的發展必須走職業化道路。盡管高校輔導員職業化建設不斷推進和發展,但其仍存在職業認同感不強、專業化水平不高等問題。由此應當完善相關體制和機制,明確職業標準,建立健全高校輔導員職業化的培養體系,以提高輔導員隊伍的整體職業化水平。
關鍵詞:輔導員;職業化;發展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1-0178-02
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輔導員具有指導者和管理者的雙重角色,對于大學生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擴大招生導致生源質量逐日下降,思想的自由化和多元化沖擊使學生觀念和價值取向日益多元化,而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大學生綜合素質難以均衡,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以及就業中遇到的生理和心理問題逐漸凸顯出來。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日趨復雜化的形勢,決定輔導員隊伍的發展必須走職業化道路。
一、高校輔導員職業化的內涵
高校輔導員職業化是指將高校輔導員作為獨立職業,以職業發展的需要對高校輔導員隊伍進行整體培養,同時制定明確統一的職業標準、職業規范以及職業制度。以這一系列的規定,讓高校輔導員通過主動學習,接受培訓,提高其自身的專業技能、職業素養,以滿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和標準;同時,學校通過提供激勵機制和職級晉升機制,為輔導員職業化建設進行制度保障。
高校輔導員職業化有以下四個特征:
(一)標準化。
高校輔導員是一項在高等教育領域內必不可少的,國家統一認可的教師職業,是高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輔導員的選拔標準和程序規范,對從業人員已經形成一定的條件要求和規范。大多數高校對于輔導員的招錄都要求:一、中共黨員,二、相關教育等領域的知識,三、研究生學歷,四、英語能力。在輔導員領域內,已經逐漸形成了基本的標準。從考核機制來看,應做到優勝劣汰,通過學院老師考核以及學生測評對于輔導員進行綜合評價,以此衡量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好壞。
(二)規范化。
特定的職業行為必須符合一定的職業規范。輔導員規范化才能使得輔導員隊伍順利前進,少走彎路。輔導員日常工作規范和輔導員道德規范從行為和思想上對于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規制,有利于高校輔導員時刻反思如何有所作為。
(三)制度化。
抗日軍政大學的輔導員制度是我國高校輔導員制度前身,1951年教育部首次明確提出在各工學院實行政治輔導員制度,輔導員制度自此建立。輔導員制度在歷史上經歷了從專人擔任到“少數專職,多數兼職,兼專結合”,又轉向“專兼職結合、專職為主”的趨勢。1987年政治輔導員被正式認定為高校教師隊伍中的組成部分。輔導員這一職業是需要制度建立、維護和發展,這有利于輔導員自我認同,把做好輔導員當作實現自身價值而進行不懈努力。
(四)專業化。
專業化是通過輔導員的職業標準和規范,要求輔導員應當具備專業的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輔導員主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這就要求輔導員政治立場堅定,了解國家有關高等教育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熟悉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又要具備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寫作功底、組織協調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還要具備職業指導、心理調適等多方面以及跨學科的認知。
二、高校輔導員職業化發展現狀以及存在問題
(一)發展現狀。
1、高校輔導員職業化建設不斷推進。
輔導員的實際工作范圍和責任涵蓋甚廣,一人分飾多角,既有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還有學生日常事務管理,包括各種獎助學金的評選、黨員發展工作、學生會活動指導、就業工作培訓等方面,這就要求輔導員在思想工作與日常生活工作中都需要更加完備的知識和能力,專業的技巧和方式方法,不斷開拓工作思路,改革創新,不斷推進職業化發展建設。
2、高校輔導員職業化建設受重視程度逐步提高。
高校輔導員在從縱向和橫向看,都承擔著歷史和時代的重任,其對于大學生的影響力也是有目可睹的。在知網論文數據庫中,以高校輔導員為關鍵詞、主題詞的相關文獻和研究數量明顯上升,從側面可以看出,現階段我國對高校輔導員職業化建設受重視程度逐步提高。①同時,由于國家政策鼓勵、高校的重視加上媒體的宣傳,高校輔導員崗位越來越受到應屆畢業生的青睞,其競爭激烈程度不亞于某些公務員崗位。
3、高校輔導員職業化建設發揮作用越發顯著。
高校輔導員職業化是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要求。②從目前高校輔導員實際作用上看,主要包括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日常管理服務工作,從新生的入學教育,到獎助學金、各類獎項的評選,對學生關心的問題及時進行教育和引導,再到熟悉學校應對和處置各類突發事件的處置預案,可以看出高校輔導員職業化程度越高,其實際作用就越發顯著。
4、高校輔導員職業化管理日臻完善。
對高校輔導員職業化管理的完善體現在從高校輔導員的進入機制,到培養發展機制、定期培訓機制、考核機制、激勵機制以及晉升機制,都要不斷更新、不斷增強。我國高校整體都具有自身特色的輔導員管理機制,通過明確輔導員職業標準,建立完善輔導員從業制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輔導員工作水平和管理水平,以科學的管理方法提高輔導的工作效率和質量。
(二)存在問題。
1、職業認同感不強。
在目前的高校輔導員制度中,輔導員在學生工作第一線,學生的所有問題都會直接向輔導員反饋,很多輔導員都自稱是學生的“全職保姆”。在有些學校,輔導員甚至要每天早晨叫學生起床,晚上也要查寢。除了學生的日常雜事,輔導員還要負責黨建工作、團委工作、學生會和社團等工作,在學生人數少的學院,輔導員也需要兼任教學秘書。
很多輔導員在工作中不能自我定位,有時候是行政管理人員,有時候也可以以教師的身份活動,有些人因此把輔導員視作一個跳板,達到規定年限之后就進行轉崗,導致輔導員對自己工作的歸屬感減弱。另外,學校多個機關部門都可以對口輔導員,把很多事務都下放到學院,其實最后都是由輔導員完成。凡是與學生沾邊的工作都歸輔導員,輔導員整天忙于應付這些事務性工作,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沒有得到發揮,職業認同感不強。③
2、專業化水平不高。
在近兩年的高校輔導員招聘公告中開始要求應聘者應了解國家有關高等教育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熟悉教育學、管理學等領域的專業知識。現狀是在高校中,大部分輔導員并非科班出身,有些文化層次不高,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詢輔導等與學生工作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很多輔導員未能進行系統地學習相關專業理論知識,也沒有精力進行科研工作,提高自己專業水平;有的面臨家庭事業的雙重壓力,加上激勵機制不完善,導致輔導員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從輔導員專業水平的參差不齊,嚴重影響了輔導員隊伍的職業化發展。
3、發展機制不健全。
輔導員職業認同感不強與整體專業水平不高,歸根結底是輔導員發展機制不健全。現在高校在其他選拔標準上面就各有不同:有的高校要求專職輔導員有一定的學生干部經歷或者特長,有的高校要求輔導員必須是博士學歷,承諾在規定年限之后轉為教師崗位。在筆試環節,有的學校圍繞輔導員應該掌握的相關專業理論以及國家、黨的方針政策進行考察,有的學校參考公務員的模式,進行行測和申論的筆試。但是五花八門招聘考核標準能否把真正具備專業素養、綜合能力強、熱愛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事情的人員招聘到輔導員隊伍中來,還不得而知。
4、職業化培訓不足。
職業化培訓不夠完善是影響高校輔導員職業化的重要因素,從目前發展現狀看,我國絕大多數高校缺乏對高校輔導員培訓的重視程度,培訓也多以短期培訓為主。同時,培訓內容也不夠有吸引力,雖然部分培訓采用了優秀輔導員的經驗交流方式,但是由于各個輔導員專業情況不同、學生實際情況不同,單純的經驗交流對輔導員業務能力的提高程度十分有限,也影響了實際培訓效果。
5、職業激勵機制不完善。
高校輔導員是事業單位基層一線工作人員,工作任務繁瑣,工作收益有限,完善的激勵機制對于輔導員全心全力投入管理和教育工作起著重要作用。從現行各大高校輔導員激勵機制上看,主要有三方面問題:一是激勵機制不能與職業發展直接掛鉤,達不到理想的激勵效果;二是,在各大高校現行嚴格的財務制度下,輔導員超負荷工作,卻難以獲得相應的補貼,打擊輔導員工作的積極性。三是缺乏負向激勵,無論努力工作與否,獲得的激勵沒有太大的差異,導致部分輔導員責任心下降,嚴重影響輔導員工作效率和工作熱情,不利于職業化發展。
三、高校輔導員職業化建設路徑
(一)完善體制。
完善輔導員管理體制,提高輔導員管理科學化水平。依據中央16號文件的規范和要求,明確輔導員的工作職責、任職條件、相關待遇及考核辦法,采取學生測評、學院綜合評價、學生工作處理總體評定的方式,每年對全體輔導員履行職責情況進行量化考核,并將考核結果作為評先評優和晉職晉級的重要依據和必要條件,規范了學工隊伍的管理,調動了工作積極性。
在提高輔導員管理科學水平上,將過去以管理為核心的管理理念轉變為服務學生為核心的工作思路是做好學生工作的關鍵環節;在教育、管理和服務工作者,輔導員把理解學生作為工作基礎,把關心學生作為工作的切入點,把幫助學生作為工作的關鍵,關心學生的生活和心理需要,主動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④
(二)明確標準。
明確輔導員職業標準,建立健全輔導員準入制度。在明確輔導員職業標準方面,輔導員既有教書育人的首要職能,也就是有日程管理的重要職責,是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
在完善輔導員從業制度方面,制定相關配套制度和具體實施細則,落實青年教師擔任一定年限學生工作的政策;合理核算青年教師擔任學生工作的工作量,每年根據相關的考核標準進行學院測評,學生打分,由學校有關職能部門負責考核和差額崗貼的發放。在同等條件下,年度考核優秀的思想工作老師可以優先晉升職稱,而年度考核不合格或未按照規定承擔學生工作的,應暫緩其職稱晉升。
(三)健全體系。
健全輔導員職業化培養體系,提高輔導員隊伍建設水平。在具體措施上,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優化隊伍結構,合理配比專職、兼職兩類輔導員,進一步完善職業輔導員培養方案。強調學生工作隊伍梯隊建設,組織、人事部門要將輔導員隊伍建設納入師資培訓和干部培養計劃。完善輔導員的選拔與培養制度,加強輔導員能力培養,全面提高輔導員的政治素質、責任意識、教育素養和工作技能。
注釋:
①張文浩,中國高校輔導員職業化問題研究,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4月.
②趙鋒,關于高校輔導員隊伍職業化問題的思考,思想教育研究,2014年6月.
③梁慧超,張成德,王大本等,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現狀及建設研究,河北工業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7.12.
④鄂鐵軍,“以人為本”與高等教育,遼寧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8月.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24號,2006年5月20日.
[2]張文浩,中國高校輔導員職業化問題研究,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4月.
[3]趙鋒,關于高校輔導員隊伍職業化問題的思考,思想教育研究,2014年6月.
[4]梁慧超,張成德,王大本等,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現狀及建設研究,河北工業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7.12.
[5]白強,高校輔導員職業化的精神內涵與實踐路徑,高校輔導員學刊,2014年6月.
作者單位:吉宇(1988.6-),女,漢族,山西呂梁,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職位專職輔導員,職稱助教二級,學位民商法碩士學位,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