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特征十分明顯,雖屬于藝術類,但橫跨教育技術、新聞、廣告、傳播學等幾個學科。學科培養的人才具有扎實的知識基礎和藝術素養,并掌握應用型技術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產學研;教學模式;考核模式
中圖分類號:J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1-0212-01
主旋律電影,指的是能充分體現主流意識形態的革命歷史重大題材影片和與普通觀眾生活貼近的現實主義題材,弘揚主流價值觀、謳歌人性人生的影片。它兼具主流意識形態認可、國家政策倡導、主導文化價值體現、情態表現積極向上等多重特征。它不僅是一種重要的藝術形式,還是一個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的重要言說方式,是構建一個社會主流價值觀必不可少的手段。
我國的主旋律電影從題材內容上進行劃分,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第一種是人物傳記,這類電影主要關注我國的革命偉大人物以及新時期的英雄、模范;第二種可稱之為大歷史的書寫,比如對我國的戰爭時期某場戰役的描述,或者新時期某些國家工程的再現、解讀;最后一種可歸納為民主進程或社會主義建設進程的細節的呈現,例如某項技術攻關或者真實人物事跡的對位。這樣的分類幾乎可以涵蓋全世界所有國家意識形態影片,只是在不同的區域或者不同的年代,每一種影片所呈現出的面貌有所不同,其創作方法以及背后所依靠的理論依據也不盡相同。
主旋律電影在新時期一直致力于將自身獨特的屬性弱化,以期能夠融入主流電影之中,將商業電影的元素納入到自身的創作中,從而生產出具有主旋律的思想基礎和商業電影形態的新型主旋律影片,這樣做的目的自然是為了改變以往主旋律電影的單調乏味、說教嚴重的弊病。然而,在互聯網時代,主旋律電影還是面臨著諸多困境。
首先,主旋律電影有著濃厚的儀式化,給人以刻板的印象。
在一個故事片中重要的原則就是隱藏起攝影機的存在,換言之,故事的敘事是最重要的基本特征,必須抹去虛實行為的痕跡。但是主旋律電影為了保證自己鮮明的主旋律特色,往往在影片中采用一些模式化的電影視覺語言以及敘事方法。比如,在攝影方面,主旋律影片的人物往往是歷史人物,革命領袖,身份非凡,在拍攝時,如何使人物更加偉大是其在影片中最想突出的部分,但是有往往急于求成,就容易流露出故意而為之的痕跡。
主旋律電影在其“主旋律”的定位上使越來越多的觀眾將其與中國現代戰爭題材影片聯系在一起。由于過去幾十年間主旋律影片始終以過度的說教、政治色彩濃重等面貌出現,因此即使如今的主旋律影片已經得到了較大的改觀,但是受眾對于主旋律影片的刻板印象依然沒有很好的緩解。
其次,主旋律電影傳達出的意識形態與大眾文化追求相悖離。
主旋律影片要弘揚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套價值系統要發揮作用,一方面就要將多樣化的社會生活納入到自己的價值觀之內,從而達到為自己服務的目的;另一方面,還要將著力弘揚正面價值、規避負面案例作為自己主要的工作處理方式。這種狹隘的的處理思路就使得主旋律影片很難擺脫單調乏味的局面。但是,電影畢竟是屬于大眾文化的藝術產品,它所要面向的是范圍更廣的的社會公眾,而大眾文化所要求的又是多元化、趣味化的審美,兩方面難以調和的沖突就使得對主旋律影片進行藝術加工的難度變大。
而且主旋律電影完成政治任務的重要性遠遠超過市場的認可,它們通常沒有票房的壓力,對市場和受眾自然也就沒有商業電影那么重視,加之對于互聯網傳播的威力的無知,這些都使得主旋律電影難以融入主流電影。
主旋律電影目前確實面臨著諸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它陷入自身所賴以生存的政治意識形態的泥沼之中難以自拔:既想獲得業界和市場的承認,又難以真正拋棄自身所固有的頑疾,因此,如何將主旋律影片納入到主流電影中,從而較好地解決主旋律影片所面臨的困境就顯得尤為重要。
第一,主旋律影片要學會將講故事與意識形態結合起來。
長期以來,我國的主旋律影片只擅長展現高大全的人物形象和戰無不勝的故事架構,而常常忽略了講好故事的基本技巧,這就使得主旋律影片陷入了無趣單調的境地。而如果將影片的故事做到跌宕起伏、引人入勝,不僅是吸引和留住觀眾的制勝武器,還可以帶來另一個附加價值,那就是對意識形態問題的較好處理。
第二,類型化是主旋律影片發展的必由之路。
類型化是類型片化的簡稱,是以好萊塢為代表的世界發達電影業爭取全球化、贏得高票房、展現國家文化軟實力的一種基本的制勝之道,是電影在其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事實現狀,它既是電影成熟的標志,同時亦是電影發展的大勢所趨。而反觀主旋律影片,其絕大多數作品都沒有清晰的類型化特征,而是普遍將意識形態、戰爭、愛情和諜戰等元素拼湊在一起,看似做到了面面俱到,實際上卻造成了沒有重點、過度發散的后果。這就使得觀眾只知“主旋律”,而忽視了電影本身其他的類型化元素。
在近幾年的國產電影作品中,有些優秀影片打破了傳統主旋律電影創作上的一體化、一元化,創作出了帶有主旋律色彩的商業電影。這是電影市場化后主旋律電影的一次成功轉型,例如馮小剛導演的《集結號》、李仁港導演的《天降雄獅》、徐克導演的《智取威虎山》等,都算是對主旋律電影有效的、具有創新性的實踐。這些電影創作者們嚴守國家意識形態準繩,用虛構的故事對主旋律進行嚴密的包裝盒嚴謹的表述。
將主旋律電影與電影的商業性相結合,在好萊塢及世界各地的電影中都不乏成功案例。從市場的反響來看,這些電影由于有著商業外殼的保護與直面電影觀眾的勇氣,基本上都可以獲得電影市場中生存的機會。當直面市場成為一個必要的前提,那么接下來就應該是將主旋律電影盡量類型化的處理,從資本運作到電影制作,真正將主旋律電影納入到電影工業當中,由探索逐步向類型格局的確定發展,使其煥發出旺盛的生命力,最終實現國家意識形態以及主流價值觀的有效傳輸,即從電影內部完成教化作用,又在外部達到生存的標準。
作者簡介:代輝,湖北武漢,武漢傳媒學院電影與電視學院廣播電視編導系教師,主授課程《電視文案寫作》、《影視劇本創作》, 單位:武漢傳媒學院電影與電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