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惠明
人之初性本善,善是教育的本,我們的教育就是要從善抓起。為此,學校結合本校特點,創建了與人為善,以善為美的善文化。下面,筆者就平時工作中的一些小事談談自己滲透善文化理念的做法。
一、有一種善叫寬容
人人都會犯錯,特別是那些比較調皮的小男孩,經常在班上惹事,讓老師和同學頭疼。這不,一天午間活動,一名女生擦完教室門前的飲水機,正朝座位上走去,坐在前排的小祥伸出一只腳把她絆倒了,逗得學生哄堂大笑。筆者強忍著怒火,問小祥:“你為什么要這樣做?”“不知道,我就是管不住自己?!惫P者心里一亮,對他說:“本來老師對你的表現很生氣,覺得你很討厭,可是聽你這么一說,我發現你其實是一個很誠實的孩子。”接著,筆者特意加重語氣說:“誠實是一個人最寶貴的品質。”聽到筆者這么說,他本來低著的頭抬起來了,有些不相信似地看著我。“老師給你出個主意,以后只要你管不住自己,就看著我,行嗎?”他點點頭,說:“行?!焙髞砩险n或課間,他有時還真看著筆者,此時筆者就點他讀課文或叫到跟前跟他聊聊天,并表揚他再沒有搞惡作劇了。在筆者的監督和鼓勵下,他進步較大,后來,他漸漸能管住自己了,還經常帶些水果點心給筆者。一天,他還自豪地拿來一本課外書津津有味地看起來。
小祥的轉變令筆者感慨頗多:當學生做錯事時,他需要的是教師的寬容和幫助,絕不是疾言厲色的語言轟炸。教師的寬容信任,可以使學生心悅誠服,可以激發學生的上進心,使他勇于面對自己的錯誤,充滿自信地改正錯誤。
二、有一種善叫責任
要管好一個班級,僅靠班主任是不行的,必須充分調動班干部的積極性。因此,筆者在管理班級時積極培養小干部,讓他們成為學生的榜樣。每學期開學初,制訂班干部職責表,并貼在墻上,保證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如學校經常發告家長書,次日還要一一收齊,既麻煩又瑣碎。開始,回條總是收不齊,而且總是那幾個學生不帶,他們還總有理由,總之都是別人的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筆者在班上嘗試收回條比賽,全班學生按座位分為七組,每組選一個組長,在班長的組織下比賽開始,看哪個組的回條收得最快最齊,獲勝的組每人獲得一個善寶寶。這樣一來,那些影響了小組榮譽的學生就成了眾矢之的,下次收回條再也不敢輕視了。同時,也讓他們明白按時交回條是自己的責任。
類似的還有收本子比賽、寫字比賽、戴紅領巾比賽、課前準備比賽等,通過這些比賽,讓學生懂得比賽只是一種手段,目的是讓他們養成按時完成各項學習任務的習慣,不拖班級后腿也是一種善的表現。
三、有一種善叫欣賞
早上一走到教室門口,看到孩子們都忙著做衛生,筆者總是先對他們說:“你們辛苦了!這地拖得發亮呀!”“墻面就像一面鏡子!”聽了筆者的贊美,孩子們越做越有勁,做完后還把抹布洗得干干凈凈的。走進教室,筆者還會對正在收本子的組長說:“本子擺得很整齊,謝謝你!”“你真能干,不愧是老師的助手!”對正在晨讀的學生伸出大拇指,夸獎他們讀得好。筆者用行動告訴每個學生,老師欣賞他們。
教師要善于發現,善于欣賞,并幫孩子們“揚長”,因為欣賞也是一種善。
以上只是筆者在踐行學校善文化活動中的點滴做法和體會,筆者相信學生在善文化的熏陶下,存善心、行善舉、做善人,日行一善的種子會在學生們心中生根發芽,將來一定會結出“善形一生”的碩果。
(作者單位:武漢市硚口區寶善街小學)
責任編輯 劉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