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全
都說日本料理精致而分量少,還有兩個標簽是“清淡”和“超貴”,清淡是因為追求自然原味,日餐的價格則是由昂貴的人工費、華麗的器皿、低調奢華的用餐環境和參禪的意境烘托起來的,可見食材和意境是日料的主要組成部分。作為量少而質高,清淡、不油膩、精致、天然及著重視覺、味覺與器皿搭配的代表性日本料理,非日本和果子莫屬。
日本和果子,日語寫作“和菓子(わがし)”,既是日式點心,也泛指所有以美到極致著稱的日式糖果、糕點、甜品和冰品。日本人從明治時代開始,就將日本傳統的“菓子”改稱為“和菓子”,以期與歐洲流傳過來的西式糕點“洋菓子”進行區別。和果子主要以糖、大米、糯米、小麥粉和特殊食材為原料,特別講究糕點的手作效果,因而也被稱為“日本飲食文化中的花”。
目前,和果子代表性產品有三大種類20多個品種,主要分為濕糕點、半干糕點和干糕點,濕糕點如日式團子、日式麻薯、羊羹、三色餅、蕨根餅、黃金芋、水羊羹、琥珀羹、櫻餅、夏柑糖、水饅頭;半干糕點如大福、銅鑼燒、鯛魚燒、柏餅、水無月、若、饅頭;干糕點如日式煎餅、金平糖、落雁等,可謂種類繁多,目不暇接。

日本和果子最能體現日本人的工匠精神,因為其制作費工費時,光起名字就要大做學問,經常會使用連歌、俳句、歷史典故、自然一景、花鳥魚蟲或者四季來命名。
這些匠人做的和果子巧奪天工,有配合季節氛圍的,有栩栩如生的,有晶瑩剔透的,有活潑圓潤可愛的,個個都是藝術品一般,讓人舍不得吃。
食用和果子還有許多講究,比如時節性上,春季流行帶有草或葉子香氣的日式麻薯和櫻餅,夏季流行水羊羹、水饅頭、琥珀羹等具有清涼口感的果子,秋季流行用板栗、柿子、芋頭做的和果子,冬季則適合吃溫暖的饅頭、大福、銅鑼燒、鯛魚燒等,柏餅、粽子等果子需要在特定場合使用。另外,團子、抹茶蛋糕、抹茶冰淇淋則是抹茶道的絕配點心。
有這么多花樣的和果子用料也非常講究,光是米粉就有白玉粉、餅粉、上新粉、上用粉、道明寺粉、本葛粉等品種,而豆沙則細分為紅豆沙、蕓豆沙、枝豆沙等,還有紫芋泥、栗子泥等可以使用。點心匠人甚至用上了植物的花和葉,比如櫻花的花和葉是很常見的和果子材料。
當然,日本和果子也存在口味偏甜、香味寡淡和包裝過度的問題,昂貴的包裝和復雜的外觀,使和果子成為日本人出差觀光、年節送禮和招待客人時的最佳選項,這一點在各類日式影視劇作品中可見一斑。
做為留日窮學生的我,三年半的時光中還真沒有什么機會切身體驗日式和果子這種輕奢產品,唯一一次體驗來自于畢業前夕的最后一個圣誕節。那是我與一位叫“騰”的北京來的小弟一起騎自行車環游日本九州島的神奇五日游旅程,說來也是一生難忘的經歷。
我們倆僅靠兩輛公路賽車、一身單薄的衣服、兩個小背包、一部智能手機、一點點錢就開始一段不可能的旅途。而這些,原則上是不可能的,一是這樣窮游的話,也真是太窮了,每人1萬日元(約650元人民幣)的路費,不到半程就能讓我們去喝西北風;二是我們人生地不熟,完全是漫無目的在人煙稀少的異國他鄉流浪,最后我們能安全返回學校都堪稱奇跡;三是我不會騎自行車,卻要橫躺在臥式公路賽車上,以每小時40千米的速度奔馳在日本那山間窄小馬路邊20厘米見寬的窄道上。
在經歷了種種道路“磨難”之后,我們用僅存的能量登上了去熊本的船,饑腸轆轆的我們看著肩旁乞食的海鷗發誓,登陸了一定要吃頓飽飯。然而登上“火之國”的領土之后,卻發現只有一個選項,即一家叫“あいあい庵”的甜甜屋。心情復雜的我們就這樣推開了“あいあい庵”的大門,開啟了魔幻般的日本和果子體驗。
這家甜甜屋是全日本有名的特產“串蛋糕”的制造商,專賣使用自己制作的糯米粉制備的團子,也是一個只靠賣團子就能支持經營的和果子店。那時正值福島海嘯大地震,門口還有應援的口號,旁邊窗玻璃上則提示出“成人禮”和“過年”這兩個節慶需要特制的團子應景,算是提個醒。店家吃驚地看著兩個著裝奇怪的中國人帶著渴望的眼神餓虎撲食般沖向柜臺,饑不擇食地點選了6份和果子,就著陽光大快朵頤并一掃而光。

“騰”小弟點了草莓團子、果醬團子,我則多選擇了傳統三色團子和巧克力團子,在太陽底下特意先聞了聞,除了草莓的鮮味外基本沒有特別的香味。吃一口發現,團子的口感香甜爽滑,特別細嫩,屬于電影里演的可以在嘴里拉出很長的絲來的那種,每一顆口感都是令人驚奇的。誠然,吃涼的甜品時香味主要來自于舌頭的味蕾,我個人認為加入了鮮果的草莓團子口味清雅,巧克力團子有點像西點,三色團子顆顆味道不同,其中還屬草莓團子最讓人難忘。
“飯后”我們也沒有急著趕路,因為店里實在是太美了,素雅的裝修配上日式茶碗花瓶和工藝品,讓你立刻忘卻屋外的寒冬。一面小黑板貼滿了世界各地游客對該店的贊譽,玄關走廊掛著一把古代油傘,將用膳區和販售區巧妙地隔開,連凳子都細心地安裝了榻榻米,防止客人坐上凳子感到寒冷。古典家具、書法門匾和裝飾實木線條把小店襯托得更加復古而有品位。再忙再累的我們也萬萬做不出吃完就拍屁股走人的事來,或者說,根本就不想走了。
作為修身養性、劈情操的產物,團子不是讓客人吃到飽腹的,它需要慢慢地品嘗和體會點心匠人的全情之做,靜下心來、慢下節奏品味人生。它是口味清奇的精細甜點,逐漸成為日本文化的一大代表性文化遺產,反復出現在《銀魂》等各類影視劇動漫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