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娜



中圖分類號:F124.7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消費作為推動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各級地方政府對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的研究愈來愈重視。由于城鄉居民消費結構決定消費需求結構與社會產業結構,因此政府要增加居民消費以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就必然要從研究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入手。目前關于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的研究主要始于恩格爾提出的“恩格爾系數”理論,Cobb-Douglas在效用函數的基礎上提出了著名的線性支出系統模型,其基本思想是在滿足預算約束的條件下將該效用函數最大化;胡小娟依據我國2003-2013年的城鄉居民收入和消費數據建立ELES模型,從需求收入彈性等角度進行比較分析,發現我國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的差異顯著;鄺小文認為城鄉居民消費差距的擴大將導致消費需求不足,不利于經濟增長,也不利于產業優化升級和社會和諧穩定。
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差異變動會影響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與社會穩定,合理的城鄉居民消費結構不僅能滿足城鄉居民日益增長的日常消費需求,而且有利于產業結構、社會總體經濟結構與城鄉協調發展。因此,對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影響因素進行比較分析,掌握當前居民消費需求的熱點,對于制定合理的消費政策、引導消費者合理擴大消費、優化消費產業結構、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影響機理及指標選取
(一)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影響機理
本文通過對相關消費理論的梳理及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差異的實地數據調研考察,發現城鄉居民消費行為主要受居民消費能力、消費意愿和消費環境三個方面影響。其中消費能力主要包括當前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水平等;消費意愿包括收入和支出預期水平、消費理念等;消費環境包括商品、信息流通市場環境、信貸市場環境等,而作用于這三個方面的影響因素較多。本文結合學者們的研究,對影響程度進行綜合比較分析后,選取城鄉收入差距、二元經濟結構、金融發展水平、公共服務支出和其它因素五個方面探索其對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的影響,影響機理梳理如圖1所示。
(二)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影響指標選取
在對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影響機理分析的基礎上,考慮指標量化和數據可得性原則,本文選取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差異、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二元經濟結構、金融發展水平和公共服務支出因素對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差異進行分析,具體指標選取如表1所示。
城鄉居民消費差異指標。本文對城鄉居民消費差異的測度采用消費水平與消費能力兩大指標。消費水平指標可用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比來表示;消費能力可用代表性指標來表示,即城鄉居民的恩格爾系數之比。
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指標。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用城鄉居民可實際支配使用的人均收入之比進行度量,由于農民純收入主要來自農業生產和鄉鎮企業工資收入,繳納個人所得稅款較少,因此在統計上用農民純收入表示可支配收入。
金融發展水平指標。金融發展水平包含存貸款、保險、證券等多個金融客體的發展程度,但由于我國保險和證券業的發展主要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發展程度不高,金融市場以銀行業存貸款為主,尤其在農村地區,保險經紀和有價證券交易量非常小,本文用金融對經濟支持率指標度量金融發展水平。
公共服務支出指標。政府公共服務支出水平包括政府在科教文衛、社會保障和就業等公共服務項目中的支出,對公共服務支出水平的測度主要側重地方政府公共服務支出水平,其中地方政府公共服務支出=科教文衛支出+社會保障與就業支出。
其它因素。在前述的四種主要影響因素以外,還存在消費理念、消費習慣等內生因素,由于該類因素難以量化,故本文未將該類指標納入具體分析。
模型構建
在關于收入差距、二元經濟結構、金融發展、公共服務支出及其它因素對城鄉消費結構差異影響的途徑分析基礎上,本文以VAR模型為基礎,運用ADF檢驗、Johansen協整檢驗對上述因素的影響效應進行實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