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木
一年前,25歲的鄭鴻飛在朋友聚會時喝“高”了,酒駕回家途中撞上公路邊的限高墩而喪命。出事后,鄭鴻飛的父母認為絕不是單純的酒駕過錯,被撞的限高墩肯定有問題。于是,限高墩的主人——縣交通局被告上法庭。那么,老兩口“叫板”縣交通局,能打贏這場民告官的官司嗎?
參加朋友聚會,小伙酒駕撞上限高墩
2015年3月20日,一個周五傍晚。鄭鴻飛結束繁忙的工作,打電話約四好友聚會。在縣城一家飯店,五人豪情無限,開懷暢飲,連續喝下三瓶老白干。晚上9點多,鄭鴻飛仍意猶未盡,又開車拉著兄弟們來到百里之外的歌廳唱歌。
一直暢玩到半夜時分,這幾個90后才依依不舍離開了歌廳。鄭鴻飛紅著臉,打開車門,見幾個好友上了車,他坐在駕駛員位置,發動著轎車,消失在茫茫夜色中。小鄭駕車行駛的這條公路沒有路燈,耀眼的車燈下不見一個行人身影。他不由加大了油門,轎車就像離弦的箭飛奔在大道上。
深夜12點40分左右,轎車突然碰撞到路邊的限高墩一側,小鄭手中的方向盤失靈,轎車失控,一下子栽進路邊泥坑中……
在劇烈的撞擊后,轎車前擋風玻璃已破碎,車左前葉子板被撞出大坑,左前門下部也嚴重扭曲變形。同車的四好友,胳膊、頭部、腿上都不同程度受了輕傷,鄭鴻飛因身體受擠壓而昏死過去。眾人迅速將鄭鴻飛送至醫院救治,但經搶救仍無效死亡。
鄭鴻飛,1990年5月出生在一個偏僻山村,是家中獨子。2009年6月,他考入河北一所大學,畢業后,在一家私營企業上班。小鄭1米8的個頭,外表帥氣,收入頗高,是許多女孩心中的“高富帥”。可這兩年小鄭一心撲在事業上,還沒顧及談戀愛。
見兒子有出息,去年鄭爸爸拿出積蓄為兒子買來一輛轎車。平日,小鄭駕駛這輛車穿梭在朋友之間別提多得意了。然而,誰會想到一場悲劇來得這樣突然,令人痛心。
鄭鴻飛的母親楊欣無法接受兒子的猝然離世,撲在尸體上哭得撕心裂肺,鄭爸爸流著淚站在一旁更是痛徹心扉。
兒子的尸體火化一周后,楊欣夫婦收到了縣交警隊送來的《責任事故認定書》:“鄭鴻飛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第22條第2款規定,飲酒后駕駛機動車造成交通事故,承擔全部責任。”看到《車輛痕跡檢驗意見書》顯示“轎車左前部與限高墩接觸”的結論,老兩口認為兒子酒駕的確有錯,但事實是撞上了限高墩才導致交通事故。“這個限高墩肯定有問題,此事不能這樣不了了之。”二老決定為兒子討個說法。
限高墩惹禍,老兩口“叫板”縣交通局
楊欣夫婦已是花甲之年,僅有小學文化,他們買來大量的交通道路方面的法律書籍,天天鉆研,不厭其煩地到事發現場查看。起初,老兩口認為,縣交通局違反法律規定在公路上設置建筑物,并且沒有設立安全警示標志和防撞防護設施。
隨后,縣交通局負責人拿出《調整限高墩位置的請示》等有關文件,還出示了事發現場不遠處的警示牌照片:“這條公路設立限高墩依據《省治理貨運車輛超限超載規定》等法規而建,主要是保護公路避免遭受大型車輛損壞的,而且在不遠處有醒目的警示牌,我們已盡到了義務和職責……”
這樣一來,楊欣夫婦的主張陷入了不利境地。沒多久,楊欣夫婦又找到了限高墩的設置問題,還聘請律師來助戰。原來,老兩口用盒尺測量發現,事發的這條公路路面寬9米,路肩1.2米,限高墩南北1.23米,東西0.82米,高3.1米,限高墩位于路肩上,西側距行車道外緣0.45米。律師指著《公路法》第六條規定告訴楊欣夫婦:“公路的路基是由行車道和路肩組成。路肩是公路的一部分,在路肩設置標志防護設施不得侵入公路建筑限界,否則應加寬路肩。根據此公里的測量數據計算,該限高墩的兩側距行車道外緣應至少為0.95米,而實際上才0.45米,顯然縣交通局設立的限高墩沒有遵守《公路線路設計規范》的建設標準。”
然而,當老兩口找到縣交通局討說法時,卻被告知“我們國家的法律沒有對限高墩設置出臺具體標準”。于是,楊欣夫婦請求賠償的大門又關閉了。
2015年5月初,楊欣夫婦決定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一紙訴狀將縣交通局告到縣法院,請求法官判令縣交通局賠償精神撫慰金5萬及各類損失共計20萬元。鑒于案情不復雜,一審法院決定簡易程序審理此案。隨后,法官親自到事故現場勘驗也確實發現了限高墩設置上的漏洞,便找來被告和原告協商解決該糾紛,但終因楊欣夫婦要求賠償數額過高,致使調解以失敗告終。
經過一上午庭審,結合現有證據,法官認為:縣交通局設置限高墩不符合交通部頒布的《公路線路設計規范》(JTGD20-2006)技術標準。該規范6.4.1(4)中規定了二級、三級、四級公路在路肩上設置的防護設施等不得侵入公路建筑限界,否則應加寬路肩。本案中,這條公路行車道寬度為9米,路肩寬為1.2米,側向寬度為1.2-0.25=0.95米,公路建筑界限為9+0.95+0.95=10.9米,即在10.9米的范圍內不得設置任何障礙物。縣交通局作為公路管理人設置的限高墩位于路肩且侵入公路建筑限界,違反了規定,存在過錯,故應承擔鄭鴻飛死亡各類損失25.3萬的30%賠償責任。2015年6月下旬,縣法院判決被告縣交通局賠償原告楊欣夫婦各類損失8.4萬元。
終審法槌落下,縣交通局要擔責30%
宣判后,縣交通局上訴稱:“我方經過審批設置的限高墩完全符合《公路線路設計規范》等有關規定。限高墩的位置沒有侵犯機動車的路權。其次,限高墩的位置與該事故的發生沒有直接因果關系。這起事故完全是因為鄭鴻飛醉酒釀成的,碰撞的是轎車左前方,是司機所在的位置。車寬1.7米,即使按規范限高墩后退0.5米,轎車仍會與限高墩相撞,所以限高墩的位置設置標準也不能避免事故的發生。此外,一般交通事故中受害人死亡的,精神撫慰金為5萬元,但這起事故受害人是其醉酒造成的,按照刑法第133條規定涉嫌犯罪,所以一審判決賠償偏高,請改判。”
邢臺市中級法院開庭公開審理此案的這天,原告和被告都沒現身法庭,參加庭審的只是雙方的代理律師。庭審圍繞“縣交通局是否該對鄭鴻飛酒駕身亡擔責”及“一審法院認定精神撫慰金數額是否適當”兩問題展開激辯。
楊欣的律師指出:道路交通法司法解釋第11條規定非常明確,道路設計存在缺陷,道路的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應承擔責任。縣交通局設置限高墩,存有潛在安全隱患,并且至今仍沒改正,請求法院提出司法建議,糾正錯誤。
經過二審開庭審理后,最終法官認定,縣交通局違反設計標準設定限高墩,具有明顯過錯,與鄭鴻飛的死亡后果具有法律上的因果關系,一審判決縣交通局承擔相應的責任并無不當。
對于縣交通局的代理人提出原判賠償數額計算錯誤,二審法院在判決中變更為“縣交通局接到判決后十日內賠償楊欣夫婦死亡賠償金、喪葬費、精神損害撫慰金共計7.59萬”。
2016年9月,河北省高院駁回縣交通局再審申請后,縣交通局申請檢察機關民事監督。目前,邢臺市人民檢察院正在進一步審查中。
點評
最高法《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責任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了道路缺陷責任主體的兩規則:一是道路管理維護缺陷的責任;另一個是道路設置缺陷的責任。其中,該解釋第11條規定:“未按照法律、法規、規章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的強制性規定設計、施工,致使道路存在缺陷并造成交通事故,當事人請求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當支持。”
事實上,交通事故責任認定和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責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兩者不能畫等號。交通事故責任是公安機關的交通管理部門根據交通事故的當事人行為對發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及過錯程度,確定當事人責任,是當事人承擔民事或刑事責任的依據。而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責任是一種侵權責任,主要是依據民事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和侵權法規確定,賠償主體大多是因道路維護缺陷致使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有過錯的道路管理單位。
本案說明當前群眾法律維權的意識越來越強,公路設施建設不單是設置警示牌、審批程序合法的簡單問題,其各種公路的設施設計、長寬、大小等每個細節都要符合各項規定。作為公路設施主管的部門,只有不斷提高工作標準,嚴格按國家公路建設的各項標準認真履職,才會在道路事故糾紛中贏得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