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貴蓮
在職場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很多人喜歡使用的解決問題方法。然而青浦區檢察院未檢科科長潘志峰卻相反,他是一個喜歡將“小事化大”的人。每次辦案,案子明明已經了結,他卻總喜歡咬住不放。他常說,如果只是把事情給“化沒了”,卻不能解決事情背后隱藏的問題,這不是一個以辦案為畢生事業的檢察官應該有的態度!是的,在潘志鋒心中,未檢檢察官不僅是一份職業,它更是一份事業。
順藤摸瓜 斬斷幕后“黑手”
為了解決案件背后隱藏的問題,潘志峰敢于觸碰暗黑產業利益鏈條,將一個醫院的事情“搞大”成整個行業的事情。
在辦理蔡某等人強奸案時,潘志峰發現未成年人蔡某等4人多次強奸一名剛滿13周歲的少女龔某,并致其懷孕。為了掩蓋罪行,4人合伙湊錢帶龔某到上海博大民營醫院實施墮胎手術。博大醫院在明知龔某是未成年人,且無監護人在場的情況下,擅自為其做了手術,并將胎盤銷毀,導致刑事訴訟的重要證據滅失,被告人的行為是否達到“嚴重后果”的情節無法認定,對被害幼女司法保護極其不利,影響了公正司法。
在辦理案件過程中,潘志峰心想,是否只有這一家民營醫院違規從事墮胎業務呢?如果這種情況較為普遍,那么這將對未成年少女的保護工作帶來極大隱患。懷揣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潘志峰采用實地調查、電話咨詢、網頁訪談等方式,在全市范圍隨機選擇了浦東新區、虹口區等8個區的12家非公醫院,對他們的墮胎(產科)執業許可進行調研。
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醫院均涉及多方面違法問題。潘志峰于是撰寫了一篇名為《上海市非公醫院違規從事墮胎業務調查——以保護未成年少女身心健康成長為視角》的調研文章,并將調查成果及時上報,獲得市委主要領導的重要批示。
市衛生局迅速行動,在全市民營醫院開展“非法中止妊娠”為主題的專項檢查,共發現23家民營醫院存在違規違法行為,并作出相應處理。該案后來被評為上海檢察機關服務大局保障民生十佳案(事)例。
眾所周知,民營醫院違法違規行為的普遍存在,是因為里面蘊含著巨大的非法利益。為了掩蓋其非法所得,在面對司法機關檢查時,他們必將采用一切非法手段阻撓調查。潘志峰敢于觸碰這條黑色利益鏈,一方面是源于他身為一名人民檢察官的強烈社會責任感,另一方面也體現了他作為一名未檢工作人員所具備的深厚的職業素養和高超的辦案技巧。
今年中秋節后的第一個工作日,潘志鋒帶著檢察官助理匆匆踏上了開往湖南的列車。這次出差亦是由辦案中發現的線索所引起。
今年4月,未檢科在辦理犯罪嫌疑人宋某盜竊案時,發現幾名成年女性人帶著一名9歲的小孩豆豆多次到商店里盜竊。監控顯示,孩子盜竊技術嫻熟,與成年人配合巧妙,非一日之功。
潘志峰與公安機關溝通后推測,該案是一起成年人利用未成年人實施盜竊的案件。如果根據現有證據對成年人以盜竊罪起訴,從法律上來說沒有問題。但是,始終有幾個問題縈繞在他的心頭:被抓獲成年人與孩子之間沒有任何血緣或監護關系,為何孩子會長時間跟著嫌疑人在一起作案?僅僅處罰成年人,那些盜竊的孩子怎么辦?這些孩子來自何處?
潘志鋒多次與小男孩一起玩耍,豆豆認為這個叔叔很可靠,戒備心理消除后,斷斷續續告訴他一些真相。原來,豆豆有好幾個弟弟妹妹,爸爸把他們“派分”給不同的阿姨帶,有的在重慶,有的在成都,有的在南京,過一段時間,爸爸會來看看他。潘志峰對科室檢察官說,“這樣的父親太不負責了,這將誤了孩子的一生。必須找到確鑿的證據,證明父親沒有盡到監護責任。我們要依法剝奪其監護權,給孩子創造一個正常的生活環境。”
潘志峰與助手到湖南省某縣與當地檢察機關取得聯系,調查中發現,當地農民超生現象非常嚴重,部分父母帶著孩子到處流竄,實施盜竊。當地政府已經發現該現象,張貼打擊外流盜竊犯罪的公告,敦促犯罪分子及時歸案。但苦于這些人常年不回家,打擊力度不夠理想。
潘志峰摸清情況回到上海,與民政局、婦聯取得聯系,安排落實照顧小豆豆生活學習的機構和費用后,著手辦理宋某案件中小豆豆的父母監護權剝奪案件,建議由民政局向法院提出訴訟。
順著案件線索,撥開犯罪背后的重重迷霧,盡管工作量增加了不少,潘志峰認為,延伸工作的分量不次于辦案。辦好一個案件,只是將犯罪嫌疑人繩之以法,而案外工作能夠挽救或教育一片人。
像這樣為了核實犯罪嫌疑人的年齡,考察幫教,追漏追逃,調查案件的真相,潘志鋒經常出差,北上河南、河北、江蘇,南下江西、重慶。每次獲取案件事實真相后的成功和喜悅,能夠拂去他身上的累與塵。
“沒事找事” 關愛失足少年
為了能夠解決案件背后隱藏的問題,潘志峰除了擅長將“小事化大”,有時他甚至還會“沒事找事”。
在他經辦的一起案件中,15歲的未成年在校生張某因與同學閆某發生口角,一怒之下向其肚子上踢了一腳,致使閆某脾臟破裂,經鑒定構成重傷。
在看守所里,通過潘志峰的教育,張某認識到了錯誤,他稚嫩的面孔留下了懺悔的淚水。
“這是個本質不錯的孩子,就這樣把他關進監獄實在令人惋惜。”潘志峰根據法律規定,想嘗試對張某作出相對不起訴的決定。然而存在幾個困難。首先,因為張某及其監護人的暫住地、就讀學校均位于本市閔行區,所以無法在青浦區開展幫教。
“能否在閔行進行幫教呢?”這個念頭促使潘志峰與上海陽光社區青少年事務中心閔行區工作站取得聯系,成功進行了青浦區檢察院未檢科首例跨區社會觀護幫教。在觀護幫教期間,張某在社工的幫助教育下,積極參與公益活動,認罪、悔罪態度明顯。
然而,要想作出相對不起訴決定,張某還必須獲得被害人的諒解。當潘志峰了解到被害人與張某是四川老鄉兼同班同學,平時關系融洽時,他多方奔走,找來張某家屬、閆某家屬和上海群益職業技術學校來到檢察院商談。
在潘志峰的溝通下,兩家人終于達成刑事諒解協議,雙方和好如初。學校也改變了對張某勸退的決定,讓其繼續就讀。
在潘志峰看來,每一個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作為一名未檢科科長,他常對部門同事說:“如果把嫌疑人或被害人當成自己的孩子, 你會怎么做?”
作為一名75后,潘志鋒早已為人父,他不是不知道多出一個孩子會多出多少麻煩,甚至多出多少風險,但長期的未檢工作讓他看到了未成年人犯罪行為背后隱藏的傷害、陰影和痛苦。他總希望那些走進他們未檢科的孩子們能因為他們科室的一份努力而終結犯罪,從此開啟健康陽光的人生,所以他不怕麻煩,甚至愿意主動找麻煩。因為他知道,他們如果能解決一個小麻煩,社會也許就會少一個大麻煩;他們多付出一份愛心,社會就會多一份平安和諧。
延伸觸角 搭建預防平臺
在未檢部門工作多年,潘志峰接觸到的未成年犯罪案例數不勝數。他發現,很多孩子之所以犯罪,一方面是因為不良成長環境造成,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不知法、不懂法,所以青少年犯罪預防非常重要。
潘志峰于是大膽創新,充分利用本區域內“東方綠舟”硬件設施齊全、受眾面廣等特點,計劃在此為青少年開設一個專題法制教育基地。這一計劃后來獲得市、區兩級政法、教育等部門的支持,最后成功籌建了“上海市青少年法制教育體驗基地”,翁鐵慧副市長親自為該基地啟動儀式揭牌。
基地建成后,每年有10萬余名高一年級學生在此接受為期一周的法制教育培訓,使得青浦區青少年犯罪預防工作水平得到顯著提升。
此外,在辦理性侵未成年人案件時,潘志峰發現多數被害人及家長不能及時擺脫遭受侵害的陰影和心理創傷,無法恢復正常學習和生活。為了給被害人及家長提供科學、有效的幫助,潘志峰積極聯合上海政法學院、青浦區教育局、婦兒委等,設立了全市首家未檢心理支持中心,開設“心語工作室”,為未成年被害人及其家長提供心理疏導、心理救助。
從這些工作可以看出,在潘志峰心目中,未檢工作絕不僅僅只是一份職業,它已經成為融入他生命中的事業。正是因為這份深深的情感,所以他心中所思所想的絕不僅僅只是一個小小的崗位,一個小小的科室,他始終能站在整個未檢事業的高度看待問題,所以他能發現更多的問題,給自己和部門同事找來更多的事情,最后也能夠解決更多的問題。
令人高興的是,潘志峰這種開闊的未檢視野得到了各級未檢機關和部門的高度肯定與重視,在青浦檢察院未檢科的8年職業生涯,他為自己和他所帶領的部門贏得了諸多榮譽:潘志峰本人先后獲評第五屆未檢業務競賽辦案能手、世博安保先鋒,榮立上海市檢察系統個人三等功。他所帶領的青浦區未檢科先后榮獲“全國優秀青少年維權崗”、市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先進單位、“三八紅旗集體”等集體榮譽稱號,并榮獲上海市檢察系統集體嘉獎。
“不忘初心,我和我的小伙伴們會繼續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潘志峰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