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麗玲(大慶市肇源縣婦幼保健院 肇源 166500)
茵梔黃口服液輔助治療新生兒黃疸臨床觀察
邱麗玲(大慶市肇源縣婦幼保健院肇源166500)
目的:觀察茵梔黃口服液輔助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臨床療效。方法:隨機將120例黃疸新生兒分為兩組,每組60例。對照組行常規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茵梔黃口服液治療,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95%)明顯優于對照組(70%),差異顯著(P<0.05);治療后觀察組在血清總膽紅素水平改善及黃疸消退時間上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茵梔黃口服液聯合常規方法治療新生兒黃疸效果理想,可明顯改善臨床癥狀,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是一種比較好的治療方法。
新生兒黃疸 茵梔黃口服液 藍光照射 臨床療效
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期間因為膽紅素代謝反常引發血中膽紅素含量提高出現皮膚、鞏膜及黏膜黃染的臨床癥狀。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無需治療可自行好轉,但病理性黃疸應系統治療,若治療不及時可能損傷中樞神經系統,造成不良影響,有害于新生兒智力及身體發育,嚴重時甚至出現肝硬化等重癥,威脅患兒生命安全[1]。新生兒黃疸治療原則為降低高膽紅素血癥水平,并避免膽紅素腦病的出現[2]。本研究選擇120例黃疸新生兒,觀察茵梔黃口服液治療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隨機將我院2013年9月~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黃疸新生兒分成兩組,每組60例。對照組男性36例,女性24例;胎齡37~43周,平均胎齡(39.2±1.7)周;出生體重2348~4420g,平均出生體重(3726±228)g;自然分娩32例,剖宮產28例;黃疸發生時間:14h~5d,平均發生時間(2.57±0.42)d。觀察組男性40例,女性20例;胎齡37~43周,平均胎齡(38.8± 1.7)周;出生體重2355~4397g,平均出生體重(3727±230)g;自然分娩35例,剖宮產25例;黃疸發生時間:14h~5d,平均發生時間(2.60±0.45)d。兩組性別、體重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納入標準:①符合新生兒黃疸的診斷標準[3]。②出生1d,經皮測黃疸指數約為6mg/d;出生2d,約為9mg/d;3d后為12mg/d。③為足月新生兒,胎齡≥37周。④生化檢查提示膽紅素偏高。⑤排除早產兒、肺炎、顱內出血、先天缺陷患兒,排除肝膽系統畸形患兒。
1.3方法:①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給予肝酶誘導劑,苯巴比妥5mg/kg/d,分三次口服,靜脈輸注堿性溶液。給予藍光治療,放入嬰兒光療暖箱,波長400~500nm,連續照射3~5d,12h/d,間歇12h,照射期間用黑布遮蓋眼睛及生殖器,使患兒廣泛光療,均勻受光;增加液體攝入量,減少體液流失,給予對癥治療,如糾正缺氧、酸中毒,避免低血糖,保暖及抗感染治療等;伴肝功能損害患兒給予保肝利膽藥,病情嚴重患兒給予靜脈滴注白蛋白。②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茵梔黃口服液進行治療,3mL/次,2次/d。兩組均連續治療5d。
1.4評判標準:①顯效:治療后,黃疸等臨床癥狀消失,體內血清膽紅素水平正常;②有效:治療后,黃疸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體內血清膽紅素水平明顯改善;③無效:臨床癥狀、血清膽紅素水平(膽紅素水平>171μmol/L)無明顯變化甚至加重。記錄兩組治療前后膽紅素水平。
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總有效率分析研究: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95%(顯效、有效例數分別為32例、25例);對照組為70%(顯效、有效例數分別為22例、20例),差異顯著(P<0.05)。
2.2兩組膽紅素水平分析研究:治療前,觀察組膽紅素水平(276.8±30.6)μmol/L,對照組(277.6±30.8)μmol/L;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膽紅素水平分別為(103.6±19.2)μmol/L、(174.8±20.2)μmol/L,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不良反應情況分析研究:治療期間,兩組均未發現嚴重不良反應。
新生兒期間膽紅素代謝不正常導致膽紅素含量升高,繼而引發皮膚及黏膜黃染,這種癥狀被稱為新生兒黃疸,該病在臨床上比較常見。嚴重黃疸新生兒會引起神經系統受損,從而導致不可逆性損害[1]。所以治療新生兒黃疸具有重要意義。當新生兒由于生理性因素引起黃疸時多不需要進行特殊處理,輕度的黃疸其實對新生兒可能是有益的;5%~10%的新生兒黃疸由于感染、溶血等病理因素產生,需要進行積極治療,否則可能導致神經功能損傷。治療新生兒病理性黃疸,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但由于缺乏足夠的重視,往往導致錯過治療,導致更高的死亡率和致殘率。
目前,臨床治療新生兒黃疸較多使用光照、換血等手段,但上述治療措施往往用于治療嚴重黃疸新生兒,并不適于早期輕中度癥狀新生兒。藍光照射治療進一步促進未結合膽紅素發生光氧化和異構化作用,產生的代謝產物通過尿液和膽汁排到體外,但是作用比較緩慢、治療成本高,藍光治療的組合并沒有效果,可能會導致青銅癥發生。茵梔黃口服液主要含有金銀花、黃芩苷等藥物,具有清熱解毒等功效,對黃疸消退具有很好療效。其中梔子清熱解毒;金銀花、黃芩苷保肝利膽,是增加膽汁排泄的良藥;茵陳退黃,可利膽清熱;諸藥合用,共奏利膽退黃、清熱利濕之效。
患兒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應遵循醫囑進行給藥,嚴格控制用藥劑量;喂藥過程中應注意抬高患兒頭部,若出現嘔吐,及時將其側臥并拍背。患兒用藥后,嚴格觀察臨床癥狀的變化并做好記錄。綜上所述,茵梔黃口服液聯合常規方法治療新生兒黃疸效果理想,可明顯改善臨床癥狀,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是一種比較好的治療方法。
[1]張昆艷,薛娜,孫小亮,等.茵梔黃口服液輔助袋鼠療法治療新生兒黃疸的療效分析[J].遼寧中醫雜志,2015,42(4):776-777.
[2]常麗,張平峰,陳衛平,等.茵梔黃口服液輔助治療新生兒黃疸90例臨床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2012,20(14):2817-2818.
[3]呂紅仙.茵梔黃口服液結合綜合治療新生兒黃疸臨床觀察[J].新中醫,2015,47(6):183-184.
R722.17
B
1672-8351(2016)02-00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