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蓓
(四川大學錦城學院 建筑工程與管理系 四川 成都 611731)
應用型大學在崗位需求視野下的大學生就業調查研究
——以土建專業為例
陳 蓓
(四川大學錦城學院 建筑工程與管理系 四川 成都 611731)
畢業生能否為社會需要并認可,是檢驗應用型大學辦學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本文對各類公共機構的人才招聘活動進行分析,發現和認識到:崗位需求是社會需求的細胞,是用人單位招聘人才的基本單元。崗位對人才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要求以及對人才數量的需求,最本質的反映了社會對大學教育的要求。
應用型大學;崗位需求;大學生就業;崗位調查
隨著國家對勞動力的需求由勞動密集型向精英應用型的轉變,企業對人才知識結構的要求不斷上升,對大中專畢業生的要求更高,對人才的品質、能力、知識結構和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以以機關、行業、企業、事業的各種崗位要求為導向,調研和編制社會崗位的需求,了解企業崗位對知識技能的需求。因為不少畢業生缺乏對專業崗位要求的了解,缺乏崗位技能知識,因此在學生就業過程中,要增強對學生就業技巧的指導,在充分了解社會需求的前提下,幫助學生進行就業崗位的選擇[1]。
當前,很多企業要求新進員工“拿來就能用”,進入崗位就能適應崗位要求,為企業創造價值,這就給在校大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應從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角度出發,研究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改革傳統的實踐教學體系,盡量做到“量身裁衣”,使學生較快地適應當前的工作崗位。
針對土建類企業特點,本研究走訪調查了多家有代表性的企事業單位,收集了大量崗位分析材料,從實際出發研究目前各個崗位對人才的要求,試將目前土建類就業方向和企業需求緊密結合,以崗位需求為導向,以此作為教學改革和指導就業工作的依據。

表1. 各專業方向對應的崗位案例
為充分調查各單位對畢業生人才的要求,本研究深入到建筑設計、施工、監理等企業,了解他們對當前畢業生知識結構以及工程實踐能力的評價。從走訪、座談情況反饋,最受用人單位歡迎的土木工程領域應屆大學生的類型是有相關領域知識,并有實踐經驗。許多企業特別是一些規模較小的企業,他們希望自己招聘的職員能具備“一員多崗能力”,比如既能擔任土建資料員工作,又能擔任施工員角色;既能搞內勤資料整理,又能搞外勤測量放樣。不少企業把目光瞄準剛畢業的大學生,希望他們能夠以最短時間適應崗位。
土建專業十分重視學生動手能力和實習實踐環節的培養工作,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深入理論知識學習,強化實踐教學和技能培訓,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單位、建設廳崗位培訓中心等幾十個實習實訓基地的資源,目前已有2000余名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畢業生分布在大型建設集團及政府部門、設計單位的多個領域,在國內各省市及多個國家和地區從事土建相關工作。
堅持對畢業生進行跟蹤調查,對用人單位進行回訪.根據用人單位反饋的信息看出,當前企事業單位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往往希望畢業生達到“拿來就能用”的要求,這對土建類專業人才培養的方式和方法提出了更高的標準。

大學生的知識結構是由一系列課程來完成的,而課程設計的主要依據是教育目標,即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我們應以市場為導向,以各行業崗位職責為標準,讓學生知道社會需要什么樣的土建類人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2]。
通過對企業單位的座談及訪談,給我們的啟示:一是企業需要新員工以最短的工作磨合期去上崗,但又缺乏給員工崗前培訓的機會或理念,作為學校教育應該研究如何去承擔這一角色。二是學生工作時所面臨的主要困難是工作經驗不足,專業實踐技能缺乏,而傳統的師帶徒培養方式又被弱化甚至根本沒有。但在校讀書期間能夠親身參與的現實工程項目十分的有限,進入單位以后還需要進行上崗再培訓,大多數的用人單位傾向于招收有相關工程實踐經驗的學生。那么,傳統的實踐教學體系又該如何去改革適應。從學校土建類畢業生就業情況看,他們更多的是在企業鍛煉能力,進步完善自我[3]。因此,學校應從適應社會需求的角度出發,研究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改革傳統的實踐教學體系,盡量做到“量身裁衣”。
[1]曾向昌. 大學畢業生就業率與就業質量的關聯性分析[J]. 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4.
[2]申麗麗. 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規劃發展路徑的分析[J]. 現代交際. 2014.09
[3]丁曉華. 大學生就業困難之原因探究[J].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 2012.22
陳蓓,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建筑工程與管理系,1981年2月,女,漢族,四川成都,碩士,講師。
G322
B
1007-6344(2016)03-0295-01
?